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娜是一个传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娜是一个传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此前,有知名媒体这样评论:娜姐,退与不退,都是传奇。9月21日,李娜在北京召开会,正式宣布退役。

李娜1982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爷爷李龙立湖北孝感人是一名体育老师,父亲李盛鹏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曾进过湖北省羽毛球队,1996年因先天性血管狭窄去世;母亲是李艳萍。李娜6岁开始练习羽毛球,她的教练发现她臂力强而建议其转学网球。于是她从9岁开始,在武汉市网球业余体校打网球。1996年李娜进入湖北省队。1999年转为职业选手。2000年与李婷搭档夺得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巡回赛女双冠军。2001年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李娜囊括女单、女双和混双三项冠军。

2011年,李娜法网封后,2014年,李娜澳网折桂。

运动员:“非典”型娜姐

李娜被人所熟知,一方面是辉煌的战绩,另一方面是在集体主义教育盛行多年的舆论环境,李娜的“个人主义”言论不亚于一颗炸弹。幸运的是,她生于这个多元的年代,骂她的人和支持她的都有,有人从她身上看到反面,而有人看到的是自己。

2011年法网夺冠后,李娜发言:“谢谢赞助商,谢谢组织者和球童,非常感谢自己的团队。”唯独没有像其他运动员一样感谢祖国,因此引起争议。有媒体曾对李娜这样张扬的个性展开攻击:“当体坛明星的个性已经让世风良俗难以包容,又有谁来约束这种可怕的任性?”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李娜曾这样说道, “当人们说我代表国家的时候,这顶帽子对我来说太大了。”从冲破体制束缚单飞到获奖感言没有感谢国家,一直以来李娜做的只是自己,“一开始,人们的期望影响了我,但我后来意识到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梦想投射在我身上。”李娜说。“我不是圣人,我也是个凡人。我有起有落。惟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真的认为我只是个运动员,只能代表我自己。”

2012年巴黎公开赛杀入八强后,李娜又说出了大实话:“我来到这里比赛并不是为了我的国家……我也知道我说了真话,很多人都会因此恨我讨厌我,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自己终于放松快乐了。”

李娜,一个非典型性中国女子。她在为自己而活,所以她用自己的才华与不羁挑战着府中一切不当家规,单飞后用“球技、果敢、率真、幽默”等特质征服着所有府邸内外之人。

单飞:“娜”式经典突破

李娜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的单飞,脱离体制束缚让她可以更好的训练和比赛。中国网球体制的改革不止有李娜一个人受益,还有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彭帅和郑洁们。单飞后的彭帅在双打获得了世界第一的排名,单打今年也打入了美网半决赛,饱受伤病困扰的郑洁成绩虽有起伏,但仍打进了2010年澳网四强。

在实行“单飞”之前,中国网球发展的需要与传统体制制约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参赛越来越频繁,利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李娜率先在各种场合“炮轰”国家队。以至于在2005年,她成了中国网球的敏感词,而回顾当时她最想要的,其实并不是单飞,而只是一个专属教练,“我需要一个真正为我着想,而不是只将很小一部分时间花在我身上的教练。”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2006年亚运会后,当李娜与国家队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妥协出来的产物,就是同意让李娜自主挑选一个国家队外的教练,对她进行单独指导。而那一次,李娜选择的就是姜山。

李娜是幸运的,在多次炮轰和协商后,网球体制的改革让她拥有了更多自,此前,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她的膝盖手术时间一直悬而未决;而为了备战全运会,她也曾被迫推迟手术时间。而这些,在单飞之后,她都可以自己做主,而更为重要的是,李娜为自己同时选择了技术教练和体能教练加入团队。正是李娜的开“单飞”之先河,才有了李娜而立之年依然怒放网坛的鲜活,也有了其他中国金花的职业新生。

体坛:“娜”是我们的希望

说李娜是中国体坛一姐是没有人会反驳的,这不仅可以以娜姐的收入做证明,也可以以央视体育频道的收视率做证明。2013年在《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女运动员收入排行榜中,中国网坛一姐李娜以1820万美元的总收入,在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期间在世界女运动员收入榜中排名第三。显然,巨大的关注度是李娜成为商业界宠儿的秘密。而从央视体育频道的收视率调查上也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时候娜姐都会是收视率的保证。

以2011年法网夺冠的那场决赛为例,全国有1.16亿人观看了李娜和斯齐亚沃尼之间的较量,收视率突破10%!虽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曾经透露,李娜比赛的收视率出现走低,但是去年的一场澳网女单决赛彻底挽回了局面,3.34%的收视率,就是李娜对于央视全程直播的回报。

如果没有李娜,曾被观众调侃为“乒乓台”的央视会播什么?2011年澳网决赛,李娜就曾拿自己比赛被央视直播的事幽默了一把:“哎哟,央视终于关注网球了。央视不每一次都放乒乓球、羽毛球吗?”

