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设计中的民族特色与国际化语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设计中的民族特色与国际化语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代文化的趋同带来了对民族特色文化的关注。本论文就设计中民族特色和国际化语言融合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笔者认为民族的不一定是世界的,民族特色和国际化语言的运用,对设计中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设计;多元化;民族特色;国际化语言

一、设计的发展趋势――国际化、多元化

上海世博会上极具民族特色的的场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中国馆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下的,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卢森堡国家馆以 “亦小亦美”为主题下的“袖珍”的森林和堡垒造型;俄罗斯国家馆“城市与人”为主题下的,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造型……这些无不体现各民族的特色。这些民族元素即是设计元素,参与了宣传民族文化的作用,又能给人美的视觉享受。

语言是人类思想表述、情感、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任何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平面设计的语言是设计师借助一切手段来寻找一种视觉上的“参照物”,以此参照物来“传译”一种思想观念、信息、文化。

世界交流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在设计中,国际化语言和民族特色共同构成了其精神内涵与图形基础。设计师通过国际化的语言和民族特色的元素融合,推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用一种平等的对话方式向世界诠释了交流的含义。

设计国际化,也称设计全球化,是设计师在掌握不同国度、民族、宗教、哲学、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用自己的设计语言表达方式,表达具有一定民族思想意识之内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但设计师所采用的设计语言又是被世人所能正确理解,具有认知共性的,其表达的思想观念能被世界认知和接受。

设计的本土化是设计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发扬、运用和创新问题,它要求我们设计师立足于本土文化同时又要求在国际设计的对照下,设计出具有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设计。

我们深知民族特色与国际化语言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但处理好两者间的融合问题仍值得我们设计师商榷,有时民族的也不一定就是世界的。

二、民族特色设计中的国际化语言

1.刻意强调民族特色设计而产生的误读

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而精神的形成又促使了这种行为的产生。文化是精神物质化积淀之后的一种时空关系;《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曾提到“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的文化就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特征之上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因此,所谓“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指的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内涵。我们也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严格来说,民族的不一定就是世界的。有些民族文化不能代表积极的人类思想,有些民族文化的推广需要借助于一种与世界相通的共性语言才有可能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设计师在民族特色设计时所运用设计语言的不当也会造成人们对一种民族文化的误读。

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可口可乐公司也推出了它的新广告,广告的表现很具有非洲特色。广告中的人物都在做一个同样的动作,双肩颤抖,同时嘴里发出“啵乐乐乐乐”的声音。这之前,这个发声加颤抖动作已成为非洲人表达酣畅淋漓、开心激动的常见动作。对于非洲民众来说将此作为元素融入广告,的确是好的创意,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则广告在中国一播放却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对广告要传达的意思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让人摸不着头脑。究其原因是中国与非洲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又没有找到具有共性的认知切入点去表现这种民族特色。

就中国设计而言,与世界的接触交流日渐密切,如何在世界设计的大环境下真正体现出民族特色,的确值得深思。笔者认为有些设计已经让人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误读,很多民族特色的东西被拆分:几抹红,几个古老的纹样或符号被生硬用于设计中,仅仅为了追求一种视觉效果,这些不能真正体现中国核心精神和主流价值观,却让不少人对中国真正的文化产生误读。

庄子说:“道通为一。”他畅想的是一种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地沉溺与审美的情感体验,不是盲目裁切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嫁接到我们的设计中,中国的民族设计应理性地学习西方,融合古代传统,创造出宣扬中国文化精髓的设计。

2.民族特色与国际化语言的融合

笔者认为设计不仅仅要体现民族特色,也要运用国际化的语言进行表现。设计语言国际化的观念,使设计师在传达某种思想理念、信息时,必须跨越所有的时间与空间概念,消除文化间的冲突,寻求普遍性、共性语言。

西方设计由于发展早,它必定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这种“学习”不代表设计语言 “拉丁化”,更不是平面设计作品全由英文来表述,全盘接受国际化,“本土化”也不等于丧失国际化。设计语言的国际化,这一点,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日本的平面设计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感,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设计范例,是因为,面对设计语言的国际化,日本平面设计界保持冷静思考,不背离自己的文化,又探讨国际化的新语言,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

设计师在面对多元文化传统时,常会采用到比喻、双关语、象征物,这些手法也要随着不同国家的文化而变化。中国香港著名的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曾说过:“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的脸庞,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自己是中国人,这是中国的设计,我们完全可以用非常国际化的元素,符号是国际化的,可表达的思想可以是中国的,是中国的文化。”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而这种相融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把中国的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例如,他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包含了中国特有的古钱币作为设计主体,暗语货币流通之意,也包含了“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中”字凸现出中国银行的地域属性。这个标志可谓融贯东西方理念的经典之作。

因此,我们设计时把握的不仅是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将其用于设计之中,转化为一种现代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

三、结论

设计的民族特色和国际化语言问题不仅仅是设计的形式表现问题,一个民族的文化要通过设计展示给世界,实现的条件是这些民族特色要有积极的精神价值,能够采用共性的表达语言。设计没有本土化如同没有地基,会导致设计的畸形发展。国际化接轨也应是理性的精神层面的,我们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完全抹杀民族特色,走向所谓的“全球化设计”,追求表面形式的“洋化”;另一种完全走向“本土化设计”,盲目排外。设计师必须求同存异,达到全球化与民族特色之间微妙协调,摆脱狭隘的意识,用开放的心态,多元化文化共存的方式达到设计的发展。

笔者认为,中国的设计应该做到传统和现代并重,民族特色和国际化语言相融合。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才能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思想和语言形式,才能增强民族设计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及对世界的衍射力。

现代设计中,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应该既蕴涵民族特色民族精髓,又融合了强烈的现代意识,是民族特色与国际化语言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彭德.《中式批评》.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湖南

2002.5

[2]李砚祖.《设计的“民族化”与全球化视野》.设计艺

术,2006(2)

[3]孙美兰.《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简介:

许丽娟,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