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私募大洗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私募大洗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得去年的秋天,我在主持和讯网私募基金尖峰论坛的时候,曾以这首《西江月》作为结束语送给在场的私募大佬。彼时的A股市场,冲至3000点上方,各个私募大佬摩拳擦掌,欲大展宏图。一年后的今天,A股市场跌至2500点一带。私募基金作为资产管理行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合作伙伴分家、信托产品清盘、基金经理涉案,此类事件频频现于私募基金行业之中。可以看出,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私募基金正在面临着一场全行业的大洗牌……

私募分家潮

今年以来,私募基金股东、高管或核心成员分家的现象络绎不绝,而且不乏大佬级人物。先是邓继军、彭迅告别金中和,到后来钟兆民与但斌两位老牌私募基金大佬和平分手,最新的则有“乱象”层出不穷的从容投资爆出魏延军出走。算下来,今年以来大大小小的私募高管变动、分家的数量应在10家之上。

公墓基金的高管变动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对于私募基金而言则并不多见。本身私募基金的合作伙伴就以投资理念相合、投资风格相近为前提,因此爆出如此多的变动、分家现象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本刊专栏作者、著有《私募江湖》一书的知名财经记者仇晓慧指出,涌现私募分家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利益分配不均。二是理念不合,‘道不同不相为谋’。三是单飞需求。有些基金经理就具备自立门户的综合素质,遇到强势的合伙人,自然‘一山容不下二虎’。第四种情况是出于风险分散的考虑,虽然分家,但本质上相互照应的一家人。”仇晓慧认为,从整体来说,这番动荡对行业而言并非坏事,每次市场长期盘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暗流涌动,结局就是行业洗牌。对投资人而言,往往也是一场甄别一些投资管理人实力的难得机遇。

我们认为,私募分家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刺激,也是阳光私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私募清盘潮

A股市场的低迷令相当多数量的私募基金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与公募基金依靠固定管理费收入不同,私募基金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业绩提成。如果不能取得绝对回报,私募基金则面临着缺少营业收入的尴尬。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资产规模低于一定水平或者业绩表现不佳,一部分私募基金不得不选择清盘。对于实力原本就不够强大的私募基金来说,清盘无异于雪上加霜。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今年以来有超过30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清盘。其中不乏知名私募大佬管理的产品,如同威资产李驰旗下的新华信托・同威1号、好望角郑拓旗下的山东信托?深蓝1号、金中和曾军旗下的苏信・金中和1期、景良投资廖黎辉旗下的山东信托・景良能量3期等。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晓武分析认为,私募基金的清盘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正常清盘,即到期清盘。此类产品主要存在于结构化产品中。此类产品存续期一般设定在两年以内,而非结构化产品也存在有期限在一两年的产品,但相对较少。另一类是非正常清盘,即因业绩不佳、客户赎回导致产品规模达不到信托公司要求,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对市场悲观等因素导致的清盘。

市场环境的恶劣是私募基金产品频繁出现清盘的外部原因。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业绩表现最差的10只私募基金产品,收益率在-48.72%至-27.98%之间。这些产品虽然没有清盘,却也岌岌可危。

亦有私募因转型需求而清盘。私募大佬廖黎辉管理的景良能量蓝海3期8月31日提前终止,该私募选择清盘主要是想转身做创投。谈到从二级市场转做一级市场投资,廖黎辉表示,一级市场风险相对小,融资上市后回报较高。据笔者对廖黎辉的了解,他想做创投、并购基金的念想由来已久,并且一直在筹备。不过,如果说廖黎辉是在股市处于高位之时发行的阳光私募,那么这一次是否又是在PE市场位于高位的时候抢滩杀入呢?

不管怎样,谋求转型也是私募洗牌的一种形式。

老鼠仓的震动

今年另一间对私募基金行业影响较大的事件是“李旭利案”。8月下旬,知名基金经理李旭利被上海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刑事拘留,为此去年11月份以来传得沸沸扬扬且倍受关注的李旭利“老鼠仓”案终于进入实质阶段,已由行政调查转入了刑事调查。

2009年6月,李旭利辞别交银施罗德基金,转投私募,与其同系师兄、资本市场的大腕级人物裘国根合伙创办了“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裘国根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李旭利则担纲首席投资官。2010年10月22日,李旭利辞职正式离开重阳投资。

与李旭利同样深陷“老鼠仓”漩涡的还有好望角的郑拓。这位昔日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后,不但业绩不佳,而且身陷诚信危机。

2011年4月13日,郑拓管理的“山东信托?深蓝1号”被清盘,清盘净值0.6107元,绝对亏损接近39%,持有人一致同意清盘,至此好望角在阳光私募界失去踪迹。

私募基金的道德风险和治理结构一直为业界所关注。弱势市场中出现的诚信危机,对私募基金行业而言,这种影响并非短期,而是深远的。

仇晓慧建议,可以给公募基金“私奔”的转折点上,设立类似于防火墙的体系,以监测他们此后的操作是否会与先前的公募基金有些渊源。

笔者认为,诚信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基石。严格的监管机制是必须的,但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而言,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声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清白。

私募面临洗牌

不管是分家潮、清盘潮还是诚信危机,都表明当前,私募基金行业进入了洗牌阶段。洗牌并非坏事,任何一个行业从初创到成熟阶段都会经历残酷的洗牌过程。

当前私募基金业门槛比较低,良莠不齐。“阿猫、阿狗都出来发产品、做私募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形容。虽然言语不恭,却也有几分道理。阳光私募犯了与公募类似的错误,之重规模扩张,而忽视精耕细作。粗放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遭遇瓶颈。

“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私募公司在投研、产品、管理等方面均未跟上行业的快速发展。而2011 年上半年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使得行业积累的众多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经过7年多的高速扩张后,阳光私募行业陷入了发展调整期。”在行业内较早提出私募基金进入洗牌阶段的私募排排网研究员龙舫如此总结。

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则认为,私募“洗牌”的内涵就是优胜劣汰,表现形式可以是合并重组,也可以是清盘出局,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私募基金行业洗牌的背后是对于包括产品、营销等盈利模式关键环节的重构。2011年上半年,在市场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一些产品设计理念较新的产品却依然能够取得骄人的业绩。例如,刘宏管理的“博弘定向2期”,以定向增发为主要投资对象,业绩表现十分抢眼。

仇晓慧总结,目前阶段脱颖而出的阳光私募普遍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很深的背景优势,二是风格突出,三是已经形成明星品牌的公司。从深度上来说,分为强大文化与制度合理两类。

相信经过此轮洗牌,一批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必将在洗牌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