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浙中城市金华市的区域经济分析和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浙中城市金华市的区域经济分析和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依据经济规律,城市的发展会经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文章以区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在深入实际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金华市当前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区位;主导产业;潜导产业;支柱产业;区域联合发展

一、引论

(一)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经济落后地区在发展初期建立的产业一般是进一步发展经济所需的消费品、原材料工业。由国外投资兴建的产业在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初期会极大推动当地发展。但是,投资动机往往是自身利益,它们常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

随着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汇率及地价、工资等要素价格会提高。当其达到一定程度时,原主导产业会变得没有竞争力而萎缩,转移至更便宜的地区;效益更高的产业会出现,成为新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随着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劳动生产率、效益更高的潜导产业是关键。若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没有适时升级,产业空心化现象会出现,经济发展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主导产业的更替有内在规律。从产业层次看,依次是第一、二、三产业;从内容看,依次是原材料工业,组装、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从性质上看,呈重工业化趋势;从加工程度来看,呈高加工度化趋势。

(二)经济规律对金华市经济发展的启示

金华区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遵从以上的经济规律是必然的。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潜导产业,使主导产业更替顺利进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二、对金华市区域经济的宏观分析

(一)区位分析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与长三角经济区毗邻,近温州市。当前,长三角及温州市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转轨时期(上海已进入后工业化),以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为重点,向周边地区加速产业梯度转移。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金华市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根据胡佛的总结,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地区性投入、地区性需求、输入投入和外部需求。下面就这四点分析金华市区位。

1、地区性投入。金华市及浙江省资源匮乏。矿产资源缺乏,以非金属矿产为主;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相对少,为丘陵盆地。基础设施较完善;医疗水平总体不高,地区、城乡差异大;教育体系完善,技术资源较充裕,但职业教育相对落后。

2、地区性需求。现有加工业对不易转移资源需求较大。其次,对基础设施、医疗设施需求大。再次,随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3、输入投入。交通便利,加上临近省份资源丰富,可转移投入供应较丰富。同时,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地理位置吸引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但劳动力以低层次居多。

4、外部需求。由于金华市与周边地区形成了产业梯度结构,临近省份、省内及市内对可转移产出需求大;加上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好,国外对部分产业产品的需求仍较大。

因此,总体来讲,金华市的区位利益较好。

(二)三次产业结构分析及经济发展水平定位

2006年,金华市人均GDP27108元,为同期宁波市的52.7%。三次产业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体系。GDP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占5.5%,为历史最低,形成层次较高的农业体系;第二产业占53.9%,产值在2003年开始回涨;第三产业占40.6%,逐年上升;但发展不足,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强。从以上指标判断,金华市处于工业化阶段。

从工业产业结构看,各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出现并迅速发展。由此判断,金华市工业已进入技术密集化阶段,重工业化、加工化程度提高,处于工业化后期初期阶段。

(三)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产业之间协调性较好,主导产业关联效应大,结构性效益较好,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产业规模不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市区经济规模小,规模、集聚效应不大,经济辐射力小。

区域经济水平较高,非国有经济活跃。但人才大量被吸引至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相当缺乏。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发展比较困难,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不佳。

三、对金华市区域经济的微观分析

总体上,工业产业结构2006年同2005年相比产值前15位的产业未变,仅顺序有变。在对产业从产业性质、效益和增速三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下列结论:

(一)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按轻重工业划分为两类,六个产业:

1、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这两个产业为轻工业中的主导产业,产值大,分列第七、第八,效益高,与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产业关联大;能有效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并相互促进。从长远看,不断提升产品层次,重视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附加值,是它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上义乌现有的集聚、规模优势,相信这两个产业会有很好发展。

2、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均为加工度高、技术密集、效益高的产业。近几年尤其是2006年前三个产业发展速度和产值增长很快。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体产值虽减少了,但市区、兰溪、武义都有增长,且它为装备制造业,为其他部门提供设备,因此也是主导产业。以上主导产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产业的关联度大,可带动这些产业发展。同时,关联产业规模大,能有效支持主导产业发展。两者的集聚发展可降低生产成本。

(二)潜导产业

1、医药制造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效益高;关联效应较大,发展较快。但目前对经济推动作用还不大。同时,医药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因而发展前景好,故列为潜导产业。

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为信息产业部门,技术密集型产业,效益高。关联效应大,有本地高校技术资源支撑,发展很快;同时,它可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虽然现在产值还不大,但很快会成为主导产业之一。

