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徽省某中等卫校学生非故意伤害现况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徽省某中等卫校学生非故意伤害现况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64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568-02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2007年11月中旬,安徽省某卫校学生张某因翻越阳台坠楼身亡。随后,该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并进行了伤害隐患排查,将阳台半封闭,以消除存在的坠楼隐患[1]。采取上述干预措施后,于2008年9月上旬对2007级全体学生进行了伤害现况调查,为进一步减少伤害、制定预防措施、保障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某中等卫生学校2007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分发问卷1 756份,收回有效应答问卷1 704份,有效应答率为97.04%。其中女生1 613名,男生91名;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24岁,平均为(16.85±1.23)岁。来源于农业户口的占73.9%,非农业户口的占26.1%;居住在乡村的占55.4%,居住在乡镇街道的占15.4%,居住在县城或市内的占29.2%。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以一人一表的方式,对2007级全体学生逐一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当堂填写上交,并由调查员逐一核查其项目是否完整。若有缺项、误填,予以补填或改正。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及家庭一般情况、1 a来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伤害相关行为等。

1.2.2 伤害的判定标准 采用2004年10月第3次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修订后的标准: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伤害:(1)到医院或医务室诊治,诊断为某一种损害;(2)因损害休息1 d以上。伤害类型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2]。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编制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核查以及原始资料核对。对伤害的概况作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伤害概况 1 704名调查对象中,有632人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37.1%。由于不少学生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统计其合计发生伤害1 093人次,累积伤害发生率为64.14%。

2.2 伤害的空间分布 家中、学校及其他地方的累积伤害发生率分别为30.93%,22.71%,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家中各类伤害的比重依次为刀伤(27.5%)、碰伤(21.6%)、烧烫伤(14.1%)、扭伤(7.3%);学校发生的各类伤害比重依次为碰伤(25.9%)、扭伤(22.4%)、烧烫伤(18.9%)、硬物击伤(10.2%)、刀伤(9.2%);其他地点发生的伤害依次为碰伤、车辆伤、扭伤、硬物击伤。但从具体的伤害类型来看,碰伤在家中、学校、其他地点均最多见;其次是刀伤,发生在家中、学校、其他地方的比例依次为73.7%,21.1%,5.2%;扭伤主要发生在学校,占57.4%;烧烫伤依次为学校(50.0%)、家中(44.0%)、其他(6.1%);骨头卡喉主要发生在家中,学校与其他地点很少见。跌坠伤主要发生在学校(50.0%),家中与其他地点合计占50.0%。车辆伤主要发生在家与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

生源地在乡村、乡镇、县市的学生累积伤害发生率分别为58.69%,74.90%,6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2.3 伤害的时间分布 1-12月伤害罹患率依次为1.2%,3.3%,4.3%,4.0%,7.7%,7.9%,6.5%,11.4%,3.8%,2.3%,1.8%和0.8%。由此可见,在年初与年末为最低,从2,3月份开始增加,4到6月份增加明显,8月份达到高峰,9月份后逐渐下降,11,12,1月是伤害发生最少的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根据伤害发生的月份归入相应的季节,发生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伤害率分别为16.14%,32.22%,10.45%,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4 伤害的性别分布 被调查的1 704人中,男生91人中有51人发生了伤害,伤害发生率为54.95%;女生1 613人中有581人发生了伤害,伤害发生率为3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常见类型的伤害发生率 男、女生碰伤、扭伤、跌坠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7.8%与16.9%(P=0.001)、17.6%与9.5%(P=0.012)、7.7%与2.6%(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男、女生合计伤害发生率来看,依次为碰伤(17.6%)、刀伤(11.2%)、扭伤(9.9%)、烧烫伤(9.6%)、硬物击伤(5.0%);即碰伤最易发生,其余依次为刀伤、扭伤、烧烫伤、硬物击伤。

3 讨论

3.1 伤害概况分析 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7.1%,累积伤害发生率为64.14%。伤害发生率、累积伤害发生率均低于黄芬等[3-4]报道结果,但均高于许国章等[5]报道的结果。同时,应看到调查对象又以女生为主,女生伤害发生率一般低于男生,尽管如此,伤害发生率仍达到了37.1%,累积伤害发生率为64.14%,学生的伤害率仍然较高。印证了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的观点[6]。

