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占地、环境影响、交通特点、立交的选型布设、桥梁的设置、与城市建设的融合、照明等方面,浅析了我国城市互通立交的特点。

【关键词】城市互通式立交;建设;交通流;选型布设;环境;照明

1 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的交通量迅猛增加,为了解决日益尖锐的交通问题,各地都加大、加快城市路网的规模和建设速度,以提高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城市互通式立交。

城市互通式立交的功能比较全面,受布设空间、交通流、城市规划、城市环境等影响较大,其立交方案的选择和规模的确定应遵循安全、节约、适用的原则。

2 建设条件特点

2.1 布设空间小

土地是城市的载体,城市土地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寸土寸金,立交设计用地往往集中在交叉口拓宽的有限范围内,道路两侧建筑物密集,各种公共设施均需要自己的空间,互通立交的建设受到种种限制。

2.2 社会生活的干扰和影响大

城市中修建互通立交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建设期间交叉道路的交通受到严重干扰,并波及到周边的道路网,周边道路网的交通压力剧增,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互通立交占地较大,拆迁多,易引发社会问题;互通立交建成后改变了周围群众的出行习惯,对社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城市互通立交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应认真考虑对社会生活的干扰。

2.3 受城市规划、城市现状的制约大

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如交通规划、用地规划等,都是相互联系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能够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城市建设的现状可能制约了互通立交的实施,增加了互通立交的建设难度。

3 交通特点

3.1 左入左出交通

在公路互通立交中,在主线上左入左出的设计是很少见得,匝道上在交通量不大、车道数较少时可采用左入或左出设计。在城市互通式立交中,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左入或左出的设计比较常见。

匝道左人左出可以有效降低互通的占地规模。以十字形交叉的互通立交为例,对于半直连式的左转弯匝道来说,如果匝道出口和入口位于道路右侧,那么匝道需要经过三个象限;相反,如果匝道出口和入口位于道路左侧,那么匝道只需经过一个象限,占地面积会小很多。因此,必要时采用匝道左入或左出的设计对于城市互通解决建设空间狭窄的难题还是有作用的。

3.2 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增加了城市互通立交设计的难度。城市互通立交实现了机动车的快速、连续通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但也阻隔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由行人和非机动车组成的慢行交通如果和机动车一样通过主线和匝道实现各方向的无冲突通行,是非常不切实际的。鉴于以上原因,城市互通立交中的慢行交通的通行路径必须顺捷、平缓和机动车交通分离考虑,不可避免的造成互通立交内部交叉点增多、桥梁增长、互通整体层数增加、工程规模增大、造价较高。

参考以往城市互通立交设计,对慢行交通的处理最常见的方法是将之放在一个层面上,采用平交的方式进行交通组织。为减少对慢行交通的影响,有条件时尽量以原地面来承载慢行交通流,这样也可进一步减少互通建设对周边地形、地物的影响,可能互通立交的总体建筑高度会增加,但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4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特点

城市互通立交的形式应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交通量的大小以及建设条件等多种因素来选择。立交形式与周边环境应自然和谐,减少交通干扰,减少群众出行不便,减小工程量,控制工程投资,控制用地大小,尽可能的减少立交的层数和高度,给慢行交通创造便捷、开阔、安全的通行环境。在互通立交的桥梁设计中,应充分研究如何采用合理的桥跨及结构类型,与建筑的力学及美学进行统一,使建成后的立交桥不仅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互通立交不能单纯追求互通功能的全面性,直接造成建设规模过大。表面上机动车行驶更加顺捷,实际带来了很多问题:一个节点的交通改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附近路段的交通压力将会增加,下一个节点可能更加拥堵;规模越大的互通对慢行交通的影响越大,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也越大,周边地块的利用价值也将降低。城市互通立交的选型和设计理念至关重要,每一座城市互通立交的建设应密切与实际结合。

5 城市互通立交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关系的处理

城市互通立交在满足车流、人流和完善立交造型设计的同时,立交应与周边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其规模、布局、形式以及交通组织等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互通立交建成后,他与周边的建筑及环境共同构成局部区域空间形态,在规划与设计中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的结合,才能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

互通立交中桥梁的设计造型尽量与城市区域相融合,注重美观,真实的体现结构的受力特点又富于韵律和变化,立交的外观颜色应与周边的主要建筑相呼应,立交桥应满足人车的通行,保证桥底的空气能良好的流通,预留足够的绿化面积和绿化空间。使整个立交形成流畅、宜人、生态的城市复合交通空间。

6 城市互通立交的照明特点

城市立交桥正在逐步成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因此,在夜晚表现出互通立交的特色也提升到了一定高度。由于光源与灯具的技术和产品日益丰富,也使得夜间立交的优美身姿得到充分的体现。

照明工程是一个整体,应有统一的风格,相互协调。照明设计就是利用照度、亮度、颜色的良好搭配,通过明暗、强弱、大小、高低和疏密的对比,平缓过渡,点面结合,形成节拍协调的整体旋律,体现现代气息。

城市互通立交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个立交桥各具特色,因此在进行立交景观照明设计时,要了解立交的文化背景、主要特点和独具一格的个性,确立灯光设计的主导思想和要表现的主题,选定需要着力渲染的部位。

7 结束语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布局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某一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越高,往往其空间布局密度就越高,从而原有交通设施供应不足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许多情况下,以钢筋、水泥为材料的城市立交就会做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在原来的平交口、广场、绿地上拔地而起。规划城市互通立交,源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建设城市互通立交,需要土地和城市空间资源。规划设计者应做好控制规划,不应当做交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物,大拆大建。正确处理和平衡好城市互通立交功能和其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的关系,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创造良好的综合交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键。

新的时代对城市互通立交设计将有更高的要求,城市互通立交中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交通组织、施工组织、分期建设、配套的交通工程、电器工程、绿化设计、景观设计、噪音处理等,都需要深入的研究。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必将能够确保城市互通立交的建设既能改善城市交通,又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对社会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更好的与城市建设相融合。

参考文献:

[1]王炜,徐吉谦,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88.

[2]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伯惠.道路立交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李铁楠.城市立交桥的装饰照明.照明工程学报.1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