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博客:师生对话的网络建构研究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博客:师生对话的网络建构研究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博客作为师生对话方式的平台,研究者们对它的应用研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博客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研究,二是教育博客促进情感交流的研究,三是教育博客提高思想教育的研究,四是教育博客应用的不足与缺陷的研究。

关键词:博客 教育博客 网络教学 师生对话

我国教育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师生对话面临的一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与个体学生自身的条件达到最佳结合。另一方面,学生面对教师产生畏惧感或依赖思想,阻碍师生交流。那么,教育博客如何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呢?教育博客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自身的条件达到最佳结合呢?教育博客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感或依赖思想,使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呢?本文通过研究教育博客,结合文献,对教育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可以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一、关于教育博客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研究

对于教师而言,教育博客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将其与教师的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以弥补课堂的不足。国内研究者甘忠伟在研究教育博客的作用时,根据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的需要,把博客自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他认为:“博客比较适合作为一个教学辅助工具,用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一些不足,使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保持教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国内研究者陈美芳和项国雄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也认为,将网络技术与课后辅导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为学生的课后巩固以及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正如国外研究者Hazel Hall、Brian Davison认为:“博客可以作为自己正确的学习工具,而不只是作为提供网络信息的一种选择。”

国内研究者黄勇、李庆明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从写作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与过程评估四个方面,论述了博客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他认为博客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能够形成学习团体,合作学习,促进个人学习交流,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并实现过程式评估。而国内研究者胡晓雯则研究了教师博客在辅助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她通过亲自尝试制作教师博客,发表博文,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课外活动;她还利用教师博客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语言环境的创设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要特点,将教师博客与高中阅读教学相融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博客在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万文龙则以测试和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对博客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论证了教育博客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他的研究表明:教育博客通过链接或添加声音和视频文件作为教学训练的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育博客增加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训练量,从而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研究教育博客的过程中,许多文献研究了教育博客在辅助教学中的表现模式。国内研究者黄新燕在研究博客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时,认为应用博客开展教育教学有多种形式,主要表现在极富个人风格的学生博客,海纳百川的教师博客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这与国外研究者Martin Weller、Chris Pegler与Robin Mason的结论相似,他们认为,博客在教育中有三个主要的(而不是相互排斥)使用功能:群体博客、学术保持博客、学生使用博客。国内外研究者都从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研究这一问题。国内研究者熊曾与唐晓勇在研究这个问题时认为,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践中赋予了博客新的内涵,不断创新博客应用的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班级管理、教学管理、专题研究、学生成长、家校沟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研究者汪基德在研究博客的教学辅时,针对博客的教育适应群体,指出“博客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它比较适合研究生教学,其教学思想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理。初步的实践表明,利用博客可以实现研究生的情景生成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协作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和开发性学习,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国内研究者易志亮则在研究中小学师生这一群体利用博客进行辅助教学中,进一步从师生个人博客和小组博客出发研究其引申的内容,他通过教育博客的个性引申了个人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通过教育博客的公共性引申了知识共享和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小组博客引申了知识共享、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在研究教育博客的教学辅中,有研究者从如何利用教育博客引导学生学习出发进行研究。国外研究者Ebner,M.、Lienhardt,C.和Rohs,M.等在研究博客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导向学习时,认为:“微博客应该被视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形式,它可以支持课堂以外非正规的学习。”国内研究者项国雄和孔利华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博客为平台,也提出利于在校大学生合作或协作学习、学习反思、以优带新的基于博客的导学制,为博客的教育应用提供了一条思路。

二、关于教育博客促进情感交流的研究

教育博客赋予教师与学生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真实世界没能达到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并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国内研究者于斌在研究博客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时,认为博客有助于师生间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和问题答疑。研究者赵可云在研究教育博客的交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时,也认为:“博客作为一种交互媒体,在师生交流的初期,由于学生作为虚拟主体存在,可以无所顾忌地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向教师呈现,对教师教学提出意见,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正确认识学生意见从而改进教学,实现与学生主体的交互。则学生逐步认同自己的老师,加深感情,进而实现从虚拟身份向公开身份的转换,通过这种交互,可以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成为教师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的依据,确定教学起点,改进教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国内研究者杨晓新、章伟民则研究了博客的特点和应用于教育中的优势,他们认为博客解决了“沉默多数”的话语权问题,构成了“蜂窝”式的学习模型,减轻了网络学习的心理负荷,博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国内研究者潘燕、郭根生在研究通过博客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时,也认为:“在博客中,教师、学生和学习伙伴是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的,这意味着三者之间是平等而关联的,没有什么绝对的权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亲身经验占主要位置。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同样在所有评价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这种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达到‘推心置腹’的境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学生也可以从这种对话中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更具有方向性。”赵可云在讨论对话中的权威这个问题时,认为:“教师博客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除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沟通外,更多的包涵了感情,更具有人性化。”

国内研究者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等通过研究博客的起源、特征和分类,分析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介绍国外博客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情况,说明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他们认为通过教育博客可以过滤信息,提供学习的丰富情境,提高学生的媒体文化水平,鼓励参与者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提供对信息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协作。研究者白雪杰在研究教育博客的影响时也认为:“教师博客是教师敞开的个人日记,教师不仅仅在其中记录着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让学生成为了自己日记中的参与者和主角。在教师博客中,学生把自己的心事说给老师听,老师也通过这个平台传达着对学生的期望和爱。师生关系因博客而美丽,学生因从博客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而快乐地成长着。”

