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请放慢脚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请放慢脚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两则寓言。

寓言一:我牵蜗牛去散步

有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 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而已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

寓言二:蜗牛牵我去散步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我牵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那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我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地向另一个“驿站”爬去了……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细细品味,还颇有启示: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似乎对“快”情有独钟,出行坐快车,饮食吃快餐。在课堂上,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教师们步履匆匆:教师不给学生完整的读几遍书的时间,导入新课、检查完字词之后,就开始直奔重点深入研读;刚提出一个问题,就马上请学生讨论或是直接回答,不给学生丝毫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刚有学生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就立刻进行下个环节……老师们总希望自己的课堂环节紧凑、学生收获能立竿见影,可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微。

著名教育家张文质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慢的艺术。所谓“慢”,是指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运行的节奏,给足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意识地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张弛有度,慢一点推进教学流程,期待学生的精彩生成。

一、慢一点,追求读中自悟的精彩

课堂上,老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提到朗读,一部分同学永远低着头,一部分同学“翘首企盼”着其他同学,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而且每次都是几张老面孔)举起手。齐读时,更是面无表情,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恐怕与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密切相关。有感情朗读课文和感悟文本是语文课堂“语文味”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学科本质特点的外在表征。同时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读中悟,悟促读”。如何有效地结合两者,这里我想结合这样两个教学片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记得有位青年教师曾经这样指导学生朗读《与象共舞》中的一个片段:

(生自由读第五段,感受人和大象之间和睦相处)

师:读了这一段,你能说说此时此刻,“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

生:我一定非常开心。

生:人和大象一起跳舞,一定都很快乐。

师:是呀!你能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好这段话吗?

(指名个别读。)

(生齐读。)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朗读训练,王崧舟老师却是这样指导的。

(在欢乐的音乐中,生齐读第五段)

师:孩子们请你特别留意大象跳舞的动作,你仔细看一看,随着音乐的节奏,大象时而――

生:摇头晃脑

师:时而――

生:踮脚抬腿

师:时而――

生: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

师:时而――

生:长长的鼻子在空中飞舞

师:没错,就是这样的节奏,就是这样热烈的气氛。再读一读,放开声音读。

(生齐读,师纠正,按自己的节奏读)

师:来,读一读,读出欢乐读出热烈,读出舞蹈的节奏。

(生读)

师:好,孩子们,我们一起来。

……

师:多么欢快的舞蹈,多么热烈的气氛啊!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就在东巴乐园,此时此刻我们就是观众,我们就是舞之蹈之的每一个人,请把带有符号的词语换成我们。谁来?

(生读)

师:记住,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人群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人群!来,我们一起和大象舞之蹈之!

(生齐读)

师:多么热烈的气氛,多么陶醉的场景啊!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就在东巴乐园,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一头舞之蹈之的大象。请你记住,我们就是大象,我们就是陶醉其中舞之蹈之的象群,请把带符号的地方读成我们,谁来读?

(生读)

师:还有谁也想成为我们,还有谁也想成为大象?来!我们站起来,用自己的动作,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和大象舞之蹈之。此时,舞蹈的我们来读这段话。

(生读)

师:你听!舞之蹈之的观众在对大象说,朋友,朋友――

生:我们一起来舞之蹈之吧!

师:你再听,舞之蹈之的大象在对观众说,朋友――

生:好,我们一起来吧!

师:好,我们一起来舞之蹈之。

(生读)

请坐,孩子们。你们想一想,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舞之蹈之的大象和舞之蹈之的观众还有距离吗?

除了身体,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距离?

生:心灵。

师:心灵也没有距离!还有什么也没有距离?

生:友情。

师:友情没有距离!这叫――

生:亲密无间

师:亲密无间,好一个亲密无间!是的,所以你们想一想,此时此刻,在舞之蹈之的观众眼中,大象不是大象,大象就是――

生:我们自己。

师,所以你们再想一想,在舞之蹈之的大家眼里,观众还是观众吗?

生:不是,观众就是大象。

师:没错,孩子们,这就叫人象之间――

生:没有距离,

师:这就叫人象合一,正如作者所说,那真是天地间的美妙奇观,那真是匪夷所思的天作之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这与象共舞的美好奇观,再一次感受这人象合一的天作之合,预备读。

(生读)

师:毫无疑问,我和你们一样,陶醉在与象共舞之中了。

前一位教师或许是因为对文本解读不够,抑或是为了节约时间,总之,在指导这一充分体现人象和谐的段落时,她走得有点快了!相比之下,王老师没有吝惜时间,整堂课,他果断地把前几段的讲授压缩了,而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的不同情境中让学生反反复复地朗读,可谓读到了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作者的心中,学生对“人象和谐”自然有了真真切切的感悟。

也许在老师看来,课上让学生朗读太“浪费”时间,其实不然,所谓的没有时间,只是将时间浪费在无效的内容分析和你来我往、价值不大的师生问答上。

慢一点,看似“浪费”时间,收获的却是学生独立的感悟。

二、等一下,期待花香满园的精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非常及时地给予评价,学生刚回答出问题,老师就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做法看似环环相扣,但有时也会限制其他学生的思考。

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等一下,让大多数学生跟上思考的节奏,或许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教《落花生》一文时,在做课堂总结时其中一个环节是这样进行的。

师:《落花生》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叫有用的人?

(很多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那些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别人作贡献的人,就是有用的人。比如清洁工、老师、医生、消防队员等。

师:(高兴地)非常正确,你说得真好,与老师的想法一样,请其他同学再来谈谈。

可是出现了令老师意料之外的状况,本以为会有更多小手举起来,可是,连刚才高高举起的手也都不见了,课堂上鸦雀无声。面对突然冷场的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竟有些不知所措了。

这种情况,会经常出现在一些课堂上。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教师过早地对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了终结性评价,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这一环节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师:《落花生》这篇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叫有用的人?

生:(回答的内容与上面一样)

师:这是你的答案,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其他同学纷纷发言)

师:这么多的想法,有的连老师也未曾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

提出“等一下”的思考,就是希望我们在课堂上,不要对学生的发言急于做出评价,应该激发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即使他们的发言有错误,也不要急于一棍子打死,要灵活地引导、点拨。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对自己预设的答案要进行多维度思考,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展示的空间,往往会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就如同“雪化了是什么?”的答案,“水”是正确的答案,“春天”是有新意的答案。而“等一下”,课堂上这种充满新意的答案是可以经常收获的。

“等一下”,慢的是课堂的节奏,收获的却是学生独特的思考。

当然,语文教学也不能没有紧迫感,在关键时刻,也需要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在“非紧急”时刻,不妨慢一点、等一下,放慢脚步,是教育规律使然,也是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有了这样的眼界和境界,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就会欣赏到教育之旅的无限风情。慢,不是拖沓,不是时间的无端损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节奏,是张力,更是艺术。

让我们放慢脚步,和蜗牛一起走!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