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盐源县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火焰苞、灰苞、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达30%。因玉米丝黑穗病危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一、发病原因及分析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原因是担子菌亚门中一种真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以及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发病程度首先决定于土壤中菌量和寄主的抗病性;在种植感病品种和土壤菌量较多的情况下,播种到4~5叶期间的土壤温湿度(土温又主要决定于播期)便成为决定病菌入侵数量的主导因素;此外,整地播种质量也有影响。
1.土壤温湿度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的土壤温度为15~30℃,以25℃最适,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时发病率最高,含水量过低、过高均不利于侵染。
2.土壤带菌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3~4年。土壤菌量决定于耕作栽培制度和推广品种的抗病性,高度感病品种春播连作,土壤菌量就会迅速增长。
3.肥料带菌用带菌的秸杆饲料喂牛等大牲畜,丝黑穗病菌的原垣孢子经牛的肠胃后仍可存活,致使牛粪带菌,用带菌的秸杆沤粪,未经充分腐熟时,孢子仍能存活。
4.播种时期和播种质量不同播种时期和栽培方式相比较,早播病重,迟播病轻;冷凉地区此病较重,播种时整地质量好的病轻,播种浅的比播种深的病轻。播种时低温加重侵染,其原因在于拉长了玉米出土和幼苗发育初期这个易感病阶段,给病原菌创造了更多的侵染机会。播种时土壤墒情差,病菌易侵染,播前整地质量差,由于整地粗糙,失墒快,导致墒情不足,土壤偏干,利于病菌侵入。根据本县气候条件,玉米播种适宜时期可选在3月中下旬,早播增加感病机会。
5.种子条件
(1)种子质量本身带菌,种子发芽势弱,发芽率低,陈年种子或亲本抗病性衰退的种子,病原菌易侵染。
(2)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如凉单4号、、雅玉等均不抗丝黑穗病,是病害严重发生的基本因素。
6.人为因素
(1)药剂拌种未能坚持2004~2006年连续2年大面积应用三唑酮拌玉米种子,丝黑穗病发病率由15.3%下降到4%以下,但之后未能坚持药剂拌种这一有效措施。
(2)病株处理不能彻底,方法不当有的农户未能及时拔除病株,有的农户把拔除的病株随意乱放在田边路边,有的垫入牛栏,部分农户只注意了拔除发病雄穗而忽视了发病的雌穗,增加了田间菌原量。
1.提高种子质量选用抗病品种,如华试1号、2号、豫玉22号、川单418、元玉508等。
2.实行轮作重病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与蔬菜、马铃薯、大豆等作物轮作倒茬。
3.施用无菌肥不用带菌的玉米秸秆作饲料,施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料。
4.及时拔出病株,减少菌源在玉米生长期,无论是苗期,中期,还是抽穗后都要勤检查,及时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力争在菌源未扩散前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玉米收获后对病残组织也要及时处理,压低菌源。
5.精耕细作,适时播种创造有利幼苗出土的条件。
6.药剂防治坚持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可用12.5%的烯唑醇WP(速保利)按种子重量0.2%的用量拌种,也可用15%三唑酮WP(粉绣宁)或50%甲基硫菌灵WP(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效果均较理想。
(通联: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农业局6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