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4G与22G静脉留置针对2000例化疗患者的置管并发症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4G与22G静脉留置针对2000例化疗患者的置管并发症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22G、24g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方法:按所用静脉留置针型号分为22g组和24G组(每组10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24G静脉留置针组患者静脉炎、液体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22G组患者。结论:选用24G静脉留置针,可降低化疗药物对血管局部的损伤,能有效降低静脉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化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9;R730.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311-03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导管柔软留置在静脉内不易损伤血管、可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国内已有对22G与24G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文献报道。笔者在已观察到22G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高于24G的基础上,采用24G与22G静脉留置针为2000例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肿瘤科住院接受静脉化疗的2000例恶性肿瘤患者,男1000例,女1000例;年龄27~83岁;乳腺癌600例,肺癌500例,鼻咽癌320例,食管癌200例,胃癌160例,结肠癌120例,宫颈癌100例。按所用静脉留置针型号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4G组,1000例,年龄27~76岁,平均52.5岁;穿刺部位:上肢静脉600例,颈外静脉300例,下肢静脉100例;22G组,1000例,年龄33~78岁,平均53.8岁;穿刺部位:上肢静脉520例,颈外静脉400例,下肢静脉80例。两组患者年龄、穿刺部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材料 22G、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3L无菌透明贴膜(威海威高富森医用材料有限公司),7号一次性避光输液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1.2.2穿刺方法 参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有关体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和程序,简略如下:选择血管,确定静脉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输液装置排气后旋转松动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少许,抽出针芯0.5~1.0cm,借助针芯将套管送人静脉,抽出针芯;以无菌透明贴膜固定;调节滴数。

1.2.3留置时间 化疗当天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进行化疗,输液完毕即拔针,第2天需要再更换血管重新穿刺。留置时间6~16h,平均8.5h。

1.2.4观察指标 每天按以下项目的分级,根据INS(Intravenous Nursing Society)有关静脉炎的分级标准而判定,观察记录静脉留置针所在静脉或部位所发生的下列现象。①局部疼痛:0级为无痛;I级为隐痛;Ⅱ级为轻微触痛;Ⅲ级为明显疼痛。②局部红肿:0级为无局部红肿;工级为穿刺点周围红肿;Ⅱ级为穿刺静脉局部红肿;Ⅲ级,整条静脉红肿。③局部硬结:0级为无局部硬结;I级为穿刺点周围变硬;Ⅱ级为穿刺静脉局部变硬;Ⅲ级为整个静脉条索状改变。另,液体外渗,将“+”示为局部明显肿胀,“一”为无局部肿胀。

1.2.5观察时间 两组患者均从用药开始至用药后7d,连续对注射局部及沿静脉走向区域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平均观察10d。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4G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5.6%、液体渗漏发生率为1.9%,无并发症者为92.5%;22G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8.5%,液体渗漏发生率为11.7%,无并发症者为69.8%,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22G静脉留置针外径0.9mm,长度25mm,对血管的刺激较大,患者活动时易碰撞血管壁引起疼痛及血管机械性损伤。而24G静脉留置针细而短,管壁薄,管腔外径0.7mm,长度19mm,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因而可减少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静脉。同时,24G静脉留置针输注流速最快能达到97ml/min,完全可以满足化疗患者用药的需要。24G组患者静脉炎、液体渗漏发生率均低于22G组。

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局部的血管内皮。当发生外漏,药物不仅与组织细胞核酸相结合,且寄宿于组织内,通常与组织细胞内的DNA结合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损伤局部组织。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体内几乎所有血清补体成分降低,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及白细胞减少。脾脏缩小,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出现淋巴细胞耗竭现象,免疫力显著降低,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留置管所造成的机械性刺激、药物和液体引起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随之降低。因此,在化疗患者治疗中,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能与普通输液的留置时间相同,应尽量缩短,以利于血管的修复。本组观察表明,应用24G型号静脉留置针每天为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液,输液毕即拔留置针,第2天根据需要再更换血管重新穿刺,可降低化疗药物对血管局部的损伤,从而能有效降低静脉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