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细节出卖大间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细节出卖大间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潜伏》《无间道》《风声》之类的谍战剧,最过瘾的就是紧张得眼睛都不敢眨,屏住呼吸陪着打入敌人内部的男女主角身临绝境,又出人意料奇迹般化险为夷,不由在心里惊叹一句:太神啦,真是聪明过人啊!

的确,一个优秀的间谍往往具有超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而且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擅长伪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执行任务时确实需要演技。

不过,大明星都会穿帮,何况这些单枪匹马独立作战的间谍呢?只不过,明星穿帮最多招来影评员、影迷们的一两句嘲笑,而现实中那些暴露底细的小细节,可直接危及了间谍们的生命安全啊。

胜利进行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天上午,苏军某前线司令部接待了一个上级工作组,他们是来听取工作汇报的。

好在前一天就接到过通知,司令部的相关人员已经连夜进行了紧张充分的准备。汇报中,工作组成员不时插话,提出不少尖锐的问题,比如作战中可能遇到哪些紧急情况,司令部将如何应对等等,汇报员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工作组的领导显然对司令部的汇报非常满意,他不时点头,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这下工作组的人都放松了,纷纷放弃了原先硬邦邦的坐姿,有的靠在了椅背上,有的用胳膊肘托着腮,有个随行人员还下意识地弯曲手指像弹钢琴那样在桌面上弹了几下。好像这不是严肃的工作会议,而是一次温馨愉快的家庭访问。

坐在一边的一个苏军参谋却敏感地发现了问题。他自幼学习钢琴,非常熟悉钢琴的节奏韵律,就在那个随行人员弹桌面的几秒钟内,这个参谋就判断出,他弹的是德军的《胜利进行曲》!

苏军参谋立刻警觉起来,难道这些人是德国间谍乔装改扮的?于是,参谋不动声色地起身致歉,借口核实一个数据离开了会议室,迅速向上级指挥官报告了自己的发现。

指挥官立刻采取紧急措施,扣留了工作组的全部成员。经过缜密的调查,发现这些人全都是德国间谍!他们俘虏了苏军检查作战计划的工作组,然后装扮成他们的样子,明目张胆地四处听取汇报,收集宝贵的作战情报。这个大胆的计划看上去完美无缺,第一次实施就顺风顺水,难怪他们要得意地演奏《胜利进行曲》了。

母 语

间谍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非常活跃,每个国家的反间谍组织都紧张得恨不得睡觉都睁一只眼睛。

法国反间谍组织收审了一名可疑分子,这个人自称是当地农民,因为战乱无法耕作,只好四处流浪,混口饭吃。看上去他似乎没什么异常,穿着也和当地农民一模一样。但法国反间谍军官奥克多却从他的眼睛里一闪而过的审视和探究判断出,他是一名德国间谍,决定亲自审讯他。

奥克多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会数数吧,数下这堆豆子有多少颗。”嫌疑犯大大咧咧地趴到桌上,划拉着豆子,流利地用法语数了起来:“1、2、3……”奥克多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当地人说“72”时不用标准法语,发音比较特殊,如果他数到72时仍然字正腔圆,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嫌疑犯不是当地农民了。“……72、73……”非常地道的方言!奥克多的第一次测试失败了,只好让士兵把这个人关进小屋里,明天再审。

半夜时分,奥克多找人在小屋外点燃几捆干草,故意弄得浓烟滚滚的。士兵们用德语大喊:“着火了!着火了!”奥克多贴在一个隐蔽的观察口往屋里看,这个嫌疑犯只是翻了个身,继续呼呼大睡。士兵们改用法语继续嚷嚷:“着火了!着火了!”只见这个人一个鲤鱼打挺跳下床,一边砸门一边发疯般狂叫:“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救命啊!”这个测试,他也顺利过关了。

第二天,奥克多找来一个经验丰富的农民,让他和这个嫌疑犯讨论农事。没想到,嫌疑犯谈得头头是道,有些看法让那个农民也连连赞叹,直夸他懂行,是个好把式。这下奥克多不免怀疑起自己的判断来,难道看错人了吗?他决定最后再测试一次,如果还不能证明这个人是德国间谍,就当场释放他。

第三天清晨,这名嫌疑犯被带进了审讯室,他依然像前两天那样从容淡定,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地等奥克多开口。可奥克多并不搭理他,专心致志地盯着面前的一份文件,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笔龙飞凤舞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接着,奥克多抬起头,淡淡地说了一句:“好,这下弄清楚了,你可以走了!”

