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程测量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道路测量的特点及过程,论述了道路测量采用的方法,并阐述了道路测量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道路测量 应用原理
1、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以社会与经济效益为依据,按自然条件和预期目的设计进行规划设计,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的工作,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等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一条最经济、最合理的路线,首先要进行路线勘测,绘制带状地形图,进行纵、横断面测量,在图纸上定线和路线设计,将设计好的路线平面位置、纵坡及路基边坡在地面上标定出来,来指导施工。
2、道路工程测量不同阶段的工作
2.1 初步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初测资料编制,主要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主要工程数量,提出施工方案意见,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方案说明及图表资料,初测阶段为初设提供平面、高程控制、地形图、特殊地段的控制桩及纵、横断面资料。同时在1:2000地形图上进行图上定线,布置桥涵、通道、隧道等,实地调查计算工程数量,编制概算文件,特殊复杂困难地段,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例,实地放桩,进行平、纵、横面测量。①平面高程控制测量②地形图测量③必要的平纵横测量。
2.2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施工图设计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在1:2000图上进行方案比选,确定路线方案,进行施工图详测。①中线放样②纵断面测量③横断面测量④主要地形图测量⑤控制地物高控制测量。
3、控制测量
3.1 控制测量的目的
控制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地区的地面布设一系列的控制网点。并精确地确定这些点的位置,为后期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测量放样打好基础。控制测量是一切后续测量工作的基础。控制网把测区各部分的测量工件联系起来,即起骨架作用,又起限制误差传递和累积作用,控制网在勘测设计阶段的作用是:①设计阶段需要适当比例尺地形图作依据,而地形图测绘又必须依靠控制网点来确定地形图中各部分地貌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地形图的精度。②设计阶段必须以控制网为基础将路线、桥梁、隧道等设计的位置精确地放样在地面上,搜集相应的路基、构造物用于设计阶段的各种资料。
3.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道路线路尤其是高速道路一般跨越多个地区,绵延数百里,为了坐标系统的统计以及与国家其它工程衔接,目前采用国家坐标系换带计算方法。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接坐标系。①高斯正形投影的实质,将一个截面为椭圆的横柱面套在地球椭球面上,使横圆柱面与椭球面的一个子午椭圆相切,横圆柱的轴与地球椭球的轴互相垂直,将靠近子午椭圆的那部分地球表面的图形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将圆柱面展开就得到平面上的图形。②坐标分带,为了不使这种变形过大,每一个带的宽度不能太大,一般每带分界子午线间的经度分为6°(或3°)为便于设计施工放样,使坐标反算长度与实地长度差不超过规范要求而不影响施工质量时,采用平移子午线的方式进行坐标换带计算,这一点在道路工程测量中是经常遇到的,通常称坐标系统的选择。
3.3 控制网建立方法
平面:采用先四等控制,后一级导线道路为线状物,四等控制普遍采用GPS测量,它的特点是:①定位精度高②观测时间短③测站间无需通视④可提供三维坐标⑤操作简便⑥全天候作业。
3.4 独立高等控制
道路工程中首级控制网常采用GPS进行四等控制,为方便施工再利用常规方法进行一级导线的加密,首级控制网往往采用与国家点联测分带换算得到实地任意坐标系统,以控制整体系统的连接及与已有线路进行衔接继而在线路主要控制物如特大桥、长隧道等(为便于施工需进行控制网的布设,这类控制网内部精度要求较线路首级控制高,这时多采用独立网的形式,这种独立网不同于其它独立工程如大坝、枢纽、厂房等一般独立控制网,作为线路整体的一部分,需要与路线进行坐标衔接,坐标系统一致,以便施工过程中保持线路的连续性,控制平差采用独立网自由平差求定长基线后再进行约束平差,然后再对两端一级导线重平差方法。
4 、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由不同的地形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大量地形点的三维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分析和联网,使这些空间点按照此数字模型采用规律来描述地形起伏的数字模型。
数字地形模型是一个数字模拟的过程,用于模拟地形的大量的采样点的三维坐标,是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进行采集的,地形表面被一组数字数据来进行表达。如果需要该数字模型表面上其它位置处的属性信息,利用一种内插方法来处理该组采集的地面数据,就可以得到任何位置的地面属性值。
4.2 数字地面模型的原理
DEM是地形表面的一个数学或数字模型,根据不同数据采集的不同方式,DEM可能使用一个或多个数学函数来对地表进行表示。这样的数学函数通常被认为是内插函数,对地形表面进行表达的各种处理可称为表面重建或表面建模。地形表面重建实际上就是DEM表面重建或DEM表面生成。当DEM表面建模后,模型上任一点的高程信息就可以从DEM表面上获得。
4.3 建立DEM表面模型和数字表面建模的各种方法
4.3.1 基于点的表面建模
使用多项式的零次项来建立DEM表面,则对每一数据点都可建立一水平面,假设使用单个数据点建立的平面表示此点周围的一小块区域,整个DEM表面可由一系列相邻的不连续表面构成。
4.3.2 基于格网的建模
如果通用多项式中的前三项与a3xy项一起使用,则至少需要4个点以确定一个表面,这种表面称为双线性表面。正方形格网为最佳的选择,在基于格网建模的情况下,最终表面将包含一系列衔接的双线性表面。应当指出,高项多项式也可用于建立DEM,但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果对范围较大的区域使用高次多项函数则可导致DEM表面出现无法预料的抖动,为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使用二次或三次项。
4.3.3 混合表面的建模
对格网网络来说,可将其分解为三角形网络,以形成一线性的连续表面;反之,对不规三角网进行内插处理,也可形成格网网络。
前面提到了四种主要建模方法,分别对应于某一特点的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基于点的建模并不适用而混合表面往往也转换为三角形网络,因此基于三角形和格网的建模方法使用较多,被认为是两种基本建模方法。
实际上,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表面时的数据来源而言,建模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根据高程量测数据直接建立和根据派生数据间接建立,而根据派生数据间接建产DEM表面的方法是首先根据原始量测数据内插高程点, 然后建立DEM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