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扶正为主辨治药源性疾病举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扶正为主辨治药源性疾病举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药源性疾病 扶正祛邪 医案

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诱发而出现的人体某个或几个组织器官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损害并有典型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病机为正气虚弱,虚实夹杂。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上以药物损害致心、肺、脾、肾亏虚着手,治以扶正为主,佐以泄浊、利湿、活血等,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笔者临证体会举例如下。

1 心律失常

张某,女,57岁。2002年3月5日初诊。双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疼痛肿胀2年,加重1周。1年前外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诉无心血管疾病史。1周前关节疼痛加剧,自服芬必得、柳氮磺吡啶治疗症状无改善。中医科就诊给予雷公藤、川乌等汤药制剂,服药2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懒言,头晕,寐差。舌淡苔少,脉结代。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治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宽胸安神。药用:太子参、酸枣仁、麦冬各15g,远志、五味子各6g,炙黄芪30g,炒当归、炒白芍、薤白、桔梗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4剂后,胸闷、心悸缓解,7剂夜寐好转。再以前方加川芎、郁金等理气活血药治疗1周,心电图示正常。

按:雷公藤、川乌过量或煎制不当,可致药源性心律失常。表现为胸闷,心悸易惊,头晕乏力甚至昏厥,脉结代,心电图异常。多见于久病中西药应用失当,致正气虚弱,加之药物毒副作用趁虚产生变证。毒邪伤正,气阴两虚。正虚是其根本,治疗的关键就是“衰者补之,损者益之”。故用太子参、黄芪、麦冬益气养阴,酸枣仁、五味子敛阴生津,当归、白芍生血和血,薤白开胸,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

2 药物性肝炎

王某,男,23岁,2005年11月15日初诊。服用抗痨药后发现肝功能异常l周。患者因被诊断“肺结核”服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痨药后2月发现肝功能异常。刻诊:乏力、恶心、心烦、口苦、纳差、便溏、尿黄,谷丙转氨酶升高。舌淡、苔白腻,脉弦。治以健脾养肝为主,佐以利湿退黄。药用:炒党参、炒白术、炒扁豆、怀山药各15g,女贞子、五味子、虎杖、柴胡、郁金、炒苍术各10g,姜半夏6g,茵陈、垂盆草各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7剂口苦恶心、纳差便溏诸症已减,去炒苍术、姜半夏,五味子加至15g,14剂后诸症全失,复查谷丙转氨酶正常。

按:药物性肝炎以抗真菌药、抗结核药、降血脂药引起为多见。可见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乏力、纳差、口苦恶心、目黄、尿黄,苔白腻,脉弦细。药毒伤及肝脾,阴血亏虚,肝失所养,疏泄失职;脾失运化,水湿内生,湿阻胆道,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而为黄疸。党参、白术、怀山药、扁豆补脾胃而生气,柴胡、郁金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佐茵陈蒿汤利湿退黄,以达标本兼顾。

3 风疹

于某某,女,61岁。2006年8月25日初诊。用药后出现全身皮肤风团块伴瘙痒。患者糖尿病20余年,因血糖控制不理想住院。期间并发下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咳嗽咳痰,用万古霉素后2天出现皮肤红色皮疹就诊。皮疹呈风团块高出皮肤,瘙痒难忍、伴头晕乏力、心烦不安、怕风、纳呆、便溏,苔白腻、脉细数。治以健脾益肺固表为主,佐以祛风止痒。药用:炒党参、炙黄芪、炒白术各15g,防风、地肤子、蝉蜕、银柴胡、姜半夏、郁金、香附各10g,薏苡仁30g,砂仁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7剂皮疹消退。再以止咳化痰药调理善后。

按:风疹以用抗菌药物后多见。常见药后皮肤红色风疹弥漫,瘙痒难忍,伴头晕、心烦、怕风,甚至腹痛、腹泻,苔白腻、脉细数。药毒伤及肺脾之气,肺气虚不能固表卫外,营卫失和出现皮疹;脾虚失健运而腹痛、腹泻等脾胃病症显见。该患者消渴日久,气阴两虚,复又外感,乏力、恶风、纳呆、便溏为脾肺两虚证候,故调和营卫、祛风止痒都要以益气健脾为基础。黄芪补三焦而实卫,防风得黄芪以固表,得白术以固里,党参盖气固表,银柴胡、姜半夏、郁金调营开郁,香附理气,薏苡仁、砂仁调脾健胃,佐以地肤子、蝉蜕祛风止痒,共奏固表祛风之效。

收稿日期 200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