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宝耍心眼巧父母应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宝耍心眼巧父母应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题为《小孩不小》的打油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生动诙谐地提醒家长不要轻视幼儿。年轻的家长多少都有体会,宝宝的智力发展迅猛,时常言行惊人,非常可爱。事实上,宝宝的成长往往超过家长的期待,有时会跟家长耍心眼,巧妙地利用家长的轻视,达到他们的目的。有的家长被长期蒙在鼓里,有的家长虽然识破了宝宝的小伎俩,却一笑而过,甚至为宝宝的聪明而欣喜。殊不知,这样的聪明是小聪明,若不及时干预,会给宝宝的性格形成留下隐患。

宝宝惯用的小伎俩有以下三种,年轻的家长须烂熟于心,恰当应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5岁的冬冬是个口齿伶俐、手脚敏捷的男孩。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他总是反应最快,也是最调皮的一个。冬冬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六个大人围着他转,集众多宠爱于一身。渐渐地,聪明的冬冬发现,自己的任何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如果爸爸妈妈拒绝,他就央求爷爷奶奶,如果爷爷奶奶再不答应,他就找姥姥姥爷。周旋于两代长辈之间,冬冬可谓游刃有余。

有一天,冬冬在幼儿园犯了错误,把一个小女孩的发卡弄坏了,被老师批评,他不服,偷偷把一条蚯蚓放到老师的水杯里,害得老师呕吐。接冬冬的时候,冬冬妈向老师道歉,又恶狠狠地对冬冬说:“回家再跟你算账!”

一路无话。刚进家门,冬冬乖乖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做好孩子。”妈妈没好气地问:“是吗?怎么做好孩子?”冬冬说:“爷爷说,好孩子每天回到家要给他打一个电话,让他放心。”妈妈说:“好吧,你现在就打,打完我要跟你好好谈谈!”冬冬特意跑到书房去打电话。5分钟后,冬冬妈看电话还没打完,不耐烦地喊:“电话打完没有,别磨蹭,打完了出来!”冬冬跑出来,满脸笑容地说:“妈妈,爷爷叫你听电话。”冬冬妈不得不收敛愤怒心情去书房。一听电话里老人的口气,冬冬妈就知道上当了。老人在电话里抨击幼儿园老师没知识、没修养,详细分析幼儿好奇心有多么重要,自信心有多么可贵,还把往老师水杯里放蚯蚓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相提并论。最后,老人明确指出,惩罚孩子是愚蠢行为,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必然影响未来学业和一生幸福,所以,如果她不端正思想,执意追究此事,他马上坐轮椅赶来拯救孙子。无奈,冬冬妈只得连连赔不是,发誓不为难冬冬,老人才半信半疑地放下电话。

从书房出来,冬冬妈看到冬冬正没事儿人似的看电视。

“臭小子,你以为搬来爷爷当救兵,我就拿你没办法了?”

冬冬慢条斯理地回答:“爷爷说了,过一会儿他会打电话来落实一下。妈妈,什么叫落实啊?”

冬冬妈气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这不是冬冬第一次耍心眼。此前,他在小区里惹了祸,爸爸罚他在墙角站了15分钟,他便在周末时向奶奶告状。奶奶听后,自然生气地质问儿子为什么吓唬孩子。冬冬想要新玩具的时候,就像过生日那样,分别打电话邀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家里做客,说要陪老人家好好玩玩。老人很开心,问冬冬:“怎么这么乖,想起来陪我们玩了?”冬冬装作不在乎地说:“我想你们了,我的玩具坏了,爸爸妈妈忙工作,不陪我玩。”老人心领神会,自然带着玩具匆匆赶来。冬冬还当众评价谁送的玩具最好,惹得两家祖辈互相攀比,冬冬得到的玩具自然又多又高级……就这样,六个大人被一个孩子耍得团团转,有时还争吵不休。

其实,孩子并不是要故意引起长辈之间的矛盾,他只是在钻空子。正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教育方法不一致,呈鹬蚌相争之势,才让孩子有了渔翁得利的机会。

