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课提问策略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课提问策略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从乐音所烘托的情景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从学生情感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去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感思维高潮迭起,象跳动的音符、语音缭绕,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功效,防止和克服课堂提问的不良倾向的有效对策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在音乐课堂整体设计的创新思维,努力提高这门音乐艺术提问的情感思维含量。

一、提问要目的明确,注意情景思维的能力发展

在课堂提问的整体设计中。教师考虑什么样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出现,而且还要考虑这种提问能否激发学生情感思维的正向发展,有多大容量,提多少问题,恰到好处,其目标既为学生感受音乐情境、丰富思维想象,又为完成认知教学而服务。

二、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感知是音乐情感思维的窗户,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感知性的提问,了解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及音乐表现的感知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领悟能力,

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音乐课堂中许多知识需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应的是社会现实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就是要让学生领会它的本质。诱导式的提问更能达到这一能力的培养。如音乐审美活动是审美情感、审美价值的具体反映,通过教师设计的诱导式提问。伴以作品表演,学生具体感知,更能让学生分析音乐本质的内在魅力,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

通过提问,培养学生比较、鉴赏的能力。

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受程度必须通过音乐作品材料的表现。进而理解其内在的原动力。课堂设计的提问也必须针对多种音乐素材的比较、辨析,让学生满足于音乐作品的听觉感受、情感欣赏,理智地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民族特征、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

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创新、想象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经典的课堂提问。会成为学生思维想象的“点金术”。会成为激发学生独立创新的催化剂。例学生在《高山流水》的欣赏中,教师设问:乐曲如何表现山泉、小溪、江河、湖海?边聆听,边思考,学生感悟至深,想象空间迅速打开。教师抓住设问要点,稍加点拨,即会领会名曲的精辟要点。

提问要行之有效,注意情境思维的价值导向。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都是拙劣的提问。因此音乐课中教师设计的提问既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空间和思考的价值取向,又要行之有效。符合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水平。其情境思维的价值导向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1.诱导的启发性。设计的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思想性。要能从音乐艺术感知的氛围中体验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领会其艺术形式完美的典范哲理。使学生在接收音乐作品理性价值的基础上,将音乐感受内化为和谐的道德力量。

2.诱导的层次性。课堂提问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教师设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如在欣赏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时,设问动机?“动机是命运的敲门声”:设问命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一个问题连环另一个问题。注意这里提出的问题既要合乎音乐知识内在的逻辑发展。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层次水平。

3.诱导的选择性。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要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一般情况。当学生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受固有模式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对音乐章节感到茫然不解或对某点有所感悟心情激荡时。切入设疑提问。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画龙点睛,避免学生思维中断、分散精力的消极干扰。

三、提问要合理调控,注意情景思维的艺术熏陶

教师在提问设计中应追求语言设疑的艺术风格。以启发学生对这门艺术的感知兴趣,提什么问题?以什么样的艺术技巧出现?怎样调控学生思维的感知节奏?笔者认为应注重“导”“趣”、“参与”三方面的调控。

1.调控技巧的关键在于“导”。既科学地启发、引导、诱导,它强调三者的整合,强调它的协同作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为达到这一调控目的,这种应善用巧设比喻导、创设情景诱、变换角色引、分层设疑启。

2.调控的效果关键在于“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老师枯燥说教。将会令学生感到乏味,若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一中方式,使之新颖奇特,学生接受时就会兴趣盈然,思维活跃。如教“五线谱”这一新知识。射击这样一段表白:“音符很调皮,一会儿朝上跃,一会往下跳,位置不确定,上窜下跳,乐及呵呵,大家猜猜,音符为何这样激动?”这样一设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学习新知。

3.调控的目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设计提问时。要考虑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思维,教学的重心应让学生行动,让学生参与。但在操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做好正问与反问、明问与暗示相结合,对尖子生要合理“提高”,对普通生要逐步“升级”。使各层次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其能,各有所得。

综合所述:音乐教师的创造性设疑体温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景思维质量,精湛的体温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出发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艺术思辨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杨立平.音乐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不详.

[2]李枫.课堂教学论[M].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