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细读文本,让语文课堂精彩飞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细读文本,让语文课堂精彩飞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细读为本”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把文本读通、读深、读透;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反复吟诵中读懂文本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

关键词:细读文本 语文教学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只有细读,才能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细读为本”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把文本读通、读深、读透;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反复吟诵中读懂文本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细读,并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散步式的逐字逐句地细读,相反,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教师要先行细读文本,抓住文本的关键处,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关键点进行品味、感悟、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世界,“读”出语言的魅力。

一、于起始点处品读

有些文章的开头,统领着全文的主旨,在此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内涵,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如《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课文,文章开头写到“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我们要抓住“疾步”“喊”及“感叹号”体会人物的高兴与激动。华罗庚为什么如此得高兴与激动呢?抓住这些重点以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罗庚的爱国行动,读出爱国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于重点处品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含义深刻的句子、词语,对表现主题思想作用较大。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又可以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如《朱飞回来了》一文较长,但内容浅显,意在使人们明白“应该还动物们一个栖息地”。教学中重点学习4、13、14自然段,了解人们是如何苦苦寻觅,并悉心照料朱的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品味重点语句(课件出示)“静候一旁的考察队员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像守候着一只易碎的宝瓶一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悄悄地拍摄照片,生怕惊飞了这两只珍稀的鸟儿”进行教学。抓住“守候”“小心翼翼”“悄悄地”等这些重点词,反复朗读,想象,体会,理解,思考大家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感悟出“他们担心惊飞了朱”“害怕朱惊飞了又可能会遇到困境”,还有“因为考察队员想让朱快乐地生活。”……顺理成章作出总结:“是呀!让朱快乐地生活,不仅是考察队员的心愿,也是作者的心愿,更是我们人类的心愿。”这样,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于空白处品读

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有着一定的思想内涵。尤其是作者着力、用心的重点字、词、句、段,更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透过字面去探寻字后的“秘密”、字后的“故事”,揣摩作者的用意。课文《语言的魅力》一文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到这句话中带来的“波澜”,才能体会到语言产生的巨大魅力。

【教学片段】

1.看到“春天到了”,你的脑海中产生了怎样的画面?目的是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课件:欣赏美丽的春天。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这么美好的景色,盲老人能看到吗?

师:那蓝天白云。生:老人无法看到。

师:那绿树红。 生:老人无法看到。

师:那莺歌燕舞。生:老人无法看到。

师:那小桥流水。生:老人无法看到。

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感受美丽景色和不幸老人的心情,以此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打动路人,感染师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由衷地感受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产生的巨大魅力,使情感得到升华。

四、于细节处品读

“文本细读”在一个“细”字中。“细”即细小、仔细、细微之意。如何细呢?细到对一个字、一个词语的解读。倘若教师能有效挖掘细节、表现细节,那“细节”将会成为精彩课堂最亮的闪光点!例如《装在口袋里的昆虫》,本篇散文在细节描写方面颇为形象生动,如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动作“一动不动地趴着”“静静地观察”“小心翼翼地拾起来”,心情“欢欢喜喜”,还有“每到早晨”“珍珠一般”,甚至细到标点符号如“‘歌唱家’”和“‘宝贝’”加的双引号,这些都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如痴如醉的迷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抓住这些词语、标点,引导学生“读到细处,品到深处”,感受文章语言遣词造句之妙,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五、于深化处品读

引导学生抓住意蕴丰富的词句深入挖掘,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内涵。如《挑山工》一文,让学生讨论“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以分析挑山工的形象为视角、以感受挑山工精神,特别是目标一致,坚持不懈的精神为重点。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挑山工说的话,细读感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预期效果。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挑山工看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品味语言表达的力量和魅力,才是完美的语文教学。否则语文教学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美。

总之,细读文本,能使我们读到课文的深刻之处、独到之处,能使我们接近或走进作者的内心,能使我们品味到语言的滋味,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细读文本,绽放语言文字的芬芳;闪烁教师智慧的光芒,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慢慢走在文本细读的路上[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

[2]汪新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以《谈生命》一文为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

[3]何涛.重构语文阅读课教学.[N].陇南日报,2009.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