作为长辈,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致。父母应该多个心眼儿,提前和老人做好沟通工作。这样,当孩子因为爸爸妈妈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跑去央求老人时,会发现无济于事。

此外,父母还可以学会与宝宝进行协商性沟通。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使宝宝心情愉悦、性格开朗。遇事多和宝宝商量,使他从小学会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宝宝克服暴躁的情绪,减少哭闹、耍赖的行为。

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聪聪过5岁生日时,奶奶送的礼物是一台iPad。这个功能强大的玩具让聪聪爱不释手,从幼儿园一回到家,顾不上洗手和换鞋就要求妈妈打开,玩里面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妈妈做好了晚饭,叫三四遍聪聪也不罢手,甚至边吃边玩。妈妈担心聪聪的视力受影响,规定每天只能玩半个小时。可是每次聪聪都会可怜巴巴地央求妈妈再多玩10分钟。他对妈妈说:“幼儿园天天上课,学知识,没有时间玩儿,我都快累死了,您就让我多玩一会儿吧。”听儿子这样说,妈妈每次都心软。

一个周末,聪聪连续玩了两个小时的游戏,眼睛酸疼,不停地流泪。妈妈不再妥协,一气之下把iPad没收了。本以为这样可以让儿子改掉玩游戏的毛病,没想到聪聪竟然悄悄给奶奶打电话告状,然后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奶奶说了,您再不把iPad还给我,她就去给我买台新的!”

聪聪得寸进尺的毛病让妈妈很无奈,她搞不懂,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有这么多心眼儿呢?

其实,得寸进尺是人的普遍心理,幼儿也不例外,因为这是一个有效的策略。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主妇家的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挂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得寸进尺效应”的现象告诉我们,要想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接受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大的要求。其实,即使没有这个实验,人们也懂得这个窍门,连幼儿都深谙此道。

对得寸进尺的宝宝,家长要加强其规则意识的培养。要告诉宝宝,游戏本身是最讲究规则的,那么玩游戏也要遵守规则,不能长时间玩,因为玩久了眼睛会难受,脑子反应也会变慢,过关会越来越困难。当宝宝遵守规则时,家长要及时表扬。

另外,家长要明确告诉宝宝自己的底线。与其给宝宝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的央求再给第二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脑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一再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4岁的玲玲喜欢玩芭比娃娃,可是每个芭比娃娃到手,玩不到一周她就玩腻了,闹着妈妈再买一个新样式的,妈妈拗不过她,只好买新的,所以玲玲有七八个芭比娃娃——别以为玲玲有收藏的雅好,她只是喜新厌旧而已。妈妈不想纵容女儿这个坏习惯,于是渐渐吝啬起来,找各种借口不予满足。

有一天,玲玲拿着一个芭比娃娃对妈妈说:“芭比的裙子破了,真难看,您再给我买个新的吧。”妈妈接过来仔细查看,发现裙子的破裂处很整齐,于是狐疑地问:“跟妈妈说实话,是不是你故意用剪子剪坏的?”玲玲惊慌失措,却仍然嘴硬:“没有啊,是它自己裂开的,您爱信不信!”说完噘起小嘴,气鼓鼓地转身跑回自己的房间。

玲玲妈心知肚明,却不忍揭穿女儿。玲玲不是第一次耍这类心眼了。之前,她还故意弄脏过鞋子、剪坏过衣服,然后让妈妈给她买新的。“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即便我当面戳穿她,她也毫不在乎。她觉得,反正已经坏了,你就得给我买新的。”玲玲妈无奈地说。

宝宝有故意破坏行为时,家长不可姑息,否则会让宝宝养成不爱惜物品的坏毛病。如果家长总是让宝宝的小伎俩得逞,那他就会习以为常,总是用这种方法达到目的。宝宝会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反正爸爸妈妈不会让我没有玩具玩的。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破坏玩具的后果——有些玩具可能彻底坏了,再也修不好了,即便我给你买了新的,也不会和这个玩具一模一样了。这样,孩子在动手破坏玩具之前,就会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就再也没法玩了。

其次,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给你买同样的玩具,我们不如动手把它修好吧!这样一方面能够教会孩子珍惜,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