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肺隔离症影像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8例肺隔离症的病人中,无症状的叶外型者3例。由于反复的肺部感染症状就诊,经X线及CT检查确诊的叶内型5例,其中,术前经CT增强检查及主动脉造影发现异常供血血管的3例。结论: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具有特征性。血管造影、CT增强检查和MRA显示供血动脉来源异常在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肺隔离症;影像学检查;异常供血血管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58-01

由于肺动脉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不能由正常的肺动脉分支供血,称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期发育畸形,是指气管树发育期间,部分肺芽组织与支气管树分离,与正常气管、支气管不相通,接受体循环供血的发育异常。病变肺部失去正常肺组织的形态结构,无呼吸功能,其实质是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临床上少见,术前误诊率高。充分认识本病,正确的影像诊断及影像学资料,是外科手术治愈本病的关键。现就收集的8例肺隔离症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8例,男、女各4例,年龄2~79岁,平均36.1岁。其中无临床症状,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3例。5例为有反复肺部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咳脓痰甚至咳脓血痰等,在来医院就诊时发现。8例病例均经X线及CT平扫检查,其中3例行增强CT及主动脉造影检查。

2 结果

胸部X线及CT主要表现为下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内密度均匀的3例,2例位于膈上,1例位于膈下。病灶边缘模糊不清内见囊样透光区及气液平面的5例。其中3例位于右下胸腔,5例位于左下胸腔。术前经CT造影及主动脉造影的3例病例均发现异常供血血管。

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8例均行手术治疗。叶外型行单纯切除,叶内型行肺叶切除。术后病理:叶内型5例,叶外型3例。异常供血动脉7例来胸主动脉,1例来自腹主动脉(膈下)。3例有异常静脉回流至奇静脉系统。

3 讨论

3.1 肺隔离症的病理与临床

肺隔离症又称为支气管肺隔离症。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隔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由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这种畸形可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

叶内型肺隔离症病变区域与邻近正常肺组织为统一脏层胸膜所包裹,隔离的肺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病灶内部分为大小不等的囊状结构,部分为实变肺组织。囊内为粘液,一般不与正常支气管相通,只有感染时才与临近支气管相通,囊内可有脓液,如空气进入囊内,可产生气液平面。供血动脉多来自降主动脉,少数来自腹主动脉或其分支。静脉回流多经肺静脉,少数经由下腔静脉或奇静脉,此型多见于下叶后基底段,位于脊柱旁沟,以左侧多见,上叶少见。

肺叶外型肺隔离症为副肺叶或副肺段,被独立的脏层胸膜所包裹,病变组织多为实变肺组织块,少数呈囊样改变,不易引起感染。供血动脉来自腹主动脉,静脉回流经下腔静脉、门静脉、奇静脉或半奇静脉。此型绝大多数见于左下叶后基底段,少数可位于膈下或纵膈内。

在临床上,肺隔离症可见于各年龄组,以青年病人居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多数病人无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合并感染则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咳脓痰甚至咳脓血痰等症状。但由于肺叶外型隔离症常伴有先天性膈疝,心脏异常,胃肠道异常等伴发畸形,?的肺叶外型隔离症在1岁内即被发现。

3.2影像学表现

目前肺隔离症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下叶后基底段贴近横膈及心影旁的囊性肿块或边缘光滑团块状阴影,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常规胸部X线检查中,肺隔离症无明显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下肺圆形软组织块、邻近肺野密度降低,或是表现为肺脓肿、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支气管扩张。有时表现为含气囊肿,亦可表现为下肺实变影,伴液气平面。故胸部X线检查只是提示肺隔离症的可能,以便进一步检查。

CT检查:采用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

肺隔离症在CT检查中表现为多种形态,如囊状薄壁空腔,边缘光滑;或为实性肿块,密度均匀,也可为囊实性病变。实性部分CT值呈软组织密度,病变范围多为一个肺段,或较大,病变周围有肺气肿。CT平扫有时可见来自主动脉的血管分支,呈带状影像。增强扫描还可见病变部位的局限性血管增多,易发现供血血管。

胸部CT平扫检查对于协助临床进行肺隔离症的诊断极有价值,主要表现为:1、其横断面扫描有助于显示异常供血动脉,该征象具有定性诊断价值;2、其高分辨率有利于清晰显示隔离肺内的细微结构;3、CT检查方法无痛苦,无危险,应用广泛。因此CT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但因多数异常动脉在肺韧带内或与其平行,且其密度与软组织相近,CT平扫检查难以将其辨认出来。另外,有的异常血管来自膈肌动脉、腹主动脉、肋间动脉等,再加之CT平扫检查的局限性,就不能把这些异常血管全部包括进去,其术前异常血管明确率很低。

胸部增强CT检查不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及周围病灶,而且容易显示异常供血动脉,从而大大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是CT检查诊断肺隔离症的金标准。

此外,MRI是一种无创伤,不需要作造影增强,方便易行的影像检查。MRI具有血管流空效应及多平面多角度观察的优点,故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去向。同时可以作三维重建成像,进一步了解比邻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信息。

故我们体会到当发现下叶后基底段肿块,长期不吸收,应怀疑肺隔离症。除常规CT检查外,还应该采用其他影像学方法,特别是进行增强CT、MRI或三维重建检查,以力求术前明确异常供血动脉位置。

3.3鉴别诊断

肺隔离症,CT增强检查,实质部分可强化,提示本病,发现来自体循环的血供则可确诊。在诊断时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肺不张、支气管扩张、肺炎、食道异物引起的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2、先天性肺囊肿、肺脓肿。

在肺隔离症的好发部位,尤其是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的囊性或实性密度病变应首先想到本病的可能。本病缺乏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或抗炎治疗后病变持续存在,可与炎症相区别。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

[2]《现代全身CT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