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跟骨骨刺与跟痛症的关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跟骨骨刺与跟痛症的关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跟骨骨刺与跟痛症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方法:从本院门诊选择局部注射治愈1年以上的有骨刺与无骨刺的跟痛症患者26例,通过X线片重点观察对比有骨刺者治疗前后骨刺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8例有骨刺者骨刺仍存在,有的甚至较治疗前增大,但跟痛症却未复发;1例无骨刺者治愈后第二年却发现有跟骨骨刺,但患者并跟痛症无症状。结论:跟骨骨刺与跟痛症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有骨刺者可无症状,有症状者可无骨刺。

[关键词] 骨刺;跟痛症;跖腱膜;局部注射

[中图分类号] R681.8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8)11(b)-154-02

跟痛症起病缓慢,可有几个月或几年的病史,一侧或两侧发病,可分为跟内痛、跟后痛、跟下痛[1]。跟下痛为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临床最常见,跟痛症多发于中老年人,体型肥胖者更易患病。跟骨骨刺即跟骨骨质增生,跖腱膜的起点是跟骨跖面结节,在这个部位发生骨质增生可形成横跨跟骨跖面的骨嵴,跟骨侧面X线片上如针形,这就是人们俗称的跟骨骨刺[2]。跟骨骨刺与跟痛症是否存在确切的因果关系一直是临床有争议的问题。为此笔者复查了在本院治疗的26例跟痛症患者,并重点观察有骨刺者,每例都拍X线片,并将治疗前后X线片比较,以进一步获取有价值的临床资料,证实跟骨骨刺与跟痛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6年5月,我院门诊通过局部注射方法共治愈跟痛症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6岁,每例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一年均拍X线片检查。重点分析有骨刺的8例,其中1例曾做骨刺切除,无效后改用局部注射治疗而愈。

1.2 X线辅助检查资料

经治疗前后X线拍片对比,跟痛症治疗前伴有跟骨骨刺者8例,其中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在治疗后骨刺较治疗前增大,但跟痛症治愈后却并无复发。治疗前X线拍片未发现跟骨骨刺,治疗后却显示骨刺发生1例,但患者在发生骨刺后并无跟痛症症状出现。

1.3 典型病例

1.3.1 病例1男,61岁,煤矿退休工人,右跟痛半年,2005年7月因足跟痛就诊,X线片未见跟骨骨刺,口服“消炎镇痛药”一个月效不佳。给予局部注射治疗2次后跟痛消失,未曾复发,于2007年12月复查X线片却发现右跟骨骨质增生。

1.3.2 病例2女,56岁,农民,双足跟痛2年,于市人民医院拍X线片示双跟骨骨刺,口服“骨刺片”、“消炎镇痛药”,并外用中草药熏洗不见效,且疼痛渐加重,遂于骨科医院行跟骨骨刺切除术,术后跟骨疼痛仍无明显减轻,于2006年来我院行局部注射治疗一次,疼痛即明显减轻,给予3次注射后疼痛完全消失,未再复发,于2008年3月复查X线片:原手术切除骨刺处又有骨质增生征象。

1.4 局部注射治疗方法

1.4.1 选药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25~50 mg+1%利多卡因3.0 ml。

1.4.2 注射方法在跟部痛点注射。注射前嘱患者清洁足部,平卧于床上,2%碘酊与75%酒精依次常规消毒患足跟部,抽取配好的药液在跟部痛点注射,注射点以无菌纱布覆盖至少3 d,每周一次,连续注射2~4次。用本法治疗的同时,鞋内应放置橡皮海绵足垫,此法不仅是跟痛症的辅助治疗方法,还能缓解注射后注射点的短暂疼痛不适感。

1.4.3 注意事项一定要严格消毒,定位准确,操作熟练迅速,询问既往病史,尤其是药物过敏史和糖尿病史,避免药物过敏和感染以及因糖尿病而致注射点形成久治不愈溃疡的发生。如果局部注射治疗连续4次,患者症状无改善,建议放弃本方法。

2 结果

本院门诊2005年6月~2006年5月应用局部注射治疗跟痛症患者26例,全部治愈,而且一年内无一复发,并通过对其中8例在治疗前后拍X线片示有骨刺的跟痛症患者重点观察对比,得出结论:跟骨骨刺与跟痛症无明确的因果关系。有骨刺的跟痛症患者经局部注射治疗治愈后原骨刺可能继续增长,但无临床症状;单纯切除骨刺的跟痛症患者并不能缓解疼痛;无骨刺的跟痛症患者在治愈后复查X线片可发现有骨刺生长,但患者并无跟部疼痛症状出现。局部注射治疗药物易获,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3讨论

足的纵弓主要由跖腱膜维持,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弓与弦,跖腱膜起自跟骨跖面结节,向前伸展。正常步态中,跨步向前时,跖腱膜受到三重牵拉[3]:①跖趾关节的背屈;②趾短屈肌的收缩;③体重的下压。牵拉力相当大,集中于跟骨跖面结节上。跟痛症以中老年以上体重较胖者多发,跖腱膜受到长期、持续、过大的牵拉时即可在跟骨结节的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导致骨膜炎和纤维织炎等的形成,使跟骨处成高压状态,出现疼痛症状即成跟痛症。跟痛症的特点是诉跟跖面疼痛,步行或站立时疼痛加重,跟骨跖面内侧有一局限压痛点,不红不肿。跟骨侧位X线片可能见跟骨骨底面结节前缘有大小不等骨质增生,即骨刺,但这并非诊断跟痛症的依据,其临床表现常与X线征象不符合,有症状者可无骨刺,有骨刺者可无症状[4]。我院地处县城郊区,周边以农民和矿工为多,他们劳动强度大,用足走路较多,且常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足超负荷负重,跖腱膜劳损机会也就会相应增多,故跟痛症较易发生。大多数跟痛症患者可用局部注射疗法治愈。而骨刺仅是横跨跟跖面的骨嵴,不一定会引起跟痛,所以两者不存在确切的因果关系。而在临床工作中仍有不少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对跟痛症缺乏全面的认识,其实这也和近几年外科教材删减跟痛症课程有一定关系,他们在所学教材里已经没有这篇文章,于是临床上他们就会简单地对患者说是长骨刺了,然后便开出“骨刺片”之类药物让患者服用,不仅延误治疗,还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浪费及躯体上的更大痛苦。而局部注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痛苦较少、费用低廉、疗效显著、不易复发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颇受患者欢迎,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吕福林.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97-498.

[2]赵幼麟,梁遂安,赵安民,等.跟骨骨质增生与跟痛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2):746-747.

[3]叶舜宾.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940-941.

[4]周幸来,周举.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3-928.

(收稿日期:200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