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今易混地名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今易混地名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部分带“山”字的地理位置词

1.山东 战国、秦、汉时,指华山(也称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非今之山东省,因我国的行省制度到元朝才有。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2.山西 指华山(也称崤山)以西的地区,非今之山西省,明代山西才成为政区名。如:“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苏辙《六国论》)

3.山左、山右、山前、山后 分别指太行山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国古代地图坐北朝南,正好与现在的地图相反,标示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因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于太行山的右方,故也将山西称为山右。如:“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江北则推山右。”(谢肇淛《五杂俎》)

4.山阳、山阴 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如:“泰山之阳为鲁,其阴则齐。”(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二、部分带“河”字的地理位置词

1.河北、河南 分别指黄河以北、以南的广大地区,不是现在的河北省、河南省。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河东、河西 泛指黄河以东、以西的区域。唐代以后,河东泛指山西。如:“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顾炎武《日知录》)春秋战国时,河西泛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

3.河内、河外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4.河阳、河阴 在晋代,黄河北岸之地叫河阳,南岸之地叫河阴,皆泛指。如:“君居淄右,妾家河阳。”(江淹《别赋》)“与鼓子田于河阴,使夙沙厘相之。”(《国语·晋语》)

三、部分带“江”字的地理位置词

1.江东(江左) 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为西南东北流向,故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古人在地理位置上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2.江表 古指长江以南地区。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四、部分带“海”字的地理位置词

1.南海 不同于现四海之一的南海。如:“吾欲之南海。” (彭端淑《为学》)“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隆中对》)前者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后者泛指南方近海的地方。

2.北海 非现在之“北海”。如:“乃徙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牧羝乃得归。”(《汉书·苏武传》)“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前者指当时匈奴所在地的北境,即现在的贝加尔湖;后者指长江口以北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