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名师名校长的基本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名师名校长的基本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末,在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中期考核期间,我听取了共计22位老师、校长的陈述与答辩。新春佳节之际,将过程中的一些感想体会整理如下,与教育界同仁共享。

1.学会讲话

这次中期考核,采取现场陈述与答辩的方式进行,要求每位人选汇报时不带稿,不用PPT。为什么这样要求?说到底,恰当地交流与表达,这是一位优秀教师、校长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从现场看,有些校长还是不适应,有的有些紧张,有的看纸条,有的手足无措。其实,这个规定不是要为难大家,而是“卓越”要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之中。

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不少领导者开会时就念稿子。这与古人讲的“言为心声”相去甚远,讲长话,讲无用的话,讲假话,似乎成为一种常态。更为糟糕的是,在公众场合,人们慢慢地不会讲话了。“学会讲话”,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就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来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培养每位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演讲能力,也应该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思想是朴素无华的

你要成为名师、名校长,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但总体上讲,真正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并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还是少数。

有的同志谈到“办学思想与理念引领”,说“为明天准备民族素质”,有十个观点……我一听,就吓了一大跳。“思想”太多了,这么多思想观点怎么体现?如何才能成为教师们的思想,并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什么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就是对教育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所谓名师、名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名师、名校长本人对教育发展规律的独特的真理性认识。我个人认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基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二是对教育现象的独特认识,三是对教育的真理性认识,四是教育思想具有实践性。最后,我还想强调的是:教育思想是朴素无华的,从语言到内涵,都是简洁的,易于理解的,能够实践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名师、名校长的卓越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卓越的思想。名师名校长之名,名在“思想”。时光流转,岁月穿梭,什么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卓越的思想可以横跨时空,穿越历史。二是卓越的实践。一位名师、名校长,他的创新实践,就是能够为教育界提供一个又一个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创新案例。然后就是卓越的学生。什么是卓越的学生?具备公民素养,具有创新人格,能够奉献社会的学生。

3.我们骨子里缺乏平民教育思维

对于一些校长的陈述和汇报,我有两个担忧:一是讲述学校改革发展的成绩时,没有任何对改革过程的研究。如果说,学校变革与发展是你的产品的话,那么,你与学校变革和发展的关系是什么?作为因变量,你必须研究二者的关系,由此,才能探索一位名校长成长的规律。

另一个担忧是:我们骨子里缺乏平民教育思维。何以见得?高中校长们汇报自己的成果,总要谈自己培养了多少重点大学生,甚至培养了多少北大清华的学生;初中学校则大谈自己是优秀高中的生源基地,从自己学校走出去的高中生有多少人次考上了重点大学……

必须强调:基础教育并不排斥升学,为升学服务是基础教育的应有功能,但不是全部功能,更不是本质功能。我们之所以说,中小学校长普遍缺乏平民教育思维,就在于:我们的校长在确立办学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尺时,只有一把尺子,这就是少数学生的升学成功,而从心底里没有确立为每位学生发展与进步服务的价值观,更没有把每位学生成长与进步作为办学成功的价值标尺。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少从平民化的角度,从常态学生的角度,来谈教育的价值与成功。这不能不令人深感忧虑。

4.把有益的探索做到极致就会形成特色

作为一位名师,要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一位名校长,要办出自己的学校特色。那么,什么是风格?什么又是特色?在听取平度实验中学崔校长的汇报时,我形成了一个观点:把有益的探索做到极致就会形成特色。

崔校长说,自己在学习研修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习,读过很多书,结合实际,总结了自己的民主教育思想。教育不仅仅需智慧,更需要理论,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他简要介绍了自己学校的两个做法。其中之一是:日记伴我成长。

崔校长说,自己有记日记的习惯,深深体会到:日记促进反思,反思推动进步。从2008年起学校开始倡导,现在变成了要求,全校师生写日记。同时,要求家长写日记。通过多年探索,学校开发、形成了六个日记版本;创新了日记形式――包括口头日记、像片日记、漫画日记;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形成了英语日记、语文教学日记、数学反思日记,等等。