三、关于教育博客提高思想教育的研究

学校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因此,如何将教育博客应用到学生思想道德工作上也是研究者的关注点之一。国内研究者付鹏从“博客”在实际运用中对教师、学生的作用及其对教育系统本身的影响,分析了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的重要性,得出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是非常必要的,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及其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博客”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和问题答疑,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利于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国内研究者宋雪飞在讨论博客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一问题时也指出,通过建立同学录类博客、建立教师博客、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来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庞丹、杨连生认为,辅导员博客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其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国内研究者曹凤燕在研究利用班级博客进行道德教育时认为:“利用班级博客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德育的时空场域,有利于在真实的道德事件体验中培育品德,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和真诚对话,有助于学生在同龄群体中开展自我教育。”国内研究者丁璐在研究这个问题时认为:“在博客平台上,师生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成为朋友,在互相尊重、坦诚倾诉、引导鼓励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思想教育工作加以延伸和扩展。”国内研究者管士亮在研究教育博客时也指出,教育博客让教师与学生记录生活的事件,是他们反思与改进自我的相对独立的平台,他认为:“通过博客可以对学习进程进行记录,对于学生来讲,这样的电子档案非常有助于‘自我反省’,更及时地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或由教师做出方向性的引导。”

四、关于教育博客的不足与缺陷的研究

教育博客对教师而言具有辅教学的益处,但是,它也引发了各种隐性或者显性的问题。国内研究者文继奎在研究博客的辅作用时,认为:“博客仅仅是一种技术媒体,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教育性的而非技术性的,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指出博客教育应用存在二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求具备上网的条件,二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博客,对不能方便使用博客的学生将产生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国外研究者Hyung Nam Kim在研究博客应用存在的问题时认为,许多教育者试图在教育背景下推行博客,以提高师生间的交流环境,甚至用博客代替传统的计算机通信媒介,应该通过考虑用计算机媒介通信来全面开发教育博客的作用。研究者Ying Xie、Fengfeng Ke与Priya Sharma在研究博客的应用时对40个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大学本科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反思水平随时间发展有重大提高,但同龄反馈对学生反思的技巧有负面影响。

有研究者研究博客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情况时,也发现教育博客存在的不足。如国内研究者李会缤从小博客的角度出发,认为青少年“博”并快乐着,他还指出网络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对小博客无需大惊小怪,小博客需要引导和监管。国内研究者王晓樱、薛冠元、张义冉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也认为:“儿童博客的出现,无疑为青少年倾诉感受包括烦恼增加了渠道。”但也有教育专家提出,博客低龄化,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挑战,并不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国内研究者傅劲则研究了博客给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带来的影响,他认为博客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大学生的“三观”产生倾斜,冲击大学生传统伦理观,影响大学生道德素养,挑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降低大学生心理素质。正如刘海谈到的,在教育博客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正确处理好它的数量和质量、原创和转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

五、关于教育博客研究的新方向

对教育博客的研究应该扩大研究视野,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很多研究者只从单一视角研究教育博客,而只有从教育学、心理学与管理学等多学科视野来审视师生对话在教育博客中的构建,才能真正做到研究的全面化、立体化,才能使研究的理论分析更为透彻,而且使师生对话在教育博客中的构建建立在由多学科理论作为支撑的坚实理论平台上。

参考文献:

[1]甘忠伟.博客在教育传播学课程中的使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02):85-87.

[2]陈美芳,项国雄.Blog在课堂教学辅导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02):30-32.

[3]Hazel Hall,Brian Davison. Social software as support in hybri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value of the blog as a tool for reflective learning and peer support. 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07,163-187.

[4]黄勇,李庆明.浅谈博客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10):172-173.

[5]胡晓雯.利用教师博客辅助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6]万文龙.教育博客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98-100.

[7]黄新燕.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5(10):28-29.

[8]Martin Weller,Chris Pegler,Robin Mason.Use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on an elearning course.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8,2005,61-71.

[9]熊曾,唐晓勇.教育博客的创新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09):57-60.

[10]汪基德.基于博客(B10g)的研究生远程教学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1):9-13.

[11]易志亮.博客及其引申的知识管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1.

[12]Ebner,M.,Lienhardt,C.,Rohs,M.,Meyer,I.Microblogs in Higher Education–a chance to facilitate informal and process oriented learning. Computers&Education(2009),doi:10.1016/pedu. 2009.12.006

[13]项国雄, 孔利华.高等教育中基于博客(Blog)的导学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31-35.

[14]于斌.Blog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45-47.

[15]赵可云,网络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6.

[16]杨晓新,章伟民.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06):47-50.

[17]潘燕,郭根生.浅析博客运用于Webquest[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19-120.

[18]陈向东,王兴辉, 高丹丹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 2003(03):17-21.

[19]白雪杰.从隐匿到彰显——基于教师博客的教师文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7:1.

[20]付鹏.对创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Blog)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4.

[21]宋雪飞.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8):47-48.

[22]庞丹、杨连生.高校辅导员博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70-71.

[23]曹凤燕.班级博客: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天地[J].教育导刊,2007(10):14-16.

[24]丁璐.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21.

[25]管士亮.基于博客(Blog)技术的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简析[J].教学与管理,2005(12):95-96.

[26]文继奎.教育博客运用的现状与反思[J].教育导刊,2006(01):61-63.

[27]Hyung Nam Kim. The phenomenon of blogs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 blog use in educational puters&Education,51,2008,1342–1352.

[28]Ying Xie,Fengfeng Ke,Priya Sharma.The effect of peer feedback for blogging on college students'refl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1,2008,18–25.

[29]李会缤.小博客让人欢喜让人忧[J].上海教育,2004(05):15-16.

[30]王晓樱,薛冠元,张义冉.引导儿童“健康博客”[J].上海教育,2006(02):17-18.

[31]傅劲.博客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07:1.

[32]刘海.对当前中学政治教育博客建设现状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31-34.

作者简介:

谢晓洁(1982— ),男,汉族,广东揭阳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赵静(1983— ),女,汉族,辽宁绵州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