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邯郸市青年超重、肥胖分布特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邯郸市青年超重、肥胖分布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邯郸市青年人群按性别、年龄阶段和工作种类等分类标准对其超重肥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邯郸市青年居民超重、肥胖分布特征,为指导邯郸市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肥胖发生发展,减少肥胖引起的继发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青年 超重 肥胖 分布特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肥胖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问题。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许多过去由人亲自去做的事情逐渐转变为由机器去做或遥控控制,体力劳动的时间和强度急剧下降,尤其是青年人不注重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导致肥胖的几率越来越大,超重和肥胖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本研究通过分析2010年邯郸市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的测试数据,对影响超重、肥胖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邯郸市青年人群中超重、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指导邯郸市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肥胖发生发展,减少肥胖引起的继发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象:依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邯郸市青年居民应检总人数864人,其中男441,女423。年龄组按5岁一个间隔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测试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派生指标:体质指数(BMI)、腰臀比。

超重和肥胖判断标准:24 kg/m2≤BMI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工作种类超重、肥胖人群的分布特征。根据超重、肥胖判断标准筛选人数,分别计算各年龄段和各工作种类的超重、肥胖人群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性别分别进行比较。男女腰臀比指标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邯郸市青年总体超重、肥胖现状

男性超重率为17.4%,肥胖率为6.4%;女性超重率为10.8%,肥胖率为2.7%。表明,男性超重、肥胖率均明显高于女性。青年女性体重过轻者高于男性。分析其可能原因是青年女性更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如仪表、身材等,经常有意识的进行节食控制体重所致。部分女性由于走进防肥减肥的误区,致使体重出现过轻现象。

2.2 邯郸市青年不同年龄阶段超重、肥胖现状

数据显示,男性超重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始终呈现上升趋势;男性肥胖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30-34岁年龄段达到最高,到35-39岁年龄段又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处于近中年年龄段的男性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较大,工作强度较大所致。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均随年龄增长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25-29岁最高。分析其可能原因是此年龄阶段多为女性生育哺乳期,为使胎儿保证充分的营养致使自身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减少所致。

2.3 邯郸市青年不同工作种类超重、肥胖现状

数据显示,男性超重、肥胖率以农民最高,城镇非体力人群次之,城镇体力人群最低;而女性则是城镇非体力人群最高,农民次之,同样以城镇体力人群为最低。这与一些文献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当今农村发展较快,农民经济水平和膳食结构较以往有较大改善,经调查邯郸地区农村部分耕用土地承包给土地开发商进行统一耕种,农民只收取租赁费用而不亲自耕种,体力活动大量减少且缺乏体育锻炼意识致使超重和肥胖率升高。而城镇体力劳动者多从事一些强度较大的工种,如建筑工、车间工等,使得体力活动过多而导致超重、肥胖率较低。另外也有文献报道和本研究结果相反,BMI值城镇非体力男性高于农村,农村女性最高[2-4],这可能由于样本选取局限、地区发展差异或随着社会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转变的原因。

2.4 邯郸市青年不同性别腰臀比结果比较

数据显示,青年男性腰臀比均显著大于女性,表明男性肥胖属于向心性肥胖,脂肪多堆积在腹部,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女性肥胖属于离心性肥胖,脂肪则主要分布于臀部及四肢,这种脂肪分布的性别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5]。

3 结论

邯郸市青年人群超重、肥胖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青年女性超重、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农村男性和城镇非体力女性具有较高的超重、肥胖率;男性腰臀围比指标显著高于女性。超重肥胖已成为邯郸市普遍存在的、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预防与控制超重肥胖及其低龄化转移应成为邯郸市防治肥胖引起的继发性慢性疾病的重点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 栗华,王丽娜,朱俊卿,等.2004年河北省城乡成人体质测量指标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14(4):250-253.

[2] 张素珍,陆大江,陈文鹤.上海市城乡60~69岁老年人BMI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5,24(1):60-62.

[3]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3(1):11-16.

[4] 陈玉娟, 贾富池,何玉秀等.石家庄市成年人超重、肥胖分布特征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0:8174-8177

[5] 潘建武,颜世刚,刘智丽.四川省老年人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12-314. [1] 李翠霞.广西三市县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05,11(11):1778-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