(三)支柱产业

1、纺织业。金华市纺织业产值第一,主要是国际、区际贸易及区内需求拉动。该产业特点是所需资金少、技术要求不高,单位效益不高。需求主要是要素低成本驱动。而随着人民币升值、工资、地价提高后,产业优势会减弱。所以当前时期,将纺织业定位为支柱产业。

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该产业产值大、增速较快,与一系列下游产业关联大。原料供应虽省内资源缺乏,但临近安徽、江西的金属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故可输入投入大,成本低。但属于原材料产业,层次低,故定位为支柱产业。

(四)优势产业

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原材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层次低,为原材料工业;同时,其产值较大,发展较快,有一定优势,故定位为优势产业。

四、对金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探讨

(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其支撑作用

第三产业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好坏。虽然当前金华市的第三产业体系较完善,但层次较低,对经济支撑作用不大。因此,要加快第三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为产品流通提供更好的商业环境;发展金融业,为资金流通和利用提供金融渠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发展生活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增大城市吸引力。

(二)扩大市区经济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尤其第三产业中心

目前,市区经济中心地位不强:产业规模偏小,第三产业发展不够。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应从三方面来提高经济辐射力:在现有产业结构基础上加大投资,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增强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实现经济规模、集聚效应,提高经济凝聚和辐射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传输业、金融业、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使之成为金华地区的第三产业中心。

(三)实行区域联合发展

从产业地理分布看,各地产业存在一定互补性。但在对2005、2006年各地工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工业呈现出空间上的聚集趋势。大体上分为三个相对集中的区域。

1、市区-兰溪统一发展体。两市产业结构都向高层次、重工业化发展;产业结构大体相同,尤其是地区主导产业发展趋同;同时,两市地理上接近,资源相似度大。但市区各产业比重大,兰溪受市区工业经济及第三产业的辐射大。因而,可考虑以市区为主体,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加快向两地结合部的产业梯度转移,推进该地区城镇化;提高两者间通达性,加速各类要素流动和经济活动,尤其要发挥市区科技资源优势,以实现产业规模、互补发展,成为较大的技术密集型经济体。

2、东阳-义乌-浦江统一发展体。产业结构上,义乌和浦江相似度较高,与东阳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大。其中,义乌经济最发达,第三产业发展最好。故可将三者形成以义乌为中心的区域统一体,并分为义乌-浦江经济体和义乌-东阳经济体。(1)义乌-浦江区域经济体。浦江与义乌工业产业结构相似度很高。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均为两地主导产业,2006年产业总值占全市同业比分别为81%和60%。同时,主导产业的关联产业发展较好,原料支撑也很好;纺织业产值占全市66%,其中义乌占48%。两者地理位置近,义乌对浦江的影响力最大,带动其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可将两者发展统一起来。也可以两者城乡结合部为切入点。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和工业发展,优先推进该地区的城镇化;加速各类要素流动,以实现主导产业规模发展,成为区域最大的轻工业经济体。同时,浦江应继续发展与义乌互补的产业群,以支持经济健康发展。(2)义乌-东阳区域经济体。两者工业结构大致成互补型,主导产业不同:义乌为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东阳为医药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和产业互补性,两地可实现产业分工,互通有无。加快两地结合部的城镇化建设,增加经济往来;将两者更大区域的市场统一起来,形成自身优势产业更大的需求市场,使产业获得规模发展和集聚效益。

3、武义-永康统一发展体。两者地理位置接近,资源类似,尤其是家具业:两地产值总和占全市同业比高达77%,且发展很快,是这两个地区的支柱产业。两地工业均为重工业结构,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群高度一致;非主导产业存在互补性。但经济总量永康有绝对优势,对武义影响大。综上,可将两地发展成区域经济统一体。加大两地之间的经济活动,要素流通,统一产业群发展;相似度大的产业可发展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和集聚优势,如家具业、金属制品业,以成为全市重要的家具业和金属类产业基地。

(四)以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磐安经济

磐安县以中低山为主,交通不便。地理特点决定了其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工业。农业发达,2006年农业产值占本地总产值高达16%。同时,境内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可以在当地优势资源基础上,以效益农业和旅游业两个产业群为中心发展磐安经济:发展加工配套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建立完善、高层次的农业、旅游产业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具体来说,农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规模、品牌经营,形成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成为区域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旅游业上,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完善境内及旅游区旅游设施;增大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发展旅游服务业,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成为区域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地。

参考文献:

1、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崔功豪.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金华统计年鉴――2007[M].金华市统计局,2008.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