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看专栏 第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看专栏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媒体很多,按说是各有各的风格。但大概是因为编辑记者总是那帮子人的原故,总体风格大体一致,就是要好看。开头举重若轻,然后用诙谐风趣的语言讲一个或几个小故事,故事情节最好是一波三折或者要有点小韵味,然后用一句比较有意思的话结束。好了,这样子一篇随笔就搞定了。据说,中学时学的结构啊,中心思想啊,什么的这些在写随笔的时候都用得着。这整个就是八股胡扯嘛。

专栏的格调各各不同。据我的观察还很有些地方特色,或者说圈子特色。

《三联生活周刊》的生活圆桌据说已经办成了一种格式,集聚了一批稳定,吸引了一批流动。圆桌不会给我太大的惊喜,比如激昂的思想、尖利到位的批评等等,但也不会让我很失望,一点小小的情调,一点小小的生活哲理,一点悠闲,小生活的趣味飘荡其中。据说三联因为圆桌,作为一本社会文化新闻类的刊物,女性读者占一半(未经考证,反正女性读者很不少)。而其实女性买杂志的积极性远比男性高。两页纸的内容起到这样促进销量的作用,挺划算的呀。

一些报纸杂志,我看主要是一些报纸培养了一批京味专栏。诙谐无病没话找话以及抖包袱等等技巧被他们发挥到极致,究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北京人处于天子脚下,见的世面太多,反而有想法没办法,只能找点小乐子,北京人所谓“贫”,给生活增加点乐趣,把女人哄乐了也就洗洗睡了,想太多,那太天真,没用。所以他们文字的方向是用稿费顶着的一块棉质花布,一个劲儿的往下垂。时间长了,难免不厌倦,但他们已经算是名家,厌倦了,编辑也会用他们的稿子。这种京味骨子里的颓废厌倦挺遭我反感的,我想这种作者想再有发展,根本不可能了,也只能就这样凭着娴熟的写字技艺混混饭吃罢了。相比较而言,我当然比较喜欢真诚的,有理想,会沉浸在思维的乐趣中的作者。这两者有时候并不能高度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但一个专栏,只要占足其中一条,我觉得他写的专栏也就可以看看了。我不看南方报业集团底下的报纸,听说连岳的专栏不错,看了一下他的博客。他就比较有理想,也有赤子之心,会认真做一些初步的思考,思考的时候完全没有心理障碍。我想专栏并不是要下一个定论,那是社会学家的事。有一些只比没有经过思索的大众聪明一点点的想法,我看也就够了。

专栏吸引人的地方各各不同。

我喜欢李师江的随笔,第一个感觉是痛快,你会发现文字的阅读也能给你带来,然后因为他的黑色幽默,(我不懂黑色幽默什么样,好像是很沉重的词,李师江给人的感觉又并没有那么沉重。我对这个黑色幽默的解释是用尽量原始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带来的哭笑不得的感觉。)他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我喜欢幽默但不喜欢生硬的为了幽默而幽默的幽默。我曾被小宝的专栏吸引,是因为他的从容的思维的乐趣,给我的印象他并不说什么沉重的大题目,就是就着点小事用思维把他们联起来。很有趣。连岳给我的印象就是真诚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然后给你一篇专栏。苗炜给我的印象就是我上面说的小生活的乐趣和智慧,京味好看的地方我看也就在这里了。

不要小看这八股胡扯,这八股胡扯说起来很简单,像我当初写是很难的。像我第一篇大体符合八股胡扯的文章,足足改了五遍还多。编辑说你每句话单独拉出来都还不错,就是凑一块儿,感觉不对。要幽默放松。你看看这个……给我发过来一个链接,某不知名写吃的。然后就改,往北京痞子八股胡扯的路子上改。五遍以后,一天过去了。其间我被整的时不时有想要晕过去的感觉。编辑被气得时不时眦牙裂嘴一下子。终于等到编辑发话说,这个终于合理一些了。

然后又言,嗯?怎么“得的地”有错别字?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感觉腿肚子一麻。问编辑,你是学中文的吧?要不语文考试肯定经常差不多得100分。他说,我不是学中文的,但是语文考试得100分是常事。我倒。我说,作文老师一般不会给100分吧?他说,就是经常得100分。

我无言。私底下还是怀疑他们语文试卷都是120分的卷子。

开始改“的地得“。很想找个人问问“地”和“的”有什么区别,但是一般的人恐怕不知道,知道的人恐怕太忙,不好意思拿这种小问题问人家。只好小心翼翼回过头来问编辑,到底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呀?

编辑大度地说,算了,我改吧。我终于暂时解放了。 看来看是一回事,写是另一回事。偶而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下还是很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