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小学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以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结合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分析、阐述了如何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对促进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重视;衔接;优化;中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习生活中的一大转折点. 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小学学习习惯的滞留性,以及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抽象性增大,使得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未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它反映了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衔接自如,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笔者根据小学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现状,以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结合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实践,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探究如何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衔接上,也体现在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上. 在初一数学第一节课上,笔者告诉学生我们学数学同小学一样,不用怕,就是数域扩大了,以后我们学数学,会不断地扩大数域. 从一开始,重视消除学生心理上对中学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为学生学好中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已有的知识水平,顺应学生由小学的教法向中学的教法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学生练得较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学生练得精,抽象性逐渐增大. 目前在初中开展了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它是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将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获取新知,弘扬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团结合作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课堂组织应抓住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兴奋点多、模仿力强等特点,注意把握一堂课的前五分钟的导入时间,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扬学生勇于发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展示,学会点评. 设置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数学问题,重视组织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思考过程,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相关内容及课外练习情况.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在第7单元第1课时,结合例题:“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们既学习了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算术解法,又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笔者翻阅附近一所普通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该课时家庭练习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年级数学《每课一练》(上),发觉学生多做得很好,已初步学会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现摘录该课时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支持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以解决重要的任务或问题;应支持学生对所有问题主动解决的意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教学“五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重视新知衔接点的教学,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所谓新知衔接点,不仅指新旧概念、知识的联系点,也包括从小学到初中相关新旧技能的连结点.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间递进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是由学习者构建的,是对原有经验的一种重新组织.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掌握新知的本质.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做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重视新旧概念、技能的衔接点教学,才能把握住教学关键,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充分衔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及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既可引导学生顺当地领会、掌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又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实施了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而目前多数小学还未实施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初一新生还不会开展有效的互助合作式学习. 那么,如何重视初一新生学法上的衔接呢?

1. 合理编制导学稿,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但是在小学阶段常常不被重视,大多数刚升入初一的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 本校实施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以来,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合作编制每节课的导学稿. 突出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为目的,编制导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导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常分为复习巩固内容和导学内容两部分,突出待学新知识、新技能与已学知识、已学技能的衔接.

在编制导学稿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的数学认识需要的“衔接点”,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作业. 在“§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导学稿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笔者将上述的合作学习问题及例1问题编入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师编写导学稿时,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具有积极的思考价值. 将新旧技能的衔接内容编入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引导学生结合导学稿预习,预习之后完成每节课的自主学习部分,检查预习效果;又创设情境,通过完成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理倾向,促成学生有效预习.

2. 鼓励学生学会展示,勇于点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未注重思考,不去多想想几个为什么. 因此,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在抓好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学会点评.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采用如下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视听并用、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学生教别人,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分别约为5%、10%、20%、30%、50%、70%、95%. 可见,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理解应多开展有效的讨论与实践,树立学生“预习展示精彩”“我的课堂我展示”的学习理念,促成“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氛围. 在上述例2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点拨、追问下自主分析数量关系,深入探究,一题多解,并结合例题教学,自主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过程. 其他教学内容均由学生结合导学稿,通过自学、集体研讨或“学生教学生”解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分解教学目标,基础性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解决,中档次的问题通过集体研讨解决,最复杂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解决.

3. 严格训练,及时巩固,当堂检测,追求实效

分析小学生的书面练习,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升入初一后,教师应加强在规范解题过程上为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过程的重要性,严格训练,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作业现象.

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时的“保持”与“再现”非常重要. 及时的“保持”与“再现”就是在第一次记忆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加深理解与记忆;复习越及时,费时越少,记忆效果越好. 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高效的展示与点评,处理好激发学生展示、点评的热情与控制教学进度的关系,确保时间,组织学生当堂检测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编制导学稿、设计课堂教学,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借助模型、图示等已有知识启迪思维,并及时总结、归纳,促使学生加深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的理解,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把握“学情”,重视新知衔接点的教学,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