随着李娜的成功,近些年来网球巡回赛事在国内呈现井喷的趋势,尤其是在女子方面――中网升级为WTA皇冠赛事,武汉赛生生从东京赛那里抢走了“超五赛事”的地位,而深圳赛、广州赛、天津赛、香港赛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冒出来。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将举办所有级别巡回赛的国家(不包括大满贯),中国今年就承办了WTA、ATP职网巡回赛共达9站赛事。

李娜的成功甚至还使得世界重新审视亚太地区在国际网坛的地位,这是一项被欧美人统治了近百年的运动,亚洲人之前在网球赛场上取得过成功的当属凤毛麟角,即便偶尔有斯里查潘和伊达公子这样比较成功的选手,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项运动的格局。但是李娜却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今年有9项巡回赛在中国举办外,今年WTA的年终总决赛也从土耳其移至与中国渊源极深的新加坡举行;明年WTA的次级年终赛也确认落户珠海。另外还有多项WTA的125K级别大赛在中国境内正蓬勃发展,都证明了WTA已经把经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了。这与李娜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退役:她依然是我们的“娜”

喜欢李娜的原因,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有人因为李娜开创了中国网球大满贯的先河,有人因为她坎坷的经历,也有人因为她敢于挑战权威直言不讳。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娜之所以会被万千粉丝亲切的称为“娜姐”,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她真实。

在赛场上,她可以向老公姜山公开示爱,“不管你是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也曾笑言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是比赛奖金,而姜山给予她的最大帮助是他的信用卡。“我爱你”估计很多人都说过,更听说,商业体育的时代追逐奖金更是几乎所有运动员不可避免的驱动力,然而,当你从李娜口里听到这些话时,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做作,没错,这就是娜姐。

2014年9月19日,李娜通过其个人新浪微博宣布退役;9月21日,她正式召开会宣布退役消息。在李娜退役的微博发出后的4个小时里,超过8万网友留言表示对她的祝福和不舍,通过点赞方式送上祝福的网友超过13万人。关于李娜退役的话题也迅速占据微博热门话题榜头条,阅读量达到2600万。

著名演员、导演赵薇第一时间通过微博送上祝福。她转发了李娜宣布退役的微博,并评论:“新的开始,新的起点,好好照顾自己身体,开始漂亮新生活!祝福”。作为李娜的好友,赵薇对李娜的关心在微博上表露无遗。此外,陈坤、苏有朋、陈建州等演艺明星也纷纷在微博上送出祝福。

俄罗斯美女球员莎拉波娃也表示:“李娜是我最敬佩也最难对付的球员之一,她的离开令我伤心和不舍。她的退役,让我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但我一点都不开心……她的成就、她的幽默和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记忆。”

此外,大多数网友都对李娜表达了祝福和理解。“鱼要修炼成淡定女”称:“退役不是离开,李娜永远是我的偶像,哪怕我这辈子可能都学不会打网球。加油吧,娜姐!”“刘晓凯1314”也留言称:“退役的日子天天快乐,家庭幸福。”

当宣布退役后,李娜再无法将自己的世界排名提高一个名次,她的世界最高排名也将永远停留在第2上,但她在中国网球迷的心里却永远是最棒的,她独有的真性情打动了热爱网球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人重走李娜路,甚至在个人荣誉上超越李娜,但却很难做到像李娜这么真实。

李娜,在女子网球选手早该走下坡路的年龄,一次次刷新着自己的职业纪录。依性格而论的话,动不动就对记者反唇相讥的李娜,总会因此被“炮轰”,看上去好像很难被美化成一个“网坛天使”。但这些并不影响李娜成为中国体坛标志性的人物,不影响她以榜样的力量,吸引着无数青少年拿起球拍,渴望着成为下一个李娜。特立独行的李娜,似乎很难被归类,她脾气火爆,不是乖乖女,赢了球也不会说“感谢国家”,但她在网球场上的坚韧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世界瞩目的同时,足以传递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

个性李娜

一、温情“娜姐”

李娜的丈夫姜山爱开玩笑,而李娜的妙语连珠也不输给丈夫。每一次在镜头前亮相,她总能奉献几句“经典台词”。

在2011年的澳网比赛中,赛后她总会被主持人拉住。主持人问她取胜秘诀是什么,她答道:“主要靠一张信用卡。我赢了,老公就奖励我,带我去购物。”当问她如何研究对手时,她说:“那是教练团队的事,我负责回去睡觉。”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她大胆地说:“你们看见看台上穿黄色T恤的男人了吗?那是我的丈夫。我最想说,无论他是胖是瘦,是帅是丑,我都永远跟随他、爱他。”

二、开朗“娜姐”

2011年1月14日,李娜在悉尼巡回赛上获得冠军后,更新了微博:“感谢大家的支持,我要准备澳网了,希望大家一切顺利……”末了,她不忘补上一句:“我要整理包包了,姜山一点都不帮忙。唉,郁闷!”李娜微博的背景是一张自己大笑的照片,让人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个开朗的女孩。照片左下方有5个大字:满贯的突破。

三、“娜”式坚强

李娜14岁那年,父亲李盛鹏因病离开了人世。她的启蒙教练后来回忆说,李盛鹏在弥留之际写过一封信:“教练你好,由于我身体不好住院两个月,一直没时间看李娜训练,更不知道她的近况。只有她来我这里一次,我问她一次。但每次我都对李娜说,‘教练带这么多孩子,你要加倍努力’。李娜有不对的地方,请教练狠狠教育。严师出高徒,我只希望在她的身上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愿望。孩子的事就拜托您了!”2001年,李娜横扫国内女子网坛时,那位教练拿出了这封“托孤信”。李娜看罢,当场哭成了泪人。

四、“娜”式爱情

丈夫姜山曾是湖北省队的二号男单选手,实力不俗。李娜曾透露,她12岁那年,就开始暗恋这个“偶像”,经常偷偷看他打球。后来,教练让姜山带着李娜练混合双打,两人于是慢慢熟悉起来。有一年的情人节,李娜鼓起勇气倒追起了姜山,送给他一盒巧克力。

后来,李娜退出国家队,拉着姜山一起去读书,两人的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2006年1月,两个年轻人终于步入了婚姻殿堂。为了纪念和姜山的相恋,李娜在自己的左胸文上了代表他们爱情的符号――玫瑰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