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康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康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李康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位在骨属肾,主要以正虚为主,外邪乘虚入侵,致经络气血凝滞,筋骨、关节不利,以致拘挛痿弱不用。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总结李康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治疗;经验;中医药;中医师;李康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1.0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脊柱旁软组织,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而造成患者终身残疾[1]。初步调查显示,我国AS患病率高达0.3%,男女之比为2~3∶1,女性多发病缓慢[2-3]。该病好发于青年人,发病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和8岁以前发病者较为少见,常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

该病属中医学“大偻”“骨痹”的范畴。目前西医治疗AS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或控制炎症,但长期服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副作用大[5]。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李康教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30余载,在诊治A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有很多关于“痹证”的论述,在《济生方》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皆因体虚,腠理空虚,感风寒湿之气而为痹也。”《素问》指出:“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李康教授认为,AS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总不外虚、实两端。并指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正虚为主,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入侵,致经络气血凝滞,筋骨、关节不利,以致拘挛痿弱不用。病位在骨属肾,主要为督脉、足少阴、足太阳循行所过;在临床上常依据感受风、寒、湿、热诸邪的偏重及体质的差异,将AS分为不同证型。由于四邪均可引起气血不畅,故瘀也为各证共同的病因病机,也与20世纪80年代初娄多峰教授提出的“虚邪瘀”观点一致[6]。

2 辨证论治

对于该病急性期的治疗,李康教授强调急则治其标,根据临床辨证施以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及化痰活血祛瘀等治法为主,兼顾扶助正气;缓解期则以扶助正气为主,辅以祛邪;临床常分为风寒湿痹型、湿热内蕴型及正虚血瘀型3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2.1 辨证分型

2.1.1 风寒湿痹型 症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晨僵不适,常伴有沉重感,活动后减轻,劳累后加重,甚则脊柱活动度减少,或合并外周大关节(如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恶寒发热或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受凉时疼痛较剧;舌淡、苔白腻,脉沉或沉细或沉弦。治宜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止痛,以自拟经验方痹1号加减。基本方:羌活15 g、独活15 g、千年健15 g、威灵仙15 g、乌梢蛇10 g、当归15 g、延胡索10 g、蜈蚣3 g、苍术15 g、白术15 g、制川乌4 g、白芍15 g、桑寄生10 g、陈皮10 g、甘草6 g。方中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乌梢蛇、蜈蚣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疏散十二经之风邪;川乌温经散寒,是治疗关节疼痛之要药;配用当归、延胡索、白芍养血活血、止痛之品,其

用意有二:一为痹者闭也,诸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每致瘀阻; 二为当归、白芍还可以制约诸热药之燥性,以防耗伤阴血。苍白术、陈皮、桑寄生等药物健脾理气、补肾、不忘祛邪扶正。对于畏寒肢冷、肾阳已虚者,加熟附片、桂枝等。

2.1.2 湿热内蕴型 症见:腰骶、脊背及骶髂关节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外周关节红肿、疼痛,皮温较高;关节僵硬不适,屈伸受限,夜间尤甚,可伴有全身发热,或高热、疲倦,身重发热,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或濡数。治宜除湿清热、活血通络止痛,以自拟经验方痹2号加减。基本方:秦艽15 g、木防己15 g、黄柏15 g、知母15 g、当归20 g、土鳖虫10 g、苍术10 g、制川乌4 g、生地黄15 g、忍冬藤15 g、香附10 g、石斛15 g、甘草6 g。方中秦艽、防己、制川乌等药物具有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止痹痛之功效;黄柏味苦燥湿,性寒清热,与苍术相配增强除湿清热之力;忍冬藤味甘性寒,既能清热又能祛风湿除痹;当归、土鳖虫等药物补血活血止痛,具有“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意;热之所至,其阴易伤,故配以生地黄、石斛、知母相须为用具有滋阴清热之功。《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地黄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除痹。”并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活动期若邪热炽胜,加水牛角、石膏以清热泻火;湿滞较重者,加薏苡仁、泽泻之品;邪热郁久伤阴者,可加玄参、麦冬、石斛之类;久病入络,脉络痹阻不通者,可加土鳖虫、全蝎、蜈蚣、僵蚕等。

