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隶《西狭颂》艺术风格浅析及临写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狭颂》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此碑是我国东汉晚期著名的摩崖石刻,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于甘肃成县无井山。正文为隶书,共20行,每行20字,由著名书法家仇靖所书。石刻的内容是颂扬武都太守李翕治理西狭栈道的政绩。清杨守敬评此碑:“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西狭颂》古朴端庄,寓巧于拙,是汉隶中的上品,其具有以下风格。
1 字形方整,结构疏朗
隶书的字形大体有两类,一为扁阔形,多横向取势,另一种为正方形。《西狭颂》基本属于后者。从碑帖中可以看出,一些结构较扁的字如“山”“之”等,在此碑中都相对增高放宽;有些本来应伸展的笔画又适当收缩。这样的结字处理都体现了《西狭颂》字体方正的特点。除此之外,波画也是隶书中最具代表性的笔画,而且是作为一个字的主笔,所以许多隶书在处理此笔画时都极尽夸张。而《西狭颂》一扫这种习气,每到收笔尽处,往往是收而不发,含蓄收笔,很少有明显的展露,因而造成一种中宫均匀疏朗、外形方正雄浑之态。不少字都是撑满四方,使整个字四角充实,如“崖”“缘”二字。
2 笔画方圆结合,刚柔相济
此碑中方笔与圆笔并用,转笔和折笔并用,但总体看来方笔为多。采用方笔折时,多内圆外方,有时外边缘几乎成直角,状如刀切,骨力外露,如“阁”“两”二字的折;采用圆笔折时,婉转遒劲,筋力十足,如“为”字的最后一折。再有就是起笔收笔处,也可见方圆交替的运用。
3 吸收了篆书的特点
从结构上看,有些字作篆书,有些是偏旁部首作篆书,还明显地保留着从篆书演变过来的痕迹,然而通篇看来,却不显生硬,反而增添了一丝古拙苍劲之美。此外,行笔时线条圆转,中锋运笔,再加上起笔收笔的圆笔藏锋,更增加了它的篆书韵味。笔画交叉处由于刻碑年代的原因,有外拓的感觉,笔画边缘的斑驳起伏,也给《西狭颂》平添了篆刻金石之美。
4 笔法变化丰富,和谐而自然
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其意是说,作品要既有差异性、多样性,同时又不失一个和谐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西狭颂》在此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是长横波画的行笔。一般的隶书长横泼画中间多向上隆起,而《西狭颂》没有拘泥这一种形式,起伏或粗细的变化并不固定,或凸或凹,变化多姿。其次是竖的行笔很少直来直去,笔画行笔中有提有按,以增变化之趣,笔画的起收也形式多样,藏露、仰俯、方圆、轻重,信手拈来,很少雷同。再次是一些点的写法或长或短,或抑或扬,或拙或巧,不一而足,真是美不胜收。
在平时的临习中,我也多有体会。现在谈谈我在临习此碑时的心得体会。
1 不要被碑帖中的“假象”所迷惑。碑刻由于年代久远,又处于野外,经历大自然的风雨侵蚀形成了字体斑驳。临习时要分析地学习,选择清晰可见的字,不可过于雕琢与刻意模仿,以免失去“写”的韵味。书写时要下笔肯定,一气呵成,不可做作。
2 写作品时,要用较浓的墨,水分要少,写出苍涩之美、古拙之气,要显现出自然流露出的飞白,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行笔速度不可太快,但也不能写得太慢,避免形成“墨猪”。中锋运笔时,线条要遒劲而有变化,不可程式化。可以和篆书交替临习,相互借鉴,以增篆书风采。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