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学习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但是,我们看到,在相当多的英语课堂教学上,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听课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有的小组,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诿,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甚至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干别的事。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是“以肢体的活跃,掩盖了思维的贫乏”。这种活跃用“一锅粥”来形容恐怕一点都不为过。

问题究竟出在何处?笔者以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效能理解不到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往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而有时,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问题过于简单(课本能直接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表现形式,这些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2.小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少数“精英学生”唱独角戏。

我们常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少数“精英学生”频频发言,其它人则成为“看客和听众”,根本没有参与合作学习。小组汇报时,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合作学习必然是失败的。

3.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有效调控,小组合作放任自流。

就合作学习过程而言,布置完合作学习任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小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没能发挥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状态。

教师通过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进行有效调控,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如何改进合作学习,使其真正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合理分组、分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要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好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合作过程中,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势必会丧失自信心,从而在交流中出现或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这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我们在编学习小组前,不妨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把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编到能使他们得到最大帮助和发展的学习小组中去,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同样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信心。

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学生间的互换,也可以是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有时也可以按兴趣、爱好、关系自由组合,每种组合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情况、学生个性灵活运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仅仅进行分组还远远不够,还应对小组中的每一成员明确分工。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分工合作,让每一个学生承担其中一份任务,才能更好地体现小组交流的学习精神。否则合作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不是学生的真切需求。分工可以“因生而宜,力能所及”,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织者、联络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当然,这种分工不是固定的,可根据小组人数及教学内容进行增设或合并。实践表明,只有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学生才能借助生生之间的互动,借助集体指挥,寻求最佳效果,真正做到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不至于让合作小组成了少数“精英学生”的独角戏舞台。

二、通过指导和评价有效调控合作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巧。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如“向同伴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听同伴讲话”、“把握同伴说话的重点”、“鼓励同伴参与”、“阐述自己的理由”、“驳斥和说服别人”等合作学习的技巧。另一方面,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或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矫正合作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学习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指导学生将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争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让别人把话讲完,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在讲话时,被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要求学生能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把话讲完以后再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样,既可以尽量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要鼓励和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也是有利于进步的。只要突破羞于发言的心理障碍,就能获取与他人平等参与合作的机会。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还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时,则要教育他们学会照顾和尊重他人。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合作交流中求得认识的统一,在争论中求得智能的发展。

仅仅有合作技巧的指导还远远不够,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调控合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通过评价来调控合作学习。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当然,合作学习中还要注意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有争议、依靠个人力量较难完成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将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向课外、引向深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体来说,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也是一种人生品质,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加强指导,努力熏陶,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