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职业需求角度论高校ESP教学设计和需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职业需求角度论高校ESP教学设计和需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一所二本院校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学生、教师和行业内人士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非语言类专业的esp教学现状,从职业需求角度对ESP“教”与“学”进行需求分析,找出现存的问题,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ESP;教学需求;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795(2012)02 0061-0004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语言基础,偏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轻视甚至反对专业英语教学,结果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既精通专业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比如要求商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直接用英语参加商贸谈判,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能够直接用英语采访,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能用英语出席法庭,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能用英语和外国同行交流,充分体现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1 ESP需求分析研究综述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一个多元的教学理念。国外对ESP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ESP的研究已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其发展历经五个阶段: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Brennan M.&Naerssen,1989)。ESP教学首先是建立在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的基础上。需求分析即获取对特定学习者需求信息的详尽分析方法(Coffey B.,1984)。需求分析最早出现在ESP教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目标情景阶段。在这个阶段,ESP课程的设计首先放在对学习者目标环境的分析,将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至第五阶段即以学习为中心阶段,需求分析在ESP教学中的作用己经无可替代。关于需求分析的重要经典解释是John Munby的“交际需求处理”和TomHutchinson&Alam Waters(1987)的“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外语水平开展的分析。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外语课程前的语言水平,调查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欠缺以及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这些分析法的目标是外在的客观因素,没有注意到学生和教育环境等内在因素。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后来出现了“教学需求分析法”(West。1998)具体内容见表1。

国内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主要有王斌华、刘辉(2006)、刘延秀、姚孝军(2004)、潘之欣(2006)等。然而有关社会需求分析的文章较少,近30年只有2篇,即李萌涛、龚立(1994)展开的一次科技界英语需求调查和傅政、庞继贤、周星(2001)对浙江省5个地、市的120家外贸、金融等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就“入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 ESP教学情况调查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从职业发展角度,通过对福建省一所二本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进一步探讨ESP需求,以明确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部(2001)要求在国际性相对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该院校的金融、法学、信息技术和国贸等4个专业位列其中。该校的ESP教学主要以法律系、信息系和金融系为试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增加ESP教学,教师分别选择长期接触该专业领域知识的英语教师,其中有2位是法律英语专业,2位第2学位是金融专业。调查目的:从职业需求角度了解现阶段ESP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已开设ESP课程的教学效果。

调查对象:ESP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大外教师47位)和接受ESP教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128名(来自法律系、信息系和金融系)以及业内人士(毕业生)15名。

调查方式:本调查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了探究性访谈,对有关的业内人士、教师、相关专业辅导员、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另外通过相关信息和资料查阅:人才市场报、大学校园网、校园布告栏,确定社会需求的具体范围和所需程度,以期与定量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互为参照和佐证。定量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以纸质和电子文档形式向调查对象发放。

教学需求问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①个人简况;②ESP学习需求问卷,共25个问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现状、ESP学习需求、对ESP课程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90份,其中教师问卷47份,大学一年级学生128份,毕业生15份。根据调查结果主要从职业需求角度对ESP进行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需求

调查显示学习动机是ESP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因素。66.39%的学生进入大学后英语学习目标是通过四六级考试,16.81%是为了考研做准备,5.88%为了能够顺利毕业,10,92%为了就业。就学习ESP的学习动机而言,47.9%的学生学习ESP是为了更好的就业,26.89%出于兴趣爱好,4.2%为了出国,21.01%为了毕业。

教育研究已经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Rod Ellis(1997)在Gardner和Lambert动机研究的基础上将动机描写为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结果型动机和内在型动机四种。工具型动机指的是学习者获取语言的功能需求,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某种目的,如找一份可靠的工作。从调查看,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者的工具型动机比较强烈。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反映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大学英语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新生没有太大挑战,对于通过四级水平考试的大二学生,课堂教学内容更是缺乏吸引力;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仍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其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需求关系不大,挫伤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如果学生由基础英语直接过渡到双语教学,其外语水平和基本专业知识未达到开展双语教学所需要的水平,可能使学生陷入语言能力没提高、专业知识没掌握好的窘境。

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中92.44%认为开设ESP很有必要,其中81.51%受试者认为ESP教学对其就业、89.92%认为对其职业发展空间、91.6%认为对其未来工作中专业知识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为多选题)。

对于ESP教学方法,68.07%的学生希望在听说方面有所侧重。究其原因,课题组认为听说教学和ESP目标一致:二者都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都是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运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交流。听说教学中简单化、专业化的词汇能够提高学生对ESP的兴趣,听说教学设计的情景与任务的真实性

