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深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深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从描摹对象,色彩两个方面解读,两句写实又暗含深意。

[关键词]陋室铭 苔 草 颜色

[中图分类号]1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152-01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脍炙人口,但学生在翻译课文时,这两句有点拗口,问题出在两个动词和两个形容词上。两个动词即“上”与“人”,两个形容词即“绿”和“青”。就这两句话字面意思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困难,难就难在语序如何理顺。要理顺语序就要解决“绿”和“青”的意思。个人以为这两个形容词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做补语,强调结果。译成“苔藓的痕迹长到台阶上,把台阶铺绿了;草色映入门帘里,把屋内也映青了。”第二,做定语,修饰主语。译成“碧绿的苔藓的痕迹长到台阶上,青翠的草色映入门帘里。”两种理解对语句的意思并没有影响,只要能把句子说通顺就可以了。这两句是对偶句,为了对仗的工整,调整语序也是可能的。

对这两句的理解,有些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描写自然环境清幽。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比拟生动。而且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陋室的自然环境,显得别致优雅,宛若“世外桃源”。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比较浅显,对这两句还可以进行深入的赏析。

首先,琢磨描写的对象,“苔痕上阶绿”,描写苔藓长满台阶的情形,乍一看,环境清幽啊。是的,但深一点想呢?苔藓都长满台阶了,这房子该有多破旧啊?这地方肯定是人迹罕至啊!再有,这地方够阴暗潮湿的。看来这主人肯定没有钱,没有势,也没有地位,甚至连朋友也没有。你想啊,有钱有势有地位的老爷员外门前,那还不车水马龙啊,那拜访的人多得把门槛都踩平了,那上面长得了苔藓吗?只有穷困潦倒,举目无亲,令人遗忘的角落里,苔藓才会这么“茂盛”,门口几乎就没什么人进出,这倒给苔藓一个安静睡觉的地方,用不着写什么“苔藓在睡觉,请勿打扰”这类的标语了。

其实唐诗中有不少对“苔藓”的描绘,往往都是表现环境的幽深,人迹罕至。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中有“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世人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李自在《长干行》中“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更是写出了由于人多日不行走,路上的青苔越长越厚。又如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中有“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意思是超师寺院何其幽静,苔色青青连着翠竹。此句苔色青青,翠竹森森,一片青绿,又从色调上渲染了这环境的葱茏幽深。再如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中用“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侧面烘托常山道人隐居处不为常人所至,与刘禹锡的陋室倒有几分神似。

再看“草色入帘青”这句,房子周围长的是生机盎然的草,多可爱啊,环境多好啊。现代人看来这样的住所,估计绿化面积人均占有率相当高,那生活档次肯定低不了。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否则《陋室铭》也就不会诞生了。所以这里“草”就值得琢磨了。为什么是“草”而不是“花”呢?古人轻视草,重视花,草长在原上,很轻贱,所以白居易有“离离原上草”,所以刘禹锡自己也写“朱雀桥边野草花”,所以老百姓都是下贱的“草民”。官宦人家,有钱大户院子里不专门种草的,而是种花。有钱人爱花,多贵的花也舍得买,所以白居易又写“一束深色花,十户中人税”。房子周围长满了草,肯定是野草,这房子一定地段偏僻,主人肯定清贫。从描写的这两处景物的深度玩味,我们不难看出刘禹锡生活清贫,居所简陋至极,无权无势,很是落魄。

第二,琢磨景色。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不错,确实“绿”、“青”是生命的颜色,给人感觉是有活力,有生机。但是我们再想,他住的那儿除了这些荒草还有什么?他那里可能杂花生树吗?可能万紫千红吗?不可能!为什么啊?不言自明。另外,在唐代绿色、青色那也是档次比较低的颜色,大红大紫才是富贵、气派的颜色。唐代各品官员服饰的颜色:皇帝著黄袍衫,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青紫袍;五品以上著绯(大红)袍,五品以下著绿、青;士兵著皂(黑色);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青白袍衫。所以白居易还有一句诗“江州司马青衫湿”,可见,“绿”“青”都是地位低下的颜色。当然这里写景并非有这层意思,我只是想说,“绿”“青”就是实景,并不一定就是生意盎然,不要望文生义,形而上学。

深刻理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们就会对刘禹锡的处境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也会对《陋室铭》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