学校把日记作为一种教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准备精选、出版六本书,通过日记反映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日记,见证了教师、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平度实验中学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品牌――日记教育。

5.培育公平:民主高效课堂的本然价值

有位校长在阐述自己的办学思想时,提到了民主教育及其实践,认为应该建立民主高效课堂。

针对这位校长的认识与实践,参与期中考核的潘永庆院长建议,把民主教育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要落实到制度层面、课程层面、课堂层面、活动层面……总之,建议将民主教育思想落实于学校各个方面,全方位打造民主教育特色。

的确,在民主教育方面,美国教育家杜威树立了一座丰碑。不过,杜威的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不仅追求民主的教育过程,更追求通过民主的教育过程来培养未来民主社会的新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育公民,应该是高效课堂的应有价值。

很遗憾,平常在人们的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民主,关注的视角,主要是师生关系的民主,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或者说,是从尊重每一个孩子,给予孩子平等的教育角度提出来的,而很少关注通过民主的教育过程,来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不能不说,这是我国民主教育思想的极大缺陷,也是我国教育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的一种思想或价值基础。

6.建构自己的学校课程

烟台三中郭宏成校长在谈到自己的办学实践时,特别关注课程改革。他说: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学校对课程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管理,都有具体的要求:改造了国家课程的相关内容,创设了校本课程,同时,还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课程,如学生课外活动、社团、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

在这里,我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课程与国家课程标准的关系是什么?从课程管理的角度讲,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但是,无论哪一类课程,都是依据并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或者说,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是国家课程在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方面的改造、丰富或拓展。在这里,经过学校改造或重建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体系。

每所学校都应该建设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体系。

7.抓住了后1/3学生就抓住了全部学生

聊城一中崔秀山校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解决“两全”的问题,2008年以后,学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是努力打造学习型群体。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这几年,建立教师学习制度,2010年组织教师学习《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今年学习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同时,每学期举行教师学习报告会,通过学习统一广大教师的思想。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还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体系――低重心运行、教学案一体化、合作学习、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为此,对教师的教学业绩我们着重考核后2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每位老师最主要的责任。如何真正实现低重心教学?我们采取了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实现了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在老师的指导下,使每位学生能够学会。

我非常赞赏聊城一中抓教师学习,实施课程对开,建立实践课程体系,从后1/3学生抓起的做法。在我看来,抓住了教师的学习,就抓住了关键。教师素质提高了,思想解放了,眼界提升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的主动性、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有了保证;抓住了课程,就抓住了核心。课程保证素质,课程保障个性,课程保障效率,课程保障差异;抓住了后1/3学生,就抓住了全体学生。后面的学生学好了,中间的学生有压力,前面的学生有紧迫感。他们的做法,是可行的,是可学的,是有实效的。高中能做,初中、小学更能做。

8.教育之爱是有不同层次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少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改革时,都谈到了要爱孩子,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还有的老师谈到,要建立基于爱的教学体系,甚至提出要让孩子走上幸福快乐的人生。这些思想,这些认识,这些改革的尝试都是非常可贵的。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探讨的是:教育之爱是有层次的。我总觉得,大多数老师对教育的爱的理解是比较肤浅的,是初级的层次。我认为,教师在实施爱的教育时,应该处理好四个关系,追求四个层次的“爱的教育”。

处理好学生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让学生喜欢课堂教学,这是“爱的教育”的第一个层次。目前,大多数老师把“爱的教育”停留在让孩子对课堂学习有兴趣上,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这种“爱的教育”,大都处于感性层面,还缺乏深刻的情感支持。

处理好学生与学科的关系,让学生喜欢自己教授的学科,这是“爱的教育”的第二个层次。学生不仅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感兴趣,而且喜欢学科本身,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层次,必须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产生高峰学习体验,也就是积极的学习,成功的激励。

