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26亿农民喝上安全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26亿农民喝上安全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自来水都直接通到家里了,水龙头一拧水就‘哗哗’流出来,吃水方便多了。”山东省沂蒙革命老区蒋家庄村民王小本乐呵呵地告诉《经济》记者,自从家里2005年通自来水,再也不用去10里地以外的山脚挑水喝了,“清甜的自来水也通到了山上。”

蒋家庄通自来水是沂蒙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一个缩影,也是10年来我国水利民生工程的一个见证。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0年来,民生水利的理念化成全行业的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从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标准上惠及亿万群众。

10年前,我国农村局部地区仍存在严重的饮水困难问题,很多农村地区饮水不安全,不少农民“因水而病,因水而贫”。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副主任闫冠宇告诉《经济》记者,特别是占国土面积72%的山丘区,地形复杂,农民居住分散,很多地区缺乏水源或取水困难,不少地区受水文地质条件、污染以及开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中氟、砷、铁、锰等含量以及氨、氮、硝酸盐、重金属等指标超标,必须经过净化处理、特殊水质处理或寻找优质水源才能满足饮水卫生安全要求。

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核定2004年底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3.23亿。

为解决这一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出了增加工程建设投入、加强饮水水源保护、让农民尽快喝上放心水等明确要求。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十二五”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部分高寒、高海拔、偏远山丘区、牧区等地区,建设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工程人均投资高。闫冠宇指出,为很好解决该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大幅度提高了该地区的人均投资标准和国家补助资金额度,要求省级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同时,在中央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任务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规模内,要求各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区域、分项目核定各工程总投资及政府补助投资,优先安排和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上述措施,确保边远地区工程建设资金得到落实。

回顾1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饮水问题经历了饮水解困、饮水安全两个阶段。2001—2005年5年间,解决了670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从2005年起,我国实现由“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的阶段性转变。2006年,国家标准委员会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相比1985年标准,指标由35项增加到106项,指标值也更加严格。

10年来,中央财政拨付了巨大投入。我国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投资1786亿元,解决了3.26亿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中央资金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比例为80%,中部地区中央补助比例为60%,东部地区中央补助比例为33%。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2011年的63%。

这10年,边远地区农民从没水喝到喝上安全水,如今,他们对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闫冠宇介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已查明的砷病区、血吸虫疫区等涉水重大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得到解决,中重度氟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从喝水难到有水喝,从挑水吃到自来水,从重视水量到水量和水质并重,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被社会各界和亿万农民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2006年,卫生部和水利部按照当时城市饮水标准,进一步将农村饮水标准提高了。随着饮水安全标准的提高以及其他原因,相应饮水不安全的人口也增加了。闫冠宇告诉记者,国家决定在确保到2013年解决原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的近2亿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十二五”任务的完成,闫冠宇告诉《经济》记者,未来要突出加强和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农村供水水源安全。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逐步建立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闫冠宇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建的52万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平均每处日供水能力154m3,受益人口1061人。在集中供水工程中,有90%是单村供水工程,平均每处日供水能力仅50m3,受益人口仅522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平均水价为1.63元/吨,运行成本为1.45元/吨(仅考虑电费、人员工资和日常维修费),全成本平均为2.3元/吨。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只能维持日常运行,无法足额提取工程折旧和大修费,不具备大修和更新改造的能力。与城市供水相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下一步各地需进一步落实2011年以来相继出台的有关饮水安全建设用地、建设运行的税收以及供水用电等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建设与运行成本,保障工程长效运行。

“德政工程”得民心,最大程度上惠及百姓的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还在继续。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中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东部地区率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加快立法建设,完善有关政策,我们的水利工程能更快、更精准落实到每一户农家,让每一位农民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