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馆陶方言中的“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馆陶方言中的“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馆陶方言中“着”有五种不同的读音,每种读音的分布和语法意义都不同。本文主要针对馆陶方言中“动词+着”的情况进行分类探讨研究,了解掌握“动词+着”结构随着“着”读音的变化而表达的不同的语法意义。

关键词:馆陶方言 着 动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60-01

馆陶方言中“动词+着”这一结构与普通话相比,很多都不能直接成句,必须加“了”、“呢”或其他成分才能成句。

1 必须加“了”的情况

在馆陶方言中,诸如:“吓着”、“冻着”、“别冻着”、“别撑着”、“别淋着”等结构都不能直接说,必须在“着”的后面加上“了”才能成句。而且随着语气的不同,“了”的读音也会发生变化,在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中,“了”都读为[l?蘧]。如:“你妹妹叫狗咬着了”。在表示感叹或祈使语气时,读为[l?藜u] ,如“穿厚点,冻着了!”

在祈使语气中,如果是说话人在劝阻或提醒听话人停止某种状态时,“了”读为[l?蘧],如“这事别瞒着了,瞒不住。”如果是劝阻或提醒听话人防止“V着”代表的那种伤害的发生时,“了”读为[l?藜u] ,如“别碰着了”等。

2 必须加“呢”的情况

陈刚(1980)[1]认为在“他们开着会呢”、“一场热烈的讨论还在进行着”,这些句子去掉“着”仍然表示进行,因为“在”和“呢”已经把进行的意思表达出来了,而如果去掉“在”和“呢”,给人的感觉是话没说完,只是提供了一些情况,而在这些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还没说出来,在它们后面添上点什么,句子才显得完整了。罗自群[2]也指出北京口语里,“呢”有足句功能,“着”没有。

在馆陶方言中:

镜子在西边的墙上挂着呢。 镜子在西边的墙上挂呢。 镜子在西边的墙上挂着。

事儿明摆着呢,还用我说。 事儿明摆呢,还用我说。 事儿明摆着,还用我说。

妈妈读着信呢。 妈妈读信呢。 妈妈读着信。

从上面这些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馆陶方言中,“呢”有成句功能,而“着”表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它不具有成句功能。

3 “动词+着”中“着”的不同语音形式与意义

吴继章认为在魏县方言中同一个动词代表的动作可以造成不同的伤害结果,其不同主要通过“着”的两读来体现[3]。虽然在“同一个动词代表的动作可以造成不同的伤害结果” 这一点上,馆陶方言和魏县方言是相同的,但却不用“着”的两读来表达;但在馆陶方言中同一动词后的“着”也确有[·t?拶uo] [· t?藓]两种读音,如,

(1)赶紧把衣服穿上,别冻着[· t?拶uo]了。 别给外边冻着[· t?藓]了,进屋里来吧。

(2)你踩着[·t?拶uo]我的脚了。 你踩着[· t?藓]我的脚呢。

(3)他叫雨淋着[·t?拶uo]了,都烧了好几天了。 别给雨里淋着了,感冒了!

上述例子,第一列的“着”都读为[· t?拶uo],第二列的都读为

[· t?藓]。当读为[· t?拶uo]时,表示在说话人的心目中动词所代表的动作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或者结果已经实现,而且这种结果多为不好的结果,是让人“不如意的事情”。这时的“着”与普通话中的作补语的“着”相对应;当读为[· t?藓]时,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正在持续,这时的“着”与普通话中的“着(zhe)”相当。

关于做动词后补语的“着”,陆俭明先生在《“着”字补议》[4]里提出:北京话里还有一个只附在极少数动词后面的“着(zhe)”,这个“着”所形成的“V着”分布很窄,常见的是用在A、别V着!B、小心V着!两种祈使句中,并说这个“着”看来是“着(zháo)”的变体。乔全生先生[5]在描写晋语的结果补语时也指出:“‘着’置于某些动词后面,表示被某物伤害或遭受某种轻微的损伤。”并举了很多动词,如,“吹着、打着、饿着、扎着、踢着、吃着”等等。由此可看出,陆先生所说的北京话里的“着”和乔先生所说的晋语里的“V着”与馆陶方言中做结果补语的“着[· t?拶uo]”是一致的,而且馆陶方言中同一动词造成的不同的伤害结果都用一个“V着”来表达,如“烫着”既可以是被烫了,但不严重,也可以是烫伤了,并很严重。这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能明白,不会产生理解障碍。

由于“着”既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又可以作动词的结果补语,所以有些动词是不能附加“着”的,如,A:表示能愿、心理、判断或本身具有动作意义的动词,如,“继续,持有,佩服,羡慕,承认,知道,包括”等等。B:不能表示持续的词,如,“死,遗失,成立,塌”等。C:后一个语素含有结果意味的动词,如,“割断,打到,说明,禁止”等等。

4 “V+着”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总之,“动词+着”这一结构在馆陶方言中和在普通话有相同的语法意义也有不同的一面。

相同的是在馆陶方言中的“V+着”的语法意义有:a、动作正在进行,如,“正吃着饭呢,他就进来了”。b、表状态的持续,如,“门开着呢”“她带着一个金耳环”。c、用于存在句,表示某种姿态存在,如,“外面还下着小雨呢”。d、表示趋向,如,“这菜看着难吃,吃着还行”。e、表示起始,如,“你等着,这事没完!”。f、表示结果,如,“冻着、淋着”。

另外还有与普通话不一样的:①表示可能,如,“能睡着呗?”、“能抓着那只鸡不?”、“羽绒服还穿着了不?”、“妈以后能享着你的福呗?”②表示必要,情理上允许,有资格权利去做,如,“我是你妈,你说我管着你管不着你?”、“我自己挣的钱我自己花,你管着喽不?”、“这是我儿子的钱,我花着喽。”、“这闲气你跟他生着喽不?”

参考文献:

[1]陈刚.试论“着”的用法及其与英语进行式的比较[J].中国语文,1980,(1).

[2]罗自群.现代方言持续体的类型研究[J].

[3]吴继章.河北魏县方言与“着”有关的两个问题[J].语文研究,2006,(1).

[4]陆俭明.“着”字补议[J].中国语文,1999,(6).

[5]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