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省农户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经验及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省农户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经验及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利用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分析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农户组织化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依靠科技服务、培育种粮大户、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加农户收入等我省农户粮食生产的经营行为的八项经验和做法,探寻启示指导粮食生产和实践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户 粮食 生产能力 经验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61―01

一、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一)不断增加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2012年省观察点土地面积40.4万亩,耕地面积20.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9.1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1%、4.7%、6.2%。其中粮食占总播种面积91.5%比上年89.3%增加2.23%。土地面积主要是开垦荒地致使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二)不断增加高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统计数据显示农户种植粮食高产作物面积不断增加主要是玉米及稻谷。2012年我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村玉米村合计种植110877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3%比上年的93492亩增加17385亩,增长15.7%。稻谷播种面积33030亩,占总播种面积15.8%,比上年19801亩增加13229亩,增长40%。相对应的是大豆、小麦和薯类种植较少。2012年我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村只有2个村种植小麦,村合计210亩,比上年350亩减少140亩。下降40%。大豆村合计种植面积45673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1.8%,比上年60039亩减少14366亩,下降23.9%。薯类村合计种植1556亩,比2009年2503亩减少947亩,下降37.8%。

(三)不断增加绿色粮食播种面积。

2011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6430万亩,粮食全面积实现无害化生产,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新的提升超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

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采取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将土地向科技大户、种田能手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种植。2011年,14个观察点1000个调查户,耕地转包及租赁收入1351.1元,比上年1032元增加319.1元,增长30.92%。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土地流转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和《物权法》等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规范流转程序及合同文本。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设立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健全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三)允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承包地,建立农产品基地,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只有拓宽就业渠道,土地经营权才能真正流转起来。

三、提高农户组织化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截止到2012年底,调查村村以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30多个,辐射带动农户 1500多户,分别比五年前增长25%和27%。

(一)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新的规模经营发展模式。

(二)加快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强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作用,提升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三)依法积极推行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实物作价,保底分红”,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四)进一步发挥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规范订单合同,创新销售方式。

四、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一)在基本农田建设方面增加投入。主要是水利化建设、深松整地补贴、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农机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保险等方面。仅省本级财政就安排”三农“发展资金70.5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元。

(二)落实国家粮食生产各项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2011年调查村农户从政府得到的各种补贴达到180.5万元,占种植业收入15.4%,比上年的169.7万元增加10.8万元,增长6.4%。从农户得到的补贴构成看:生产资料涨价综合补贴56.1万元,占各种补贴的31.1%,比上年53.4万元增加2.7万元,增长5.1%;粮食生产直接补贴37.8万元,占各种补贴的20.9%,比上年36.6万元增加1.2万元,增长3.3%;良种补贴9.96万元,占各种补贴的5.5%,比上年10.2万元减少0.2万元,下降2.0%;大型农机具购买补贴4.3万元,占各种补贴的2.4%,比上年4.1万元增加0.2万元,增长4.9%。

五、依靠科技服务提高农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省已形成了以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核心,以省市县农业推广中心为主体,覆盖全省、较为完整的农业科研、教育、开发和推广体系。

(一)在粮食生产环节,应充分利用大学与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加强广泛合作,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三)农户粮食产量提高“垦区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培育种粮大户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在地海伦市大规模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目前,这个市向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达6.6万亩,年种植30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54户,亩纯效益都在260元以上。总结我省海伦市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保障机制。积极探索解决流转出土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进城就业等实际问题。

(二)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规范引导。要加强对种粮大户的培训,实现种粮大户从技术、信息和产销服务等层面向广大农户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进行标准化和专用品种生产,既保证种粮大户粮食的销售,也为农业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七、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目前,我省已经实现了农业、水利、畜牧、水产综合技术推广机构普及到乡,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服务网络,技术推广手段、服务机构设施基本完备。这些服务机构和体系主要服务功能是:

(一)开展销售服务。主要是建立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和支持各类中介组织、企业和集体,积极开展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销售活动,拓宽粮食销售渠道。

(二)开展信息服务。重点是提供生产项目、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信息。

(三)开展农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用物资,特别是化肥、柴油等乱涨价的问题,保护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

(四)特色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调整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结构,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

(五)贷款服务。争取提供更多的资金尤其是低息或无息贷款,从而使农民低成本地上一些种植新项目,加快自我增收、自我致富的步伐。

八、不断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我省农业生产一直以粮食种植为主,种粮收入构成农民纯收入的绝大部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粮食种植收入的稳定及增长对确保农民获得基本生活收入意义重大,具有收入稳定器的作用。2011年观察点调查数据显示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6731.8元,家庭经营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为69.1%。家庭经营收入显著增长是我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增收贡献率62%。粮食生产是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农业收入572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430.6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是58.9%。种植业中,人均粮食收入3374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