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搞好教研工作,让县域教育因我们而改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搞好教研工作,让县域教育因我们而改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研实际就是“研教”,要到“教“中去,还要回到“研”中来。只有“走下去”,才能将“研”置于“教”的环境中;只有“领进去”,才能将“教”摆在“研”的平台上;只有“钻进去”,才能将“教”的问题升华成“研”的课题;只有“拉起来”,才能让“研”和“教”诚心相携,共同提升;只有让教师“站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研的帮扶作用;只有“编出来”,教研活动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更进一步去指导改变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平山县;基地教研;校本教研;课题教研;网络教研;培训教研;论文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19-04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作为县级教研室应该一头挑起“教”,一头挑起“研”,两头关系均衡了,才能担负起一县的教研重任,让课程改革因我们而深入,让教学质量因我们而提高,让平山教育因我们而改观,不断向前。

一、走下去――由点到面,搞好基地教研

教研,实际就是“研教”,就是研究教学,改善教学。教研的内容必须从教学中来,只坐在办公室搞教研必然空洞和浮浅。搞好教研,教研员必须走下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队伍。

“走下去”的关键,是怎么走,走向哪里。

(一)研校情

教学讲究关注学情,教研则应关注“校情”。平山县作为一个贫困山区县,教学点多,分布广而散,路程较远,交通极为不便,边远山区的教师要参加一次全县教研会十分困难;加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农村学校生源逐年递减,再加上我县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一些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与此同时,学生数量不足也带来教师人数的减少,部分学校尤其是小学科,一所学校一个年级往往只有一名教师,许多学科单人独岗,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相对困难,很难有效进行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

(二)划基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全县学校的地域分布,划分出了城关、南甸、岗南、回舍、古月、小觉六个中、小学教研基地;每个教研基地都以本基地的县直属中学或中心小学作为基地校,向周围学校辐射,形成协同备课、合作教学的教研基地;每个教研基地都分包给教研员,并由县直属中学或小学中心学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基地负责人,负责基地教研课题的选定、参研学校的联络、专业指导的选定等工作。基地教研轮流在基地各个学校开展,并规定每个学校每学期必须承担一次基地活动,基地各学校的同学科教师必须参与。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之间、校长之间、教师之间的层层交流和互动,各个教学点上的教师也有机会参与集体备课和校际教研活动了;而且每次基地教研活动都要求教研员深入学校,参与教研,一年来,教研员几乎走遍了全县各个学校。

通过“走下去”和由点到面的基地教研,各个学校信息多了,活动多了,大家有共同的关注点了。大家在合作中寻找差异,在差异中发展特色,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激活了学校的教研工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了平山基地教研新生态。

二、领进去――由同到异,搞好校本教研

“走下去”的目的是“领进来”,即发挥教研室和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对各个学校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进行专业指导。

(一)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即同一进度,同一课题,由教研室和基地学校根据基地的具体教学进度选定课题,由两所学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教学构思,展示不同的教学过程。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有了比较,就有了压力,为了上好课,压力就变成了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激发了上进心,调动了积极性,促使教师逐步从“要我教研”转轨到了“我要教研”,突破了一些学校小学科教师单兵作战的教研困境,为他们提供了合作互助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他们参与集体备课和投身教研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一课多上

一课多上,即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大家先听该教师一节课,然后进行集体研讨,指出不足,帮助做课教师找到可提高、完善的空间,做课教师通过修改后,再上课;或集体备课之后按新设计上课,二次复听;之后,再由同一学校的不同教师根据听课结果,对集体备课方案进行再次修改,三次上课。这样,从一课两上到一课三上到一课多上,让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的探讨中逐步完善,也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集体教研的力量。

(三)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即把教研选题自放给各个学校,各学期开学伊始,由各学校根据上学年教研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归纳,找出一个适合本学期本年度的教研主题,上报教研室;教研室根据各学校的主题,在听课、评课中有侧重地进行指导;最后和大家一起把这些主题提炼成课题。

这样,由同到异,促使教师们在备课、上课、评课、改课中逐渐成长。

三、钻进去――由浅入深,搞好课题教研

教研员“走下去”,“领进去”,促使、激励教师们扎实地“钻进去”,让教研上一个台阶,学校和教师就必须有自己的课题。课题研究,能够促使教研活动由浅入深,变被动为主动。

(一)问题变课题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变问题为课题:从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日常的教学中选题,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选题;选择有价值、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的教学问题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并让教师体悟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工作即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又不能忽视实施过程的历练;既要重视开题时的“轰动场面”,更要重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既要重视课题的结题验收,也要关注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二)人人有课题

2011年,在教研室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县上报课题50多个,其中,被省教科所批准立项20多个,被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30多个,居全市前列。为了利用课题搞好教研,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做到了人人有课题,教研室还多次请来省、市课题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三)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勤于钻研,我们教研室语文组对课题《头脑风暴作文教学法在农村寄宿制中学的运用》的研究,引起了河北师大国培中心的关注和重视。这一课题由教研室语文组牵头,参与实验的有岗南、回舍、外国语、里庄、小觉等多所学校,2013年4月25日,教研员郭素青和课题骨干教师任增霞,被国培教育中心邀请,为农村骨干教师上了课题研讨课,得到了广大参培教师的好评。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陆续发表在《语言文字报》和《教育实践与研究》等报刊杂志,给教师们提供了以课题促教研的很好范例。