与ESP不谋而合,比如《金融英语》的听说教学大量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办事情景,而《法律英语》以律师取证和法律辩护情景为依托等;听说教学中词汇的更新更能体现ESP的时代性,这主要体现在信息英语和科技英语中,另外通过听说教学认知习得专业词汇比阅读记忆更容易且深刻;听说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师生互动,体现了ESP培养专业人才的直接目标与任务。18.49%的学生认为应侧重专业知识,11.76%的学生认为应侧重读,1.68%的学生认为应侧重写。在课堂形式方面,56.3%的学生希望教师在ESP课堂中通过模拟职业从业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职业相关的英语的平台。若举办与职业相关的英语活动,54.62%的学生喜欢外出活动,如相关的实践演练等。

课题组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数据,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要求因工作内容而有所差异。其中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英语听说技能在“援外施王”和“接待外事”这两项工作中相对比重大。而读写译技能则体现在“会议通知、产品说明书、设备说明书、合同文件、工程项目书和协议书等书面文件中(白静等,2009)。课题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发现以上几点均为学生欠缺方面,学生也期待在这几方面进一步提高,以缩小目标情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和学生英语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

实践证明ESP教学方式使一些学生改变了对英语的看法,之前认为学习英语与其职业无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通过ESP教学很多学生意识到英语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拓展空间密切相关,因此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除了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学习意识也加强了,同时相关的专业课程成绩也有所提高,因此可以看出,ESP教学与专业课程可以相互促进。

3.2 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于既精通专业又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编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中一些涉外人才需求很大,如涉外信息技术交流、涉外律师、涉外人力资源管理等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基于ESP实际运用性的特征以及时代背景,它的价值也逐渐在职场中得到体现,被各种单位和企业认可。以博思(BULATS-Business Language Testing Service)、托业(TOEIC)、托业桥和商务英语考试为代表的职业英语测试被很多用人单位认可。其中TOEIC(托业)考试在我国影响最大。托业考试也被称为“职场托福”,测量考生在国际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要求考生熟悉日常工作、生活与职场活动中所需的英语,如在办公环境中常用应用文体及各职场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托业考试目前已在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100多个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和政府机构中广泛使用。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就有六十多家像耐克、宝洁、百事食品等全球知名外资企业把托业考试作为公司招聘、培训等环节的语言测试工具。ESP还被列入公务员外语考评和招录的必备项目。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早就在全国13省市共同举办职业英语个人综合化考试。可以看出中国人力市场和社会各部门对ESP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课题组对我国以2011年托业成绩为基础的校园招聘筛选标准以及同一职务不同岗位对托业成绩的要求分别做了调查,见表2及表3。

托业考试的意义是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的职场英语要求,以不同的分数段区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可以说托业考试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量化标准。通过了解托业考试,我们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可以有的放矢,根据企业的标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课题组还对行业内人士进行了结构访谈(其中5位来自律师事务所,5位银行业人士,5位IT业人士)。课题组设计的15个问题涉及行业英语知识的应用,行业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不同需求,以及行业英语综合能力对个人发展的作用等。

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和翻译能力的要求分别为30.9%、51.5%、38.2%、36.8%和54.5%。

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英语听说技能的要求包括日常交际外商谈判、签订合同、接待外事和援外施工,所占比例分别为:30.90%、35.30%、32.40%、39.70%和41.20%。多数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英语技能中阅读技能重要,这包括产品说明书、设备说明书、合同文件、工程项目书、协议书和会议通知等,所占比例分别是48.50%、44.1%、48.5%、44.1%、47.1%和58.8%。与阅读相对应的这几方面的写作要求分别是42.60%、39.70%、48.50%、45.60%、48.50%、50.00%。与阅读相对应的各个方面的翻译要求分别是51.50%、52.90%、55.90%、52.90%、51.50%。

被调查的用人单位认为技术岗位,即研发型岗位对英语技能的需求值最高,达52.90%,技术性人才需要较多地接触国外先进的技术,并且经常要阅读外文资料,所以技术型岗位对英语技能需求最高;用人单位对后勤岗位,即服务型岗位提出英语技能要求的只占27.90%,其他如操作岗位、行政岗位和第三产业岗位则相差不大,都在51%左右。

对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共发出20份,回收15份。第一部分是考察在校期间所学的ESP课程知识和技能培训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ESP课程对个人发展是否有所帮助。关于ESP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用,8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目前工作中,很多需要运用到行业英语的知识;20%认为有运用到相关知识,但不多,但ESP课程对于提高语言技能有所帮助。对于必备的ESP课程知识,4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行业词汇;30%认为是语言技能;30%认为是专业知识。关于ESP课程对于个人发展有否帮助的问题,36.8%的被调查者认为会有很大的帮助,52.6%的人选择有所帮助,但不多,10.5%认为没有帮助,但对提高语言技能有所帮助;关于ESP课程对于个人发展有所帮助的知识,38.9%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语言技能,33.3%认为是专业知识,27.8%认为是行业词汇。

