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少先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几乎每所学校的大队干部都要轮值站岗,每时每刻观察着少先队员们的一举一动。这是为什么?都是为了督促少先队员们的言行举止,为了能让少先队员们讲文明、讲卫生。可是尽管他们是那样尽职,却还是有塑料袋在地面落了户,还是有队员在课间追逐打闹;红领巾像是成了累赘,随手一团塞进口袋,甚至用来当抹布;作业书写潦草敷衍,书本簿面打草稿;语言随便,不注意公共场合;队的礼仪动作随性而为,五指松散行队礼…… 这只是个小问题吗?不!作为少先队辅导员,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引导少先队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文明习惯,既是少先队的工作目标,又是组织好少队活动的有力保障。
1、对于少先队员来说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2、为什么要培养少先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专门论述了习惯与命运的关系。他深刻地指出:“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都不如习惯有力。”我国的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孩子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少先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
1、培养队员“关注细节”的良好行为习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而习惯体现在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细小的地方入手,从细微之处给与队员点拨,提醒队员关注,在反复的多次的练习中,培养队员“关注细节”的好习惯。
很多看似小事的细节,最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而真正要做好这一件件平常琐碎的小事并非易事。我们应该注意时时处处利用身边的小事,通过多种途径对队员的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严格训练,努力促使队员“关注细节”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学校明确要求队员课间在楼道中要靠右行走。很多队员,下课追跑打闹,上下楼也跑来跑去,这样非常的危险。现在社会如上下轨梯也要求靠右行。所以就以小小的靠右行来培养队员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教育队员不光有耐心,还得有细心。从细节做起,从看似很小的问题入手,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坐有坐像,站有站像”的道理。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儿童教育。
2、帮助家长树立“良好习惯影响一生”的观念。家庭教育是重要一环,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偏颇,一味强调学习第一,而忽略或不太重视同样影响队员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要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家校交流互动,要求家长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作出表率,以增强教育实效。指导家长要从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以及文明礼貌、尊老敬幼等方面对孩子行为习惯进行严格训练。如: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轻松迎接每一天;主动招呼别人,微笑礼貌待人;每天主动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作业要专心、不东张西望;做完作业自己收拾好文具;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等等。在家里,家长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孩子,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家长应尽量做到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孩子讲卫生,家长自己首先讲卫生,见到纸屑就弯腰主动捡起,多余物品都不随身乱丢,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等于告诉孩子:“请你注意你的行为!”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孩子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所以,少先队辅导员必须切实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高对队员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借以“检查制度”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队员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队员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要使队员最终达到“养成”目标,就必须坚持长期的检查、评价与训练。 加强对队员个体行为规范的考评,及时对队员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队员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队员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队员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要充分发挥队员干部的作用,加强对队员的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记载,建立队员德育分的考评制度。对整个中队所有队员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加队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队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常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使行为规范真正融人到队员的思想中,体现在队员的言行举止中。还可以定期评选出“行为小标兵”,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可以依据小队员评价手册,每月认真进行四评,即队员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特别要让队员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给那些对自己缺乏自觉控制能力的队员适当的机会,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分清是非、善恶,意识到自己过错的性质、危害及克服方法。如果队员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就会对队员道德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