2.1.3 正虚血瘀型 症见:脊柱、腰髋或尻尾部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甚则活动受限;或脊柱关节周围皮肤色暗,按之坚硬;周围关节肿胀变形、肌肉萎缩,或刺痛或木痛,或颜面虚浮无华、体质瘦弱;或畏寒肢冷,疼痛遇冷加重,得温痛减。舌淡或暗、苔白,脉细或沉细或弦涩。治宜扶正祛邪、活血通络,以自拟经验方痹3号加减。基本方:黄芪30 g、独活15 g、鹿角胶15 g、桑寄生15 g、制川乌4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当归15 g、骨碎补15 g、土鳖虫10 g、蜈蚣3 g、甘草6 g。方中鹿角补督脉、壮六阳、生精益髓、强筋壮骨,骨碎补入肾补肾、行血疗伤,桑寄生补肾壮腰,强健筋骨,独活辛散通络、祛风胜湿、除痹止痛,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滋补肝肾之阴,充分体现了名医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思想;痹证日久,痰瘀痹阻,经脉不达,即所谓“久痹多瘀”,轻则疼痛不移,重则关节变形,故配用土鳖虫、蜈蚣等虫蚁搜剔之品,李康教授认为虫蚁搜剔之药可穿透筋骨、通达经络,破瘀消坚之功远胜草木之品。

2.2 中药外治 李康教授非常重视该病的中医药外治法,常在上述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自拟外洗合剂0号方蒸热外敷患处,能达到迅速止痛、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基本方:川乌10 g、草乌10 g、制乳香15 g、制没药15 g、红花20 g、当归20 g、牛膝15 g、土鳖虫10 g、川续断10 g、桑寄生15 g、补骨脂15 g、千年健15 g、威灵仙15 g、羌活15 g、独活15 g、宣木瓜15 g、伸筋草20 g、桂枝20 g、细辛3 g、甘草6 g。用法:将上述药物粉碎成粗面,装入布袋中,蒸热后外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0 min(注意勿烫伤皮肤)。外治方中川、草乌为治疗顽痹、 关节疼痛麻木之要药,红花、乳香、没药、土鳖虫等药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川断、桑寄生、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威灵仙、羌活、伸筋草、木瓜等药物祛风行气、通络止痛,加上桂枝、细辛温经散寒,使全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之功效。

2.3 其 他 李康教授认为,疾病活动期需要综合治疗,非一方一药所能获效。在服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中药之剂的同时,需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对于停用激素的患者,加穿山龙、萆等,可明显缓解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加用淫羊藿、炙蜂房等,提高患者抵抗力。通过上述辨证施治,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目的,有时红细胞沉降率(ESR)下降之快出人意料。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23岁,2012年9月22日初诊。患者脊背部僵硬伴腰骶部疼痛1年,加重2个月。近2个月来脊背部僵痛日益加重,屈伸不利,夜间甚,晨僵。到当地医院检查,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模糊毛糙,伴局部虫蚀样改变,提示强直性脊柱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未系统治疗。刻下见腰脊疼痛,夜间加重,晨僵,双侧“4”字征(+),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查HLA-B27(+) ,

ESR 57 mm・h-1。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为大偻(辨证为湿热内蕴型)。治宜除湿清热、活血通络止痛,给予痹2号加黄芩10 g、薏苡仁20 g。每日1剂,水煎服。并给予外洗合剂0号方蒸热外敷患处,坚持适当功能锻炼。

2012年10月25日二诊,患者脊柱僵硬、腰骶部疼痛等症状渐减,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细。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无明显异常,C-反应蛋白22 mg・L-1,ESR 18 mm・h-1。

上方去黄芩,加炒白术20 g、厚朴10 g、砂仁10 g。60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6日三诊,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稳定。将上方加黄芪20 g。15剂,制成水丸,每次10 g,每日2次。药后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

4 参考文献

[1] 李坚,李满意.娄玉钤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

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55-57.

[2] 王笙,曾臻,段振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5):384-387.

[3] 杨媛媛,王庆文.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研究进

展[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0):1308-1312.

[4] 刘益臻,何羿婷.何羿婷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简介[J].新中医,2012,44(3):152-153.

[5] 陈月月,汪悦.阳和汤加减调节强直性脊柱炎T 细胞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探讨[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0):23-28.

[6]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收稿日期:2013-09-18;修回日期;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