第二部分是关于ESP教学应如何调整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47.4%的被调查者对ESP课程的教学效果表示不满意,31.6%表示比较满意,仅有21.1%表示满意;63.6%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ESP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点的解释,缺乏口语的训练和交际能力的培养,18.2%认为师资缺乏,9.1%认为教学方法单一,9.1%认为听力需要加强。由此可见,ESP教学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听说的训练,改变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单一使用。

4 关于ESP教学的思考

根据调查情况和该院校的ESP教学现状,笔者对于ESP教学的思考如下:

(1)对学习任务的真实性的重视。这要求学生在处理课

文时应采取现实生活相同情景中应采取的技能和策略。在教学方面应采用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一些再现或模拟现实情景的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并运用新的教学理论,要了解对特定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目标情景,以便使ESP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ESP教学与专业知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互动。ESP教学应致力于加强英语与专业发展和职业拓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英语课堂中经常引入一些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的外语知识,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并在课后搜集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进行研读分析,进一步促进相关的专业课程成绩的提高,对知识的延展性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各种方式努力使深奥的专业知识变得简单有趣,这对于ESP教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3)处理好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的关系,即要关注学习者学习的必要性、对知识点的缺乏和个人需要。必要性是指目标情境所决定的一种需求,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学习什么内容才能在目标情境中应用自如,是专业知识还是语言表达?个人需要是指学习者的观点很有可能与课程设计者观点产生冲突,比如,A是一个工程师,他日常需要的是与海外的同事交流诸如每年的计划会议等。这样他的需求必要性是阅读。但他个人觉得他需要通过流利的口语交流彰显他的才能。在阅读时可以查字典,阅读快慢是自己的事,但一旦开口说话,他的英语能力,或者说他的薄弱环节就会展现在他人面前,因此他个人强烈需要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可能相辅相成,也可能互相冲突,重要的是课程设计者或教师应该意识到之间的差异,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法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4)建立ESP教学体系,规划和协调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师资培养、教学模式、教材开发、大纲制定,以及完善课程评价和图书资料建设等。因为ESP课程的跨学科性质,它的专业方向各异,所以长期以来一个统一的ESP教学模式就难以建立,没有可以采用的统一的教材和评价方式。ESP课程的教学目标、师资选择、教学方法等等在培养计划中还需完善并做规划和协调。不同行业之间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如从本次调查的学校的专业设置看,从事经贸、商务、涉外法律、会计、人力资源、IT产业等行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方可胜任工作。此外,针对同行业不同专业所涉及的岗位群对英语能力的要求的差异,我们的ESP课程要做到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这就要求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应根据学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学方法上也相应地有所不同。社会对不同的人的外语技能需求有不同的侧重,每个人学习外语也都有不同的目的,因此不应该对所有人提出统一的技能要求,而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我们认为ESP+EGP+X教学模式应为首选,可把x理解为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是英语学习者五项技能中的特长项,或者叫特色项。另外就各个不同专业课程的分支课程,根据其涉外交流的程度选择开设ESP教学,比如法律系可以根据需要先后开设合同法、商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世贸组织法、英美司法制度、法律文书写作。其次,民法(因英美法系法律部分划分不同),单设侵权法、合同法和亲属法等。ESP教学紧紧跟随专业知识分支细化的步伐,才能把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5)学生需求与参与程度值得关注

虽然目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学习者是ESP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习者却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需求往往被忽视。在国内的ESP教学中,教材的取舍和教学方式的选择都由教师负责,而具体的教学时间、教授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更不是为学习者所控制,我们总是关注学习者学什么而往往忽视学习者怎么学,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仍没有得到发挥。因此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只有师生互动才能创造出良性的教学循环。

(6)教师的职业发展值得关注

ESP对大学英语教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的职业发展、自身发展、团队建设等都值得关注。综上所述,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基础上针对学生内在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设置ESP符合学习英语目的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需求分析设置的ESP教学模式,无疑是语言学习的理想路径。它可以作为测试、师资队伍建设、选择教材、教学活动和评估策略的基础,也可用于二次评估需求分析的精确度和正确性。合理的需求分析是系统化的语言课程大纲设计有效进行的基础,检验目标和过程以及检验需求分析的应用,为深入探讨大纲创造了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