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润物无声”皆有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润物无声”皆有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几年不见好友建祥,有些想念。戊子之春,便借去建祥老家采访的机会,踏入了他的家中。喝茶,聊天,兄弟间的情感交流,感慨万千又难以抑制。

于是,边聊边翻着我赠他的新长篇小说《赤色炼狱》,观着书中创作的20幅国画插图和赠他的国画《抱瓷女》,很欣慰,然后话就多了起来。待各自间的事情谈过了,建祥就带我拐进他客厅旁边的大画室,看他的花鸟画新作。看得我眼睛发亮,感觉建祥的水墨画较之以前,在工笔画清新、淡雅与诗韵的基础上,则又多了些许潇洒与大气的画风。我被建祥的探索勇气,创新力度感染了!

我与建祥已经交往十余年。十余年的交往,既衡量了我们的友谊,也检验了我们的为人与为艺。建祥1964年出生于山东潍坊,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多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潍坊市文联专职画家。

1999年,建祥以自己精心创作的工笔牡丹《润物无声》所体现出的和平、安宁与理想主义的色彩,相继入展了中国美协和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及马拉松大赛般的五年一次的“第九届全国美展”,该作品还获得山东省美展一等奖和潍坊市美展最高学术成果奖。我感动《润物无声》的诗韵之美、润物之情,那时就曾报道过建祥的绘画艺术成就。因为,我从《润物无声》所体会出的美学力度与文学的诗韵相通,仿佛已感悟到了建祥探索艺术的思想与规律,艺术的起点与高度。此后,在接触了解中便得知,建祥是一位做人淳朴厚道,但作画却“润物无声”,并“岁月无言”地创造着纯美的理想境界,积累着丰收果实的画家。

全国美术大展之后,建祥的作品开始走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抓住了“润物无声”的核心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润物无声”皆有声的工笔画作品。作品的画面工整中却多了些许自然、氤氲之气的意笔效果的融入。在技法上,更是多侧面柔和,为我所用,对工笔画艺术进行大胆尝试与创新,让画面视角于肌理平和中凸现章法,承继和保留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优良,又体现出个人不拘一格的艺术个性。作品由此也多了些许令人品味、思索的新意和诗韵清爽的艺术感觉,成为国内美术界有口皆碑的一位极具潜力的艺术家。早年品读建祥的工笔画,我就是带着这种感觉进入他的艺术领域的。

建祥的画作在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追求唐宋画风传统遗韵的同时,更强烈地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融入了自身所需要的现代审美意识。因而,他的画作的色彩搭配,或浓重饱满,或淡雅空灵,或清新疏朗,都相辅相携;既注重文化品位和生活气息,又内蕴丰富,工写兼顾,意境超然,令人观其画,品其味,产生共鸣。如他创作的工笔画《霜林晚秋》、《秋水无声》、《春夏秋冬》四条屏,《果熟来禽》、《玉露清风》、《秋声》、《秋韵》、《清露》等作品,就时而像一首首无声的诗作,令人领略着艺术的清新与高雅,时而又如恬静优美的散文与美妙轻柔的乐章,给读者带来淡雅与安逸。这种诗韵与意境的良好嫁接,无疑是在探索中开拓了自我风格,令人刮目相看。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山东美术界崛起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建祥的《润物无声》自入展全国第九届美术大展以来,截至到2007年,应该是属于建祥绘画创作的丰收年。其间,他的作品除了省内入展与获奖外,其工笔画《醉春》、《春韵》、《春酣》、《春晖》、《秋霜》、《金秋》、《藕塘深处》、《霜秋时节》、《金色池塘》、《藕塘秋霜》、《秋色流韵》、《玉露清风》等近20幅作品,就相继入展了中国美协与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等举办的“全国中国画大展”,“全国工笔画大展”,“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全国工笔花鸟画大展”以及连续四届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等大展,并22次获奖荣登佳绩榜……构成了建祥人生探索绘画艺术的辉煌风景。

可以说,建祥绘画的探索与生活的积累,无疑为他艺术与人生的成长,奠定了富有很高的艺术营养价值;也可以说,这是山东美术界一种不可多得的现象,一个闪光的亮点;他是为数不多驰骋花鸟画创作而拥有一席之地的优秀画家。国内的《水墨研究》学术性权威杂志、《中国书画》杂志、《美术大观》杂志、美国的《美华文学》等多家刊物,都曾发表评论文章和刊登他的工笔画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也推出了《美术家李建祥》艺术家名片图册。

艺术是探索的结晶;艺术历来不悖勤奋之人。所以我们相信,付出与所得从来就是成正比的一对孪生姐妹;或许正是建祥在绘画中所付出的勤奋,才使他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与骄人业绩,而深得社会和业界的认可。因而,在山东美术界乃至国内美术界,我们仅仅通过他的获奖与入展的作品便会知道,他是一位用心用情在创作着属于自己的心灵艺术的画家,是一位开拓着属于自己人生亮丽风景的画家,更是一位自出清响于中华艺术之林的青年画家中的佼佼者。

中国画的发展演变到今天,也让我们通过建祥的绘画看到,笔墨与技法是可以从古人的经验中去吸取养分的,然而艺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探索与创造,则是要在充分地继承前人精髓的同时,靠作者自己的感悟与灵性来完成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精道的笔墨与造型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生活才是“良师益友”――是真正能够推动一位艺术家完成梦想的良师益友。因而,体现画家的综合修养至关重要。深谙画理画论的建祥,无疑是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的,是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美好的艺术之梦的。

