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跑动总距离的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跑动总距离的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运动员的体能对曲棍球比赛的胜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跑动能力作为体能中的重要部分,在比赛中运动员通过跑动去完成技战术任务。因此,有必要对运动员在曲棍球比赛中的跑动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女子;曲棍球;跑动

第一章 前言

1 选题依据

曲棍球运动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后发展迅猛,中国曲棍球协会自2006年起推动国家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打造人才培养精品工程。目前,全国共有31家曲棍球后备人才基地,在训人数超过3000人。曲棍球运动集中了足球、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项竞争性很强的球类集体运动项目,也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女子曲棍球队团结拼搏,勇夺奥运会银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国争得了荣誉。

曲棍球运动项目由于其特异性,决定了该项目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高水平曲棍球运动员每场比赛跑动距离为6000~10000米,心率达160~200次/分。随着全攻全守战术打法在曲棍球运动中普遍使用,运动员在长100码、宽60码的场地上有球、无球状态下的对抗更强,比赛中攻守转换速度更快。一场曲棍球比赛,运动员的平均活动距离大约在6~8公里,最多为10公里。其中,5-30米的快跑,冲刺大约50-60次(约1000~1500米)。在整个跑动距离中,14为来回走动(215次/场),16%为跑动(250次/场),5%为运球(60次/场)。这些指标与跑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跑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试图寻找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相关因素的规律。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2008年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的6支球队的5场比赛进行了录像,并对30人次的运动员的比赛跑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录像球队的比赛场次包括上海队:北京队(3:0)、江苏队:四川队(1:0)、上海队:辽宁队(3:5)、上海队:广东队(1:0)、江苏队:吉林队(3:1)。这些球队是全国前六名的女子曲棍球球队,包括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的冠军及亚军的队伍。因此,是我国优秀的曲棍球运动员,能够代表我国女子曲棍球的最高水平。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电子期刊网,收集了有关曲棍球运动员体能方面的文献资料,掌握了世界女子曲棍球运动的发展及有关体能方面的研究动向。在广泛运用和阅读各类文献资料及本人至今在一线队伍从事曲棍球运动的基础上,根据女子曲棍球运动员体能方面的特点,对相关文献进行了重点分析。

2.2 观察指标

观察跑动相关统计指标的原则是:能反映比赛时运动员跑动的特点;能反映曲棍球项目在跑动的主要特点;统计指标要便于量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可靠性。

观察与统计的主要指标为:快速跑、慢跑、运球距离之和。

2.3数理统计

本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论文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在观察同一位置的某一指标在不同时段(上半时、下半时)之间的差异时,则采用了t检验的配对检验的统计方法;在观察某一时段不同位置(前锋、中场及后卫)之间的差异时,则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利用Tukey法对不同位置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中的跑动距离是快速跑、慢跑及运球距离的之和,去掉了移动距离中的走动距离,因此,这项指标能够反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耐力(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水平,是体能的最佳表现。根据生理学的原理,少于30s的运动时间,机体的供能主要来源于ATP-CP即磷酸原系统,即无氧供能;运动时间在30-90s之间,机体的供能主要来源于ATP-CP和乳酸系统,属于糖无氧酵解系统;90-180s的活动时间,机体的主要靠乳酸系统和有氧系统供能(袁运平,2004);而活动时间持续超过180s的主要供能是有氧系统。虽然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跑动时间在10s以下至40s的居多,但是由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的是持续的、不间断的活动,并且是在得不到完全休息的情况下进行活动,所以也有乳酸系统和有氧系统供能。故曲棍球运动员的耐力特征具有明显的速度特征,其供能是一种ATP-CP和乳酸系统相混合的方式。因此,在曲棍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时,既要注意有氧供能的耐力训练,更要注意无氧供能和无氧-有氧供能混合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所以,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在比赛时的耐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耐力训练。

后卫是一个队伍防守的主要组织者,也是防守的最主要的力量。对方一旦突破了后卫的防守,就有可能立即失球,所以也需要良好的快速跑能力。同时后卫队员也是发动进攻的组织者,由于现在比赛要求攻守的平衡性,大多数球队的教练员在战术上要求后卫队员插上助攻。这就对后卫位置的队员要求不仅仅具有高超的防守技术,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攻意识和进攻能力。

第四章 结论

由此可以得出,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跑动距离基本上上半时多于下半时,即体能的消耗上半场要高于下半场,而一场比赛是上、下半场共70分钟,对运动员在下半场的耐力水平是严峻的考验。往往我们的运动员在上半场能组织有效的进攻和防守,但是到了下半场,由于体能分配的不合理,体能急速下降而得不到充分的恢复和补充,比赛场面陷入被动,经常会被对手追平或被反超,比分落后时却无法赶上。有时我们会认为是运动员的意志力不够坚强,实际上是由于我们的体能的不足而跟不到比赛的要求,运动员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始终比对手慢一拍的感觉。故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要加强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使运动员懂得如何把握比赛的节奏,合理分配好体能,以取得比赛的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张汉飞.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07.2

[2] 程冬美, 于少华. 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4.6(40):67-75.

[3] 孙宏毅. 浅析女子曲棍球后场后卫进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

[44] 韩继忠. 浅析曲棍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及训练方法[J]. 体育师友,2006.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