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怎样培养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怎样培养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发展正处在突变期,这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就会产生心理挫折和心理失衡。本文主要阐述怎样培养中学生承受挫折能力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教育 挫折承受能力 培养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惊叹:中学生怎么了,教育怎么了?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在温室中长大的独苗如何适应社会竞争呢?其实人的挫折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可以在及时疏导中得到缓解,在抗挫折教育训练中增强承受挫折能力的。心理挫折是指人们的预定行为目标受阻,原有行为被迫中止,在心灵上产生失落的一种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发展正处在突变期,易于出现各种问题,被称为“危险期”、“突破期”。这时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各种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就会产生心理挫折和心理失衡。

一、心理挫折的原因

1.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人们不断更新观念。中学生鉴别能力不强,所以学校要帮助他们做有觉悟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但社会一味看重金钱,导致学生受金钱万能等负面信息的影响,似乎走进迷宫,找不准方向,产生心理失衡。

2.理不顺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青春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往往爱模仿,但缺乏鉴别能力和独立能力;热情高,但意志薄弱;上进心强,但自控能力差等。常常做出某些不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教育者负起教育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但是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师生关系出现问题,产生心理冲突。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有时会因为芝麻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得不可开交,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形成心理挫折,导致心理失衡。

3.对家庭教育的逆反。中学生自以为自己长大,可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小孩子,想独立但又不善于独立,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和孩子难免产生矛盾。

4.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生活优越,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培养中学生挫折的承受能力

中学生经受挫折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我们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时,要立足于分析他们失去心理健康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排解。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要注意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加强磨炼。这一方面,老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正如同志所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创造机会,加强磨炼。利用暑期开展“吃苦”夏令营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增强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克服对挫折的恐惧心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探索,与外界接触,鼓励学生失败了再爬起来,亲身体会经历困难挫折终于取得成功的忧与乐。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逐步掌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讲授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保护他人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概念,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实践一定的道德行为,在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中健康成长。许多所谓的“坏”学生之所以被贴上“坏”的标志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家与父母、亲友,在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当,缺乏正确引导,继而导致极端行为。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挫折,主要是不能正确地理解人,造成事与愿违的现象极多。因此,教育者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举办专题性讲座或主题班会等,创设情境给予他们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探讨,增强对人际关系的感受能力、协调能力,了解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克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等等,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里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在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中健康成长。

3.帮助学生排解因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老师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方法,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宣泄,向自己依赖的人倾诉,取得帮助,或交换意见求得学生心理平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多余“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认真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等。

4.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进行挫折教育,不能仅依靠专门渠道,更要发挥各学科的渗透作用。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把挫折教育列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不忘渗透挫折教育内容。例如:理科教学,要求学生面对难题应养成独立思考、不怕困难,勇于钻研的解题习惯。文科教学,通过学习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认识到“自古英雄多磨难”,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的道理。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一个全方位、动态的系统工程,必须社会、家庭协同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当前,在强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