四、拉起来――由上到下,搞好网络教研

(一)建立平山教研网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县教研工作的展开,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平山教研网,给全县教师提供了一个合作教研的平台。各教研员都是本学科的网络管理员,每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都在第一时间上传教研网,以便于同学科同进度的教师们参考之用。随着县域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平山教研网对全县教研工作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功能。

(二)教研博客互动、交流

除了建立教研网,教研员还利用教育博客和同学科教师展开互动。有些平时不方便说的话,通过博客或留评发纸条等形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些平时的教学问题就在博客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因为跟教师们交流语文到底是什么,我们写出了《语文就是一种爱》发表在了《语文学习》上;为了回答山区教师发来的纸条“巴东三峡,瞿塘峡最短,西陵峡最长,巫峡长度居中,可郦道元在《三峡》里却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为什么?”我们写出了《巴东三峡巫峡长?》发表在了《中学语文参考上》;为了跟教师们探讨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我们写出了《语文课要上出书卷味》;为参与《中国教师报》关于“买师资和买生源”的网络讨论,我们写出了《愈演愈烈“两买风”》,发表在了《中国教师报》上……这类简评留言条等形式,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一些平时的教学难题在博客交流中得到了解决。

(三)探索教研新路径

在全县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是网络教研由上到下、由此及彼地促成了教研员和教师们的手拉手,心交心;是网络促成了我们的思想积累和教研论文及成果的形成;是网络把“要我教研”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要教研”。网络教研给全县的教学探讨注入了新活力,让教师们感到了教研的快乐和幸福,看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为全县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五、站起来――由内到外,搞好培训教研

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仅凭听课评课、教学探讨还远远不够。集中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岗前培训

为了以培训促教研,我们首先搞好新教师和特岗教师的岗前培训。每年的特岗培训中,县教育局局长、主抓教学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等都亲自备课,制作课件,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讲授教研之道,培养新教师的教研意识。

(二)假期培训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每位教研员都有自己的培训任务。他们汇总平时听课积累的各种问题,利用集体培训的时间展开全县集体大讨论。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平时“走下去”所了解的教学实际,教师们研讨起来非常有兴趣。这就避免了空洞的理论培训,让培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

(三)山区扶贫培训

平山是国家级贫困县,是石家庄市教育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对象之一。我们很重视通过扶贫过程的同课异构,与市属学校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很快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极大调动了教师们的教研兴趣,大家学优点,评缺点,叹不足,找差距,夯实基础,提高课堂效率成了共同的渴望和追求;通过一课两上,大家积极研讨,一同改进,共同成长,让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成为一项看得见、摸得着、能见效的活动。

(四)邀请专家培训

我们邀请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利用假期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我们还邀请了特级教师余映朝为全县语文教师现场做课,并作备课指导。他们把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课堂,最先进的理念带给了教师,让大家耳目为之一新,眼界因之开阔,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五)走出去培训

除了请进来,我们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教师和校长走出去,去看看外边的世界。我们带领校长和教师到山东杜郎口、江苏武进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一些学校还和当地学校结成了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有些教师还到当地学校跟进学习,或邀请当地教师到我们这里给本地学生上课,让大家观摩、体验其教学方法。

帮和扶都是为了促进教师们“站”起来自己走。通过由内到外的培训和学习,教师们的内心有了变化,教学形式起了变化,教研气氛有了变化,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

六、编出来――由分到总,搞好论文教研

教研,教研,要到“教“中去,还要回到“研”中来,最后还要用“研”来为“教”服务。“研”要成为果,最常态的形式就是撰写教研论文。教研室根据日常活动,进行了以论文促教研的最后编辑和汇编工作。编辑工作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校本课程开发

平山县地域广阔,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很丰富。各个基地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编写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温塘的温泉,北冶的天桂山、水,三汲的古中山国,西柏坡的红色传统,合河口的驼梁等,都为当地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编写,促进了各基地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成为了我们教研的鲜明特色。

(二)课题研究集锦

今年3月,已结题的课题有三十多个;还有二十多个课题即将结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以课题促教研的作用,教研室将已批准结题的课题结题报告的精华部分和一些优秀教研论文,摘录汇编,集印成册,下发给各学校,以指导教学和以后的课题研究。

(三)基地教研荟萃

一学期结束时,教研室都要对基地教研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课件,一课多上的教案的屡次修改稿,以及主题教研的优秀教研方案进行汇总,并评选出优秀教案和教研成果,汇集成《基地教研荟萃》,下发各学校交流,并据此评选出优秀教研基地,在全县教学工作大会上予以表彰。

(四)西柏坡教研论文汇编

教研室将全县近两年公开发表的400多篇教学论文汇编成册,由每位教研员担任本学科的编审,对论文归类,共印制出2011年(上、下),2012年(上、下)四本论文集,方便了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了全县教育、教研的深入开展。

就这样,我们“走下去”,将“研”置于了“教”的环境中,教研因课堂而动,因教学而作;我们“领进去”,将“教”摆在“研”的平台上,让“教”与“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钻进去”,因问题而产生课题,因课题研究而解决问题;我们因网络教研,实现了心与心的交流,手与手的相携;我们因培训教研,在各种形式的培训帮扶中,教师们逐渐“站起来”了,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我们因论文教研,让平时的教研活动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能怀想的文字,又让这些文字去指导、改变我们的教学。

在“教”中发展“研”,在“研”中促进“教”;心诚则研之有效,相携则共同向前。为了平山的教育,我们一直在不懈地努力。我们相信,只要搞好了教研,平山教育一定会因我们而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