处理好师生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这是“爱的教育”的第三个层次。要让孩子喜欢自己,不仅仅是给孩子一点掌声,给孩子一张灿烂的笑脸那么简单。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家庭、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心灵,让孩子感受老师的爱,理解老师的爱。

处理好学习与人生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这是“爱的教育”的第四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优秀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注学生的人生。教师必须在教书的同时,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引领孩子对学习、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兴趣。

9.你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位老师在汇报自己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追求时,特别重视写字教学,认为一个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元素;还有的语文老师大谈作文教学、阅读教学……

不能说,写字教学、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不重要,但我要提出的问题是: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写字教学很重要,作文教学很重要,阅读教学很重要,但它们都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更不是根本。严格说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能够清晰地回答自己对时代、教育、学生和语文教育的认识。因此,我个人认为,一位教师要走向卓越的教育人生,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此,必须具备以下素养――基本的人文和科学知识、人类史、人类教育史、学科史、学科教育史、当代教育改革、对时代和未来的认识……

10.不要误读分层教学

各位校长、老师在汇报对美国、澳大利亚教育的观感时,都会谈到他们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其实,这几年,我省在推进素质教育中也在努力倡导和广泛实施分层教学。不过,我们的分层教学与国外的分层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差异:分层教学到底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并促进差异,还是基于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的差异,并缩小这个差异?不能不说,我们的分层教学是后者,而国外的分层教学是前者。

我们的分层教学,常见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将学生强制分入不同教学难度的教学班,或日“快慢班”。这样的分层教学,说得明白一点,是服务于“应试教育”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科学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或者课程资源。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或者智力,或者性向,或者学习风格,等等。这些差异,有的会直接表现为学习的领域或学习成绩上。关注这种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始终是人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解决这一挑战的方向,有三个:一是一对一的个别化教育;二是为不同班级提供不同的课程,这就是班级学科分层教学;三是在同一个班级内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资源,如不同的作业、不同的考试、不同的评价,等等。实施这种差异化教育的制度前提是:实行选择课制,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资源,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学科分层教学,应该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学校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二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11.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时空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课堂教学是学校可以通过教师施加有效控制的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时空;二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有效地传递知识,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科教学实施知识传授最有效的载体。

今天,学校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是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与过去相比,已经大幅度压缩,单周日变成了双周日,各种假期大大增加。二是学生学习的任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知识日益从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掌握知识日益让位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特别是基于能力、创造性和职业性向的个性化发展。三是学生学习的手段、载体和类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化学习、实践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日前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观。

一是要树立大教育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校教育的小时空,更要关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大课堂。一位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科学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二是要树立大课程观。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不仅体现在教材中,更体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学科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应该并行不悖。三是要树立大学科观。教师对学科和知识的认知与教学,要超

越传统的学科界线,善于在跨学科或者学科交叉地带引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四要要树立大时空观。优秀教师所关注的教育时空,绝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还包括课外、校外,包括实验室、实践教育基地,等等。五是要树立大教学观。优秀老师所关注的教育教学形式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生活实践、自主读书、社团活动……

12.“用教材教”的四个层次

大家都在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要从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的“用教材教”。那么,到底什么是用教材教?在我看来,“用教材教”的根本要义,在于改变过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知识中心教学观,进而追求依据课程标准,用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材料组织和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实现基于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教材教”有以下四个不同的层次:

一是用现成的教材教。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处于这种水平,其典型表现就是特别强调备教材。二是用改造的教材教,这是一些学校正提倡的做法,其典型表现就是强调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三是用整合的教材教,这是少数优秀教师的做法,就是依据课程标准,精心研究各种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劣,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扬各家教材之长,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四是用自己的教材教。这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而在国内却是极少数杰出教师的做法。

总之,在我看来,“用教材教”的根本意义,在于树立真正的课程观,跳出过去教材的束缚。课程标准高于一切,用什么教材、材料、资源教都行。只有如此,教师才真正拥有了教育的自由,才能实施自由的教育,才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