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制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本文在分析该课程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路,对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构建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92-01

新课标中提出:“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这促使我们要以新的评价理念去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进取精神。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1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该课程以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良好公民奠定基础。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标既有情感方面的、也有行为习惯方面;既有能力方面的,也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这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是不同的。

2 教学内容

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集中在认知方面,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则涉及到认知、品德、情感、责任意识等领域。

3 教材编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要有足够的开放性,所选择的内容应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以这样的教材为蓝本的课程其评价也必然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4 评价原则

思想品德课评价要求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多元性和发展性。

鉴于以上对于该课程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构建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多角度评价

多角度评价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表现的做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在各个方面的变化和提高都是考查的指标。具体可以从思想状态、精神面貌、行为举止、学习积极性、价值评判等方面来立体评价学生。我们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建立思想品德成长档案或记录,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没一点进步和成绩。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地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对是非曲直有着正确的评价标准,从而自己会身体力行,在学习、生活乃至平时的班级工作中都会内化为指导自己的行动准则。这也要求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全方位地了解到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具体表现。这样考量,一定能给学生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而且这样的评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本身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要求。

(2)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的是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要进入到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考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言行举止也在教学内容的熏陶下发生良好的变化,都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的评价要素。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重发展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要有机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能让我们动态、客观地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动态,并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较为准确地寻找到解决方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过程性评价对过程发展变化的重视,对学生也是一种鞭策,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的评价体系中来。诚信做人、敢于担当、健康土避等都可以标注在思想品德的“坐标轴”上,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坐标轴”上的位置,并能勾勒出自己成长的美丽轨迹。

(3)手段多样性

纸笔考试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用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考试成绩好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书本理论知识背诵得好。要想教学上发生变革,首先要改变课程的评价方式。新课标大力倡导的观察记录、成长记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等,都是非常好的评价手段。即使是考试,我们也可以用开卷的形式,试卷内容尽量设置为案例式,减少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考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公益劳动、公益活动、公开发表思想品德主题的作品等来作为评价手段。多样化的手段,也更能迸发出思想品德课独特的教学魅力。

(4)主体多元化

传统考试评价方法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是被评价的客体,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新课标下在原有的教师评价主体基础上,增加l了学生评价主体,丰富了思想品德课评价主体的内涵。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都在日益进入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地提高。主体多元化也不仅仅局限在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具体实践中,我们还要考虑团队、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评价。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学生的良好表现必然会对这些团队产生良好的影响,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在好人好事的宣传和报道方面,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同时,家长参与评价主体,能弥补对学生生活中的表现的关注上的不足。评价主体多元化,更加有利手耕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