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史记》中与“权”相关的几个女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史记》中与“权”相关的几个女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围绕“权”产生的纷争遍布整个历史。《史记》中,众多宫廷女子都在命运的安排下和“权”产生了联系。本文笔者研读了《史记》中比较著名的几个宫廷女性形象:吕太后、戚夫人、陈阿娇、薄姬。围绕“权”,对她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史记》;权;吕后;戚夫人;陈阿娇;薄姬

在《史记》一百三十卷中,以女性为主角的只有《吕太后本纪》和《外戚世家》两篇。叙述的众多宫廷中女性,大部分都和“权”相关。而笔者通过研究吕太后、戚夫人、陈阿娇、薄姬这四个和“权”相关的女性,将她们归纳为——拥有权力、争夺权力不得、不争反得权力三类,分别加以论述。

一、拥有权力的女性——吕后

《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唯一一篇替女性人物单独设立的专传。可想吕后在司马迁心中的地位绝非一般。吕后的经历也绝不简单,从最初的“下嫁”刘邦,到忍受战争的流离,艰辛抚养两个孩子,再到流落项羽营中忍受两年牢狱之苦,最后到承受被刘邦冷落,甚至一度即将走到要承受儿子的太子之位被废,自己命运也无着落的恐慌之境。可以说这些悲惨的生活经历,对她寻求强权之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围绕“权”笔者对她进行了三点分析:

1.善良本性,却沦为“权”的附属

可以说,作为女性的吕后,在刚开始嫁给刘邦后,一直到她被项羽捉做人质忍受两年牢狱之苦的经历中,并没有为了权力而惨无人道。她充当的也不过是权力的附属品。她父亲一句“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便成就了她的刘邦妻身份,这是父权的附属。

《项羽本纪》中记载了她被项羽捉为人质的一段,她在项羽营中的牢狱之灾,则明显是充当了权力争斗的牺牲品,作为战争和权力的附庸,本是艰辛抚养儿女的她,又一次被命运左右。

而此时的她,是有善心的。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 由此,我们看出此后吕后的残忍,多归因于“权”的迫害,权力让她成为附属,也为她后来反抗争权提供了阅历。

2.残忍手段,为“权”抛弃本性

虽说,我们从上述《高祖本纪》记载中看到了吕后的善,但是她的残忍,即使能被理解,我们也不能不提。

为了报复整日在刘邦枕边哭泣,想改立太子的戚夫人。她独创了让人战栗的“人彘”。让戚夫人一死了之,实难解郁积在她心中许久的怨气。她命人斩断戚夫人的手脚,“去眼毁耳,饮瘩药,使居厕中”趟这其中的任何一种刑罚加在当代人身上,我们都觉得天理难容,何况如此多的酷刑,均同时加在了一个柔弱的并且是娇生惯养的戚夫人身上。她的残忍,盖过了本性。

而究其因,都是为了一个“权”字。戚夫人争权,埋下吕后的恨,及至吕后掌权,怎能不利用权力的强大,如此报复?

3.政治功绩,执“权”终得善果

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充分肯定了吕雉的政治功绩:“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事滋殖。”

虽然,她用了种种残暴的手段巩固自己和家族的统治地位,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最终的结果,于百姓也总算是好的。

抛却她为了得“权”而采取的种种心狠手辣的方式,她对权力的运用,得到了司马迁的肯定,也总算执“权”得了善果。

二、争夺权力不得的女性——戚夫人、陈阿娇

戚夫人、陈阿娇都曾是在“权”的光辉照耀下,无比幸福的女性。戚夫人得到刘邦的专宠,陈阿娇更是有“金屋藏娇”的美谈佳话。然而此二人的下场均是凄惨无比。她们做了“权”的实实在在的牺牲品,和她们本身的争权是紧密相关的。

《吕太后本纪》记载,戚姬“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戚姬这一争夺权力的举动,无疑为日后自己那凄惨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就当时的背景看,宗法制那样深入人心,怎能容她跨越身份等级,而将自己的儿子升为太子。所以即使她吹枕边风说动了刘邦,刘邦在提出改立太子时,也难得众大臣同意,众大臣还是纷纷站在了吕后和刘盈一边。假使她没有争“权”,或许就不会招致吕后那么大的敌意,她的下场也不至于那样让人战栗。

相比之下,陈阿娇的命运就有一层凄惨的成分。虽然有“金屋藏娇”的佳话,然而,耐不住时间的流逝,人老珠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难免遭受被冷落的命运。但陈阿娇不甘心,于是争“权”。《史记·外戚世家》记载:陈阿娇“闻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而卫子夫为皇后”

就因这不甘心,就因这皇后“权”位的争夺,她触怒了皇帝,招致被废,惨死冷宫的待遇。

她们都为了争权给自己招来悲惨的命运,最终的结果却依然是被“权”抛弃。

三、不争反得权力的女性——薄姬

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是《史记·外戚世家》开篇人物,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人。我们姑且不论她的传奇,就谈一谈她的不争“权”。

《史记·外戚世家》载:“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便能看出她的不争之态。

岁余不得幸,并遭受其他两位美人的讥笑,更有“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这样只被临幸一次,辛辛苦苦的替高祖生育儿子,却再也不得见高祖的悲惨经历。然而,她并未自视替皇家延续血脉,而求得名分上的提升。相反,她为人十分低调,处处谨慎小心,从来没有侍宠争权的举动。

也正因此,刘邦死后,吕后一个一个收拾后宫宠妃时,唯独放过了她,因为她既不是吕后的情敌也不是其政敌。再后来吕氏被诛灭,大臣们拥戴她的儿子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母以子贵,她也理所当然的坐上了太后的宝座。就这样,她处处低调,不争权却做了最后的胜利者,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位。

《史记》中载有众多女性形象,相当大的一部分均和“权”相关。围绕“权”产生了各种不同命运的宫廷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权”的更多关系,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

[2]孙佰玲.女性生命悲剧的形象展示——《史记·吕太后本纪》新解读[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5).

[3]汤琴.试论《史记》中的悲剧女性形象[D].安庆师范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