听了这话,嫌疑犯情不自禁地长舒一口气,表情变得愉快轻松起来。可是就在他开开心心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停下脚步,他意识到自己暴露了。

奥克多刚刚那句话是用嫌疑犯的母语――德语说的。

纽 扣 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开始冷战。冷战时期,苏联实行了严格的身份证制度,没有身份证,不论是谁,不论什么情况,都不允许乘坐火车,也不能入住旅馆。所以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根本没办法在苏联逗留。

1947年,一个白俄罗斯人接受了美国间谍组织的派遣,准备利用一张假身份证,混进苏联。要想在这里藏身,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假乱真,和周围的苏联人保持一致。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当时苏联人不管是穿的用的,完全依靠本国生产,哪怕只是一张纸或者一块布。于是,他想方设法搞到了苏联产的布料,在美国找裁缝,按苏联的服装式样,给自己量身定制了几套衣服。进入苏联之前,他全身上下,从里到外,都穿上了用苏联布料做的苏式服装。

这么一番大动干戈,这个白俄罗斯人觉得已经把自己包装得天衣无缝了,可是他还没能潜入目的地,在一个旅馆里就被抓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为他缝制衣服的美国裁缝当然是习惯性地按美国方法来钉纽扣,因此衣服四孔纽扣的线,钉成了平行线。而在苏联,没有人会那样做,这里流行的是十字交叉的钉法。

逗 号

1960年的一天早晨,美国洛杉矶的码头上,一艘从希腊开来的轮船正在靠岸。乘客们带着自己的行李,排着队走出来,急着体验脚踏实地的感觉。

美国海关少尉汉姆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每一个经过身边的人,根据接到的反间谍组织的通知,今天会有一个不速之客想混水摸鱼。忽然,他似乎发现了目标,“站住!打开背包!”汉姆叫住了一个年轻的苏联旅游者。

汉姆仔细检查了年轻人的随身物品,从牙刷到鞋袜都翻了个遍,又细致地搜了他的身,什么破绽也没发现。汉姆不肯轻易放弃,把这个年轻人带到安全检查室,用红外线仔细扫描了他的所有物品,依然一无所获。这下没办法了,汉姆耸耸肩,无奈地把手一挥,做了个放行的动作。

“好的,谢谢!”如释重负的年轻人一边道谢,一边快速地把自己的东西收进背包。汉姆敏锐地观察到,当他把一封信塞进背包时,神情有一丝紧张。

这正是汉姆想要得到的结果,所谓的放行不过是欲擒故纵。“那封信,对,就是它,别急着收,给我再看看。”汉姆发出了指令。

年轻人显然有些惊讶,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乖乖地把信递到汉姆的手里。

汉姆把信拆开,从信封里拿出信扫了一眼,就是一封再平常不过的家信,不像藏着密码的样子。汉姆把信还给年轻人的时候,可能是角度的原因,汉姆注意到信封反射的太阳光并不均匀,有一个点微微有些突出。

那是什么呢?

汉姆又从年轻人的手里把信拿了回来,仔细地察看,要找到那个特殊的反光点。很快,汉姆就确定那是一个逗号。看上去这个打印机打出来的逗号只不过比正常的略微模糊些,可汉姆注意到,见自己关注这个逗号,年轻人的眼神顿时流露出了慌乱和恐惧。

这个逗号不简单!

在助手拿来的高倍放大镜下,放大2000倍的小小逗号露出了真面目,那是一封绝密情报。

早在古罗马时代,凯撒就曾利用密码术对信息进行编译。而图中这个密码盘的年代可以追溯至美国内战,由美国南方邦联使用――上面的三个字母CSA是美利坚邦联(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的缩写。这套装置的工作原理显而易见:转动里面的一圈轮子,就可以决定字母之间的相互替换关系,比如M=G,P=J。觉得这个密码很容易破译吗?问题是间谍诡计多端,哪会用你熟悉的语言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