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体积砼基础施工技术措施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体积砼基础施工技术措施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将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温差应力超过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开裂,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及耐久性,对混凝土进行温度应力裂缝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最突出的特点。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施工措施;技术;综述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将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温差应力超过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开裂,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及耐久性,对混凝土进行温度应力裂缝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最突出的特点。

1.大体积砼施工

1.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由于基础底板尺寸,底板厚度均为500MM,因此基础底板为一个自然施工段,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由A至E轴方向从1到27轴向后浇灌,基础底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然后水泥砂浆找平层,采用逆作涂膜防水,在851涂膜防水层上抹1:3水泥砂浆3D后作外侧模板,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积水坑部位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撑,不合模数的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1.2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暗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底板钢筋采用冷搭接。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进行。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方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1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6)防水混凝土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不太大,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2.大体积砼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1)大体积砼基础的整体性要求高,要求砼连续浇筑,一气呵成,施工工艺要求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且必须保证上下层砼在初凝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缝,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留设砼后浇带。

(2)大体积砼的浇筑方案应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特点,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砼供应等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

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灌,直到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喧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未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震动器也相应跟上。

浇筑大体积砼时:由于凝结过程中水泥会散发出大量的水化热,因而形成内外温度差较大,容易使砼产生裂缝。为了有效的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砼的水化生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砼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抗拉强度等方面考虑。

3.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也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

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种裂缝,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3.1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3.2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度,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3.3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中约20%的水份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份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养护条件等。

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土或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2]赵志缙,赵帆.高层建筑施工(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叶琳昌,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国建筑出版社,1987.

[4]段峥.现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预治.混凝土,2003.

[5]迟培云.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起因及防裂措施.混凝土,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