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发中心扎堆中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发中心扎堆中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资在华研发中心的数量已超过800家,大家都采用了同一种方式来分蛋糕。但中国人的口味和问题并非落地就能解决,这就像那些合拍片,它们又内地又香港,但内地人和港人都不愿为此买单。

对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广告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前者拥有刘翔和S.H.E们,清一色来自华人世界,从广告的脚本到演,都拼了命想要中国特色,不然刘翔的衣服上不会出现一条龙。百事可乐的星星则是国际纵队,小罗和亨利在世界范围内卖相更好,它也拥有一众华人明星,但最新的广告却煞有介事地跑到巴黎拍摄,因为片子里出现了一个的男人,这条广告重新剪辑后才得以在中国播出。换到产品的运作模式上,百事可乐的中国化更迅速,它去年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现在,可口可乐打算以同样的方式追上来。

我们只看中国

上海研发中心投入使用的时候,奥运会应该已经过去了。可口可乐在7月24日宣布要砸进8000万美元用于修建,但建成的时间要拖到2008年年底。中国区副总裁兼技术总监赵仲彬解释说,构想早就有了,但还费了一番力气来说服股东们掏钱,因此最终拍板的时间还是晚了一点。但错过奥运会的遗憾在以后还可能捞回来,毕竟,可口可乐目前在全世界仅有5家研发中心,第6家选在上海,意味着这家美国公司中国化的决心不仅仅体现在广告上。

成立时间更晚的百事可乐曾经差点消亡,面对有“饮料日不落帝国”之称的可口可乐,它在1990年代之前都扮演孱弱的角色,一直捱到收购桂格公司成功,才在非碳酸性饮料的缝隙里找到了生存空间。但现在,角色颠倒了,在百事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时候,可口可乐也决定在非碳酸性饮料上面找点事情做。上任不久的中国区总裁戴嘉舜很喜欢喝茶,发展茶饮料的计划也被他写到了方案里交给总部,“中国市场有多大,我觉得不需要再讨论,问题是怎么来分。中国人喝茶,在茶饮料方面的经验比欧洲人还要丰富,那么我们就要仔细学怎么做茶。现在所有奶制品都卖得很好,很稳定,我们也要考虑开发豆奶饮料。到了一个地方,你就要尊重当地人的口味,不然,建立研发中心一点用都没有”。

按照戴嘉舜的想法,可口可乐中国市场规模将在两年内赶超巴西,成为其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大市场。5年内将超过墨西哥,上升为第二大市场。最终超过美国,成为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市场目前建立研发中心,只是为了配合这个想法,把它具体落地,如果经营得好,这个时间还有望被缩短。另一方面,在奥运会之前,他计划再兴建两家灌装厂,把中国灌装厂的数量上升到31家。而事实上,可口可乐与其在华29家罐装厂的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资产纽带维系的,而是通过特许罐装权来维系的。这种投资经营方式有好处,成本低,但同样可以达到扩张的目的。而研发中心的兴建计划则把资产也带了进来,利益是目前还看不到的,风险却不难预计,除了雪碧、芬达,可口可乐的400多个饮料品牌,近2400种饮料,大部分都和中国市场无缘,或者上不了销售排行榜。在上海研制出来的产品未必不会重蹈覆辙,戴嘉舜想过这个问题,但又觉得问题不大,“我说过要开发豆奶饮料,但只是根据现状的设想,研发计划随时都可能变动,它必须跟着人的口味走。我只能明确两点,我们下大力气的会是非碳酸性饮料,但到底是什么,市场来决定。不变的是,我们只看中国市场。”

关于广本的争论

比可口可乐更醒目的是广州本田,在去年11月,关于本田要在广州建立研发中心的消息就在各个渠道里流传,等到12月当事人出面证实,反倒没有人觉得新鲜,再到今年7月19日,研发中心正式成立的时候,大家感兴趣的也只有一点:作为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它依靠什么来搞定市场。

广州本田总经理大河原荣次表示,当产品国产化率和品质稳定达到一定程度时,建立研发中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观点是基于本田在美国的成功经验,放到中国,没人敢打保票说它是否行得通,尤其是企业雄心勃勃地想要开发自主品牌时。

在中国汽车界的真理大讨论,抑或说是口水战中,有关自主品牌是个人见人爱的好主题专家喜欢发挥、炒家擅长作秀、拥趸都是激情万丈的民族工业支持者。在百度上搜索一下,所有关于自主品牌的话题中,最让人感到玩味的,莫过于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

在股比为50:50的合资企业中怎么样来搞自主品牌?外方拥有着50%的股份,即使搞了一个新的品牌也是双方共有,“自主”一词将从何用起?而目前国内合资汽车厂家的现实情况是,品牌、技术等核心要素大部分都掌握在外方投资者手里,中方去要求外方在合资的企业搞中方的自主品牌,多少有点与虎谋皮的嫌疑,但又有谁甘愿老是做人附庸?《产业评论》的评论员翟勤对广本建立研发中心还是颇多疑问:“合资企业搞出来的到底算不算是自主品牌?中方参与开发是肯定的,但核心技术究竟是买来的还是研发出来的,这个问题谁知道?”

这样的疑问,广本的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已经听得太多,他也不敢轻易说话,因为“无论说什么,结果还是争论”,在他看来,研发中心的成立至少完成了一个前提工作“有了这个中心,广本才成为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我们2010年上市的车,是不是自主品牌,议论肯定很多,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企业,有研发能力是必需的。”付守杰一再强调,汽车的知识产权将100%归于广本。但对于合资企业,知识产权的归属可能同样是一个争论。

水土不服的中心

在Web2.0的助推下,什么企业都比不上Google光鲜亮丽,任何研发中心的落成都不如Google造成的波澜大。

波澜延续到今天,形成的纹理是百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Google的中国之行越发尴尬。本色化和本土化矛盾,有时候真的可以让人哭笑不得,即便是李开复这种级别的经理人。事实上,除了汉字输入法,Google中国研发中心并没有拿出更多针对中国用户的产品,即便是输入法,也因为核心思路的相似而陷入了和搜狐的互掐当中。这几乎成为一个笑谈,人们说起Google本土化,最直接的反映无非是它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谷歌。但“谷歌”到底是神来之笔还是败笔,Google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前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是坚决反对以“谷歌”命名中文界面的高层之一,他和李开复因此而上演了数次嘴上风暴,若非最后李开复以总裁的权力推行了这一议案,周貂宁仍然会反抗到底。谷歌的出台并没有给浏览量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再加上永远在恢复却又永远没有恢复的“网页快照”,用户离Google越来越远。关于李开复即将下课的消息也满天飞,时至今日,他仍然站在台上,走人的是周韶宁,事件的扑朔迷离连公司内部员工也不得甚解对于中国研发中心本身,李开复还能推出什么举措来扭转局面,没人说得清。

Google的处境当然会被后来者视为前车之鉴,但抢滩中国的愿望不会降温,就像一波接一波的风险资金,虽然大家还在争执是要玩前期投资还是瞄准计划书,但投到中国总是一个大方向。1993年,摩托罗拉全球软件集团中国中心成立,是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首家研发中心,走到2007年,外资在华研发中心的数量已超过800家。大家都瞄准了中国,都采用了同一种方式来分蛋糕。但中国人的口味和问题并非落地就能解决,这就像那些合拍片,它们又内地又香港,但内地人和港人都不愿为此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