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物理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物理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除了知识能力类传统的目标外,还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的重要一维。在物理学科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渗透于课程实施之中的,也就是说,在物理学科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都应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15-01

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要具有科学性。科学研究作为一项探索真理的事业,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识规范,主要包括"求实、理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这种认识规范一方面约束着科学家的探究行为,另一方面在他们的科学实践中被内化、积淀、提升为一种自觉的科学意识和普遍的信仰体系,因此,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物理的科学严谨性,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文主要讨论物理科学精神的内涵、态度的习得规律,以及在物理学科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一些思路与方法。

1.科学精神的内涵

关于科学精神一般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1 求真精神。具有为探求规律、追求真理而学习和生活的志向,甚至具有为科学而献身,把追求真理放在第一位,把由此而带来的荣誉地位及物质待遇放在第二位的无私品格。

1.2 理性精神。常常表现在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具有坚持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的信念;具有坚持自然规律是可认识的信念;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研究成果,不盲从,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合理的怀疑精神等。

1.3 求实务实精神。常常表现为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即评价一个理论对错与否,不能以提出这个理论的人的威望、社会地位的高低为标准,而只能以经验事实为标准。

1.4 创新精神。常常表现为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敢于批判,在新的经验事实面前,合理地对陈旧理论进行质疑;刻意革新,力求超越前人,独立地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2.态度的习得

在目前解释态度习得的多种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是最有影响的,班杜拉在其理论中,阐释了态度习得的两种基本方式:观察学习与亲历学习。

2.1 观察学习。根据观察学习的内容不同,观察学习又可以分为两类:示范学习和替代学习。(1)示范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导致观察者行为的变化。大致相当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模仿学习。(2)替代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习。他人在某一情境中表现出了一定的行为,而后因这一行为受到了相应的强化或惩罚,这时,在旁边观察的学习者也会因他人的奖惩而从中习得到一些东西。

2.2 亲历学习。班杜拉将通过反应结果获得的学习称为亲历学习,即亲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直接体验其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习。与传统行为主义根本不同的是,社会认知论强调认知等主体因素在亲历学习中的作用,而前者则否认认知因素的存在,认为反应结果对行为的塑造是一个自动作用过程。

3.影响态度形成的教学方法

3.1 从影响学生态度的认知因素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信服的认知内容。方式一:教师传授。结合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选取适当的材料,通过讲授,对学生进行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态度与品德教育方式。方式二: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分析榜样对特定对像的态度,把握相应态度行为以及行为引起的后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供学生研究。教师: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博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吾爱吾师、但尤爱真理",这句话反映出科学家尊重前人工作,但科学家更为重要的品质是求真。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研究论证这一态度对科学进步的意义。

3.2 从影响学生态度的行为倾向因素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态度及行为。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态度方面教育的时机,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时机,通过对学生行为的直接强化和惩罚,对行为人来说通过亲历学习,对其他学生则是通过观察学习来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

研究性学习是帮助学生通过亲历学习来习得态度的重要场合。在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在科技作品、实验研究类等具有物理研究特点的课题研究中,有着更加丰富的科学精神的体验与实践,教师应运用亲历学习或替代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这一中介,逐渐形成科学精神。

(1)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经历、体验科学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解决特定的问题,必然要经过一般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研究者对新颖问题的解决过程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经历了种种曲折,问题解决者要尝试运用各种假设、再评价其结果,由此逐渐积累其信息。

(2)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习得科学精神。态度的形成需要学生将强化和惩罚与态度行为形成联系,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习得态度,首先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在研究性学习中自己能够体现科学精神的行为。

尽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经历科学精神,但学生往往对课题中的问题是否解决更为关注,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太留意,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来把握其具有的、符合科学精神的行为,并通过平时师生交流等机会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符合科学精神要求的行为。

其次,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强化和惩罚与学生特定行为建立联系。教师可以利于师生个别交流等时机,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过程中科学精神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贡献。通过评奖或者对具备科学精神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设立奖项来强化;对不具科学精神的小组实行个别交流或不点名批评的形式进行惩罚。这样,对行为人是通过亲历学习来学习态度,对其他学生就是替代学习。

3.3 模仿学习。模仿学习也是习得态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中研究小组一般会配备指导教师,在研究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会与学生一起学习、面对困难并努力加以克服,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关系更密切,因此指导教师的行为必然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也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总而言之:本文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进行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无论从经验还是理论研究来看,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不易达成性,因此需要教师熟悉态度习得的方式、过程,提高识别学生态度所处阶段的能力,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等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