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控制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之中,严重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本文在研究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及成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加强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激励相容;博弈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概述

当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改革形式的多元化以及财政金融政策的重大调整等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骤然加大,银行道德风险案件频发,防范金融风险的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深入研究道德风险的特点和成因,构建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委托-理论,道德风险指拥有和支配更多信息但属于风险规避者的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拥有不完全信息且须承担风险的委托人利益的风险。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就是商业银行有关当事人签约后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为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而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旦变成现实性,就会发展成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乃至金融腐败和犯罪。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可能来自于:1委托人和人之间目标函数的差异;2人的不诚实(如贪污、欺诈等);3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或不对称的信息。一般来说,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内在动因是商业银行及其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动机,信息不对称、不完善的银行制度及由此产生的不完全契约是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外在条件。

道德风险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委托-关系中,当事人之间获取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整。当监督成本超过监督收益时,在获取信息方面占优势的一方(即人)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监督不到位情况下采取不利于他人(即委托人)的行动,侵占他人(委托人)的利益。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总行、到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形成了多级的委托-关系,并呈现一个委托人对众多人的委托-格局。在这条冗长的委托-链中,在信息不对称的加剧,管理效力的递减,风险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管制度缺损等情况下,作为各级人的银行从业人员,可能利用获得的一定控制权及自己的信息优势,摆脱所有者控制,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导致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

二、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员工职业操守出现问题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由于贪婪无度,私欲膨胀, 陷入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之中,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不屑一顾。当现实条件和自身条件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实现个人目标时,部分意志薄弱的员工容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人生观、价值观迷失,个别员工逐渐背离了应有的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道德观念,违反规章纪律经商、赌博,甚至内外勾结,铤而走险,将作案目标瞄准银行本身。

(二) 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反馈失灵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道德风险源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具体来说,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经济主体一方拥有信息,而另一方不拥有信息或拥有部分信息,当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给信息劣势带来伤害和损失的可能,由此产生了道德风险。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分散在工商、税务等机构的个人或企业信息不能及时地反馈到银行,这样银行可能会做出不正确的决策,最终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三) 银行内控机制的失灵

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部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制度不健全、职能不够清晰、信息不能共享、对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以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等等。银行虽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并没有真正按规章制度去做,有了这个规章制度,并不能保证不出问题,而是通过制度的制约少出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有效地把风险控制到最低。银行的内控制度通常都是事后控制,内部监督多是合格性审查,一般是发现问题了才进行清查处理,助长了道德风险事故的发生。

(四) 银行激励机制不健全

委托理论的目标,就是为委托和人之间提供一个风险、收益和动力相分享与承担的制度。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经营者往往通过工资、奖金、股权、退休金计划等利益的获取得到激励,不仅有短期的,又有长期的报酬激励。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者除了工资和一定的奖金外,其余的物质利益比较少,甚至是受到限制的。与银行所具有的风险企业性质不一致的是,商业银行经营者的收入水平往往不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现在的银行经营是人人有指标,既有存款指标,还可能有贷款指标,可以说是指标决定机构和个人的命运。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从业人员都要想方设法完成任务,有的人完不成任务,又不甘心就这样下岗,只好弄虚作假,甚至可能银行和企业合谋,骗上级行;或者是通过高息或变相高息揽储,对大客户低成本放款,给银行带来道德风险。

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一)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思想、法制、职业道德教育

在健全岗位制约机制的同时,须进一步加强以培育员工奉献精神为重点的政治思想工作,既要加强遵纪守法、反腐倡廉、案件防范等系统性教育,又要积极开展全行性的规章制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员工头脑中牢固树立起合法经营,合规操作的经营理念,坚决杜绝以人情、信任、情面代替制度现象的发生,在银行的日常工作中,注意对员工道德伦理意识的正确引导,从思想根源上杜绝道德风险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内部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实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

在加强外部监督方面,应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同时,对骗取银行信誉、逃废银行债务的客户定期公诸于众,增加商业银行对“社会人”的了解。

(三)要完善银行内部规章制度

银行要组织职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 使职工真正懂得自己的岗位职责,增强其自律意识;对重要岗位实行双人双职、岗位轮换,以消除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减少其作案时机;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各部门之间因业务交叉、职责不清、不规范操作造成的事后扯皮、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要建立全面的责任追究制,银行根据每一类业务的操作规程,明确划分每个操作环节应承担的责任,对不同违规行为,有不同的处罚办法;要建立重点人员的道德风险档案管理制度,对主要人员要建立独立的档案,长期跟踪,直到不再担任中高级管理职务。对其任职期间的成绩和违规、违法行为进行详细登载,作为对其考评的依据;对待出过道德风险事故的员工,应视情况给予降级、换岗调整、重新培训甚至辞退等处罚,不让他有侥幸心理,再次发生道德风险事故。

(四)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

我们假设博弈双方是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其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不具有准确的信息,信息是不完全的。在银行经营体系中信息是不对称的。经营者具有银行的内部信息优势,所有者无法观察到经营者的努力程度选择,但可以观察到银行的收入水平。根据所学经济学理论,人会做出理性选择。因此博弈双方都能够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做出实现自己决策目标的最优理性选择。

根据陈学彬,张文《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中的激励模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这对于商业银行完善其激励约束机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商业银行应根据经营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励水平和激励方式,特别应该注意对于经营者的长期激励。

3、建立合理的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应该将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统一纳入对经营者的激励考核体系。

4、对国有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淡化行政级别和行政待遇,逐渐转向经理职业化。在收入分配上,可以探索实行年薪制、期权收入制(部分收入远期支付制度)和补充养老金制度等多种方式,强调收入状况与绩效和贡献大小相挂钩,拉大收入差距