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疗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疗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市场化和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差异持续扩大,医疗资金也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本文计量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到2011年医疗产业集聚度,并运计量工具用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医疗服务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一、理论分析

本文使用区位商来度量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产业集聚度,其计算公式是:LQ=Xij/Yj,其中Xij代表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占j产业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Yj代表i地区j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

国际经济学家克鲁格曼(2001)认为需求是集聚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天津、上海、海南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交通发达,隐含着无限大的医疗服务需求,从需求角度有相对集聚优势。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五省和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省经济较发达但医疗产业集聚水平却低于全国水平。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医疗产业集聚水平也低于全国。山东、、陕西、甘肃、青海、河北六个省区的集聚程度在1上下波动。

黄小平(2008)比较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泰尔指数,发现中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财政卫生支出较为公平,符合各地人口所需。韩华为(2010)认为中国各省份之间政府卫生支出综合技术效率差异显著,通过计算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平均排名发现,中部地区平均排名为9。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综合技术效率更高。另外他证实中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规模效率也高于东、西部地区。这与本文测算的医疗产业集聚特征一致。

二、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一)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产业的性质定位

公立医院是政府投资、有财政预算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医院,旨在满足民众基本医疗服务来体现政府福利政策;公立医院公益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医院不得拒收病人,医疗服务价格在政府价格体系之下运行。在新的一轮医疗卫生改革中,卫生保健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性质正在“回归”福利性质,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是新医改的核心。由于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产业中具有龙头优势,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但是公立医院的这种特性能否带来医疗服务产业的集聚特征尚不确定。李林(2008)认为营利性医院加入医疗市场参与竞争,有效降低了政府医院的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说明在医疗服务市场这一特殊市场,竞争同样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民营医院进入各地医疗服务市场是否会带来当地医疗产业的集聚特征?本文将予以研究。

(二)资源分配

吕国营(2009)认为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与城市的两极分化;二是城市基层卫生组织与城市大医院的两极分化。在我国,大城市中的大医院拥有的资源远远多于二线城市及其他地区。由于市场作用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中缺位,医疗资源的配置很难达到公平和效率并举的状态。在中心一线城市,医疗服务提供者具备全国一流的医疗服务设施以及医疗技术人员。在这里,我们用每千人床位数来替代各地的医疗资源水平。

(三)人均收入水平

齐良书(2006)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与收入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收入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水平。叶春辉(2008)认为收入水平与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医疗消费作为正常品,收入越高的人其医疗支出越高;另一方面是健康效应,即收入较高的人其健康状况可能相对较好,导致其他条件相同时其医疗支出较少。根据健康效益原理我们可以推知,收入水平高不一定会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反而会降低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是国际上通用的用来反映和比较一个地区国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本文把预期寿命作为影响医疗产业集聚特征中需求导向因素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本文认为预期寿命越长,医疗服务需求越大,预期寿命是激发医疗产业集聚的一个间接因素。

三、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理论假说及变量的选择,本文的线性模型形式设定如下:

LQi,t=α+β1phi,t+β2phi,t+β3bper1000i,t+β4ici,t+β5lei,t+εi,t

β为回归参数,i分别为31个地区,ε为随机误差项。被解释变量LQ是利用区位熵系数衡量的我国3个一线城市的医疗产业集聚程度;ph和nph,是本文所设定模型中的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医院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性质;在控制变量中, bper1000表示每千人床位数,ic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le表示预期寿命,表1是对个统计变量的描述。

四、实证研究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医疗机构的非营利以及营利性对该产业集聚的影响呈现负的显著性特征。医院的性质对医疗产业集聚的系数值均为负值而且系数值很小,这说明医院的性质对医疗产业集聚特征的影响很小。这也证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的结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第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医疗产业集聚的影响呈负的显著性。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医疗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收入水平越高的地区医疗需求越高,集聚水平越显著。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健康效应:居民收入水平的越高,用于医疗的支出就会减少。

第三,预期寿命对医疗产业集聚有显著地正影响。一个地区人口的预期寿命是反映医疗产业需求方面的有效因素,而需求因素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韩华为.个体医疗需求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评论,2010(4)

[2]魏众.中国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5(12)

[3]邓国营,窦晨彬,龚勤林.医疗机构性质、医疗费用与服务质量[J].经济评论,2013(1)

[4]黄枫,甘犁.过度需求还是有效需求?——城镇老人健康与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6)

[5]李林,刘国恩.我国营利性医院发展与医疗费用研究: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0)

[6]叶春辉.收入、受教育水平和医疗消费:基于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8(08)

(朱敏,1988年生,安徽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学院硕士生。 研究方向: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