3.2 伤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2.1 伤害的地点分布特征 从家中、学校和其他地方累积伤害发生率来看,家中发生率为30.93%,学校为22.71%,其他地方为10.5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于王德全等[7]报道的结果,而与许国章等[5]报道的结果类似。说明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及学校,而其他地方伤害发生率较低。因此,伤害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家中与学校2个地点。造成伤害在家中高发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学校处在离城市十多公里的乡镇,市内学生多乘公交车走读,而不在学校住宿,一则乘公交车比较安全,二则学生在家中时间较多;该校生源几乎全部是皖北地区的学生,而当地市学生又占总人数的70%,其中部分学生往往是周五回家,周日返校,每周有2 d时间在家中度过,致使在家中时间增加;由于该校是卫生学校,以护士为主要专业,女生显著多于男生,女生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不像男生那样活泼好动,而在家中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又比较常见,致使伤害在家中发生增多;同时,还应看到伤害高发的7,8月份正是学生暑假在家的时间,同样增加了伤害在家中发生的机会,致使家中发生的伤害比重增大。

3.2.2 不同生源地学生伤害特征 来自乡村、乡镇、县城或市内的学生累积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来自于乡镇的学生的累积伤害发生率为最高,不同于许国章等[5]城市高于农村报道的结果。说明被调查的学生来自乡镇的学生较农村与县市的学生较容易发生伤害,生源地可能是影响学生伤害的原因之一。可能跟乡镇处在县市与乡村交界的特殊位置有关,具体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3 伤害的时间分布特征 表现为2007年年末与2008年年初伤害病例较少,2008年的7,8月的伤害病例较多。与易光辉等[8]报道的以7-9月份较高的结果相一致,与庞淑兰等[4]报道的受伤害季节依次为夏季(41.3%)、春季(26.5%)、冬季(19.7%)、秋季(12.5%)有相似之处,而与王德全等[7]报道的全年各月均有伤害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不一致;尤其是与张远等[9]报道的大学生伤害发生以秋冬多见,6月份最低,1月份最高的结果相反。

从时间上来看,这2个月是暑假期间,可能与学生都在家庭、天气炎热、衣着单薄等有一定关系;另外,就调查时间来看,也有可能与该校2007年11月发生2起严重伤害事件及随后进行的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有关[1],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伤害事件及预防伤害的教育被学生所淡化,对预防伤害的作用逐渐减弱,致使2008年7,8月份发生的伤害例数较多,或许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4 伤害的性别分布特征 男生与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5 常见的伤害类型与原因分析 从累积伤害发生率来看,常见的伤害类型依次为碰伤(17.6%)、刀伤(11.2%)、扭伤(9.9%)、烧烫伤(9.6%)。碰伤的原因主要是做家务,刀伤主要原因同样是做家务,如切菜、做饭或削水果等。这与被调查对象绝大数是女生有关,女生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情况比男生多见。因此,预防伤害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伤害发生[10]。

4 参考文献

[1] 姜新峰, 孙业桓. 宿州市某职业学校学生伤害隐患调查研究. 中国校医, 2008, 22 (5) :537-539.

[2] 王声. 伤害的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 疾病控制杂志, 2005, (1) : 96.

[3] 黄芬, 陈文化, 郝加虎, 等. 怀远县3510名高中生伤害发生的现况调查. 2001, 15 (6) : 414-416.

[4] 庞淑兰, 薛玲, 关维俊, 等. 唐山市某中学学生意外伤害的调查.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4, 6(1):19-21.

[5] 许国章, 王仁元, 叶众, 等. 宁波市城乡中学生伤害流行病特征研究.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5, 6 (6) : 521-523.

[6] 施榕. 预防医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王德全, 陈思东, 周卫平, 等. 中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 (9) : 1 031-1 032.

[8] 易光辉, 高亚礼, 邓颖, 等. 2006―2007年成都市学生伤害监测分析. 疾病监测, 2008, 23(4):252-254.

[9] 张远, 李华峰. 青少年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及分析. 2006, 4 (12) : 11-13.

[10]邢丽丽, 杨学军, 王成, 等.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9) : 687-689.

(收稿日期: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