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种不同术式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种不同术式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小骨开窗和血肿碎吸术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小骨开窗组和血肿碎吸组,分别采用小骨开窗术式和血肿碎吸术清除血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死亡人数、术后3个月内GCS评分、术后6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死亡人数、术后GCS评分、术后Glasgow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开窗术;血肿碎吸术

[中图分类号] R743.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6-139-02

本文通过小骨开窗和血肿碎吸术两种术式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发病时间均在8h以内,均有偏瘫,血肿量30~100mL,原发出血均在基底节区。无构成手术禁忌证的严重全身疾病、非脑干出血或未累及脑干,除外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出血、血液病等。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小骨开窗组和血肿碎吸组。小骨开窗组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39~71岁,平均5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意识状态:深昏迷3例、中度昏迷-浅昏迷18例、意识模糊8例、嗜睡状6例、神清4例,34例有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出血部位:基底核出血19例、皮质下出血10例、丘脑出血7例、小脑出血3例。血肿碎吸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年龄40~73岁,平均59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意识状态:深昏迷4例,中度昏迷-浅昏迷18例,意识模糊9例、嗜睡状6例、神清4例,36例均有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出血部位:基底核出血20例、皮质下出血10例、丘脑出血8例、小脑出血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

1.2方法

1.2.1小骨开窗术式 全部患者均采用全麻插管,术前根据CT及MRI资料定位血肿部位,尽量避开皮质功能区及重要血管,血肿又最靠近皮质处,设计头皮直切口约5cm大小,撑开器撑开头皮,颅钻钻孔约1cm×1cm大小,再用咬骨钳扩大至直径约2.5~3cm大小的骨窗,显露硬膜,电凝硬膜止血,切一小口后脑穿针穿刺探查发现血肿,同时可放出部分液态血肿,后“+”字剪开硬膜,电凝皮层止血,于穿刺点处切开皮质约2cm,小脑压板分开脑组织进入血肿腔,利用带冷光源的吸引器或鼻内窥镜直视下,吸除大部积血,彻底止血,留置引流管另戳口引出。

1.2.2血肿碎吸术采用YL-1型颅内针形粉碎针,根据头部CT结果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深度,尽量避开大血管和神经功能区,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将粉碎针固定在电钻上,在电钻的驱动下钻透颅骨,到预定的深度后拔出针体,放入钝圆头针芯,推至血肿边缘,拔除针芯,拧上盖帽。侧孔接引流管进行抽吸(首次抽吸量小于原血肿量的1/2~1/3),边抽吸边将粉碎针推入血肿中心,抽取5mL冰生理盐水通过引流管进行等量置换,并采用震荡的手法造出针型粉碎器的起步空间,然后拧开盖帽,接上针型粉碎器,用生理盐水冲洗,每次3~5mL,血性冲洗液从侧孔引流管流出,注意出量大于入量,待冲洗液清亮后连接引流管。注入含尿激酶1×104U的生理盐水4~5mL,闭管4~6h后开放,每天用尿激酶1~2次,一般引流4~5d拔管。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死亡人数、术后3个月内GCS评分、术后6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检验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死亡人数、术后3个月内GCS评分、术后6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出血后数小时内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出现继发性损害,这种损害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继发性损害时间越长,恢复可能性越小。如果在6h内及时清除血肿,可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更大可能性。高血压脑出血通常在出血后20~30min 形成血肿,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h 内血肿有扩大,原因可能是破裂血管持续出血或再出血,也有学者认为是出血进入血肿周围半暗带的原因,约2/3 的病例出血在2h 内停止,6~7h后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血清渗出及周围脑组织的水肿而颅内压增高,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变性、坏死。早期清除血肿,可缓解颅内压升高,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改善脑组织供血,维持正常脑功能活动。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多项研究表明,外科手术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好。

小骨窗开颅是通过最适宜头皮、颅骨、硬膜切口达脑皮质,只需较小而准确皮质切口即达血肿,借助于显微镜良好放大及照明,行血肿清除术。手术沿途组织微创,减少了脑牵拉,脑组织继发水肿轻。由于手术定位准确,血肿操作时间缩短,出血量相应减少,对全身及神经组织微创,能超早期降低颅内压,所以手术远期效果较满意[2,3]。

最近几年来开展的立体定向手术、微创血肿抽吸及血肿钻孔引流,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4,5]。因为其操作简便,手术快捷,可在局麻下进行,适用于高龄和不能耐受全麻手术患者的抢救治疗;定位精确,能在计算机规划时避开重要功能区及血管来选择穿刺点;适用范围广,置入的引流管可精确到达任何术前设定的靶点;创伤小,可避免传统开颅手术所造成的手术打击和反复牵拉所造成的脑损伤,而且减小了传统开颅对正常颅内环境的改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轻,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以及患者家属的认可。

在本文中,两种术式比较,除了死亡人数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死亡人数、术后3个月内GCS评分、术后6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体现了CT定位下血肿碎吸术的定位准确、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吴承远,刘玉光. 临床神经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0,549.

[2] 位振清,孙连军,赵永顺. 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188-190.

[3] 伍炯星,聂亚雄,谢明. 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手术时机探讨[J].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952-995.

[4] 韦武腾. 微创穿刺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0例体会[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45(9):372-373.

[5] 周岱.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超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 江苏医药,2003,36(7):307-309.

(收稿日期: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