2003年至2004年,建祥走进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么好的机遇无疑又为他今天的写意画作的探索与尝试,打开了另一扇通往全新的艺术思维的大门,为他创新今天的意笔花鸟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祥说:“这两年我们虽少见面,但我思索得却很多。绘画艺术的成就与否,说到底,素描也好,工笔也罢,一个画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写意上来的。因为,笔墨的变化实在魅力无穷。笔墨表现出的完美的意境,是超凡的出神入化的味道,那是写真与工笔承载不了的至高境界。”

对此,我深有同感。以素描的功力创作的大画可以带给人以气势,工笔画的特点可以给人细腻的质感,但往往还是趋于平淡与呆板,体现不了中国画的水墨气韵。水墨气韵才是传神的最高境界与艺术审美特征的体现。于是,在如此思维之下,近两年,建祥创作了大量的水墨写意作品。我品读着建祥创作的《秋色留韵》、《野塘逸趣》、《春韵》等涉猎广泛的花鸟画新作,那种墨色变化的清新舒畅与画面体现出的趣味质感,都令人不难看出建祥绘画探索研究的精到与良苦用心,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创作的快乐。

我们知道,中国画的工笔,在国画中属于工整细致的一类画法,亦称“细笔”与“写意”相对称。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画法尚属后者。“写意”亦称“粗笔”,在中国画中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像的意态神韵,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韩拙所言“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即指写意画法。而写意画笔墨变化多端,其出神入化则令人叹为观止。如笔法的勾、勒、皴、点等,墨法的烘、染、破、积等,在中国画的人物、花鸟、山水都得到了极好的表达与运用。中国画讲究的笔在国画运用中起主导地位,在于“形随笔立,笔富于形”;笔起辅助作用,在于“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华。”又谓:“用墨之法,即在用笔,笔无凝滞,墨彩自生。”说明中国画笔墨在完成塑造形象的任务中是相辅的,共同的,缺一不可的。因而,笔墨之褒贬便是衡量画家画艺高下的重要条件。

因而,从建祥创作的大量的用生活素材所表现的水墨画来看,其意笔绘画所体现的诗韵之气,便较好地掌握了中国写意画“墨分五色”的艺术特点――即“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墨色变化的丰富涵义。其探索的作品便通过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等生动地表现了物像,做到了中国画“运笔而五色具”的特点。由此也让人不难看出,他在探索中对技法运用的诸多尝试,都极好地开拓了他的意象思维与空间,丰富了写意画的诗性表达与运用。如:《墨荷》、《墨菊》等,在讲究墨色浓、淡、干、湿、黑的基础上,以没骨的技法显现的荷花与墨菊,几乎隐去了笔迹。墨色与红色便层次分明,红便起到画龙点睛之妙。而荷叶与菊叶也同样体现了先人的理论主张:“泼墨、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因而,建祥的诸多意笔画便显得笔酣墨饱,一叶一石,一鸟一花,便水墨淋漓,趣味悠长;云霞、雾气、飞白,宛如神巧,清新自如,诗韵盎然。

当然,读建祥近作水墨花鸟画,也让我感悟到了他对中国画“六法”与“六要”的掌握,是有自身潜移默化功效的。中国画“六法”源自品评人物画的标准,出自古代南朝画家谢赫,他在画论名著《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后也应用于国画山水、花鸟等其他画科,并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其内容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而对中国绘画创作提出的六个要求,古代画论则有两说,一是,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二是,北宋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中则说,所谓六要:“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来去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而两位学者的论著中都提到“气韵”二字。“气者,心随笔运”;“韵者,隐迹立形”,说明“气韵”兼力是绘画的关键。品读建祥的意笔花鸟画,我似乎也读到了他沉默陋室探索与研究古人笔墨所讲究的“六法”与“六要”的甘苦。

古人在论述中国画时一直强调“外师造化,终得心源,融化无我,创制意境。”以此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在强调“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走出来”的同时,也是倡导学习绘画者以写生来体现“外师造化”的功效。这些,建祥自然深有体会。为了写生,为了从生活中找到创作的乐趣,他常常一个人钻进沂山风景区写生树木花鸟,购买有荷花飘香的风景公园的常年通票,随时进入临战状态,从生活中采撷灵气,感悟艺术的真谛,丰富拓宽自身的视野与艺术感觉。

深入生活的实践与艺术的积累,应该是画家绘画创作永远的精神财富。痴迷于绘画的建祥,在经历了中央美院系统的进修研读后,不仅让这位拥有着良好艺术感觉和修养的画家有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机缘,同样更会使他在绘画方面所积累的程式化的语言与符号得到诗一般的张扬和图腾。那种造物主赋予自然生命的季节转换,自然界与生命的和谐,农家人劳作收获的喜悦心境,定能够伴着建祥手中灵动的画笔,在体验中融入到绘画的肌理之中,让我们品读着画面的同时,也会感受着《春晖》、《春韵》的酣畅暖浓,体会着《夏韵》中《藕塘深处》的清新凉爽,赏心悦目着《秋水无声》的安逸与《金秋时节》的喜悦……写实与浪漫,写意与寄情,更会被建祥以诗一样的语言与寓意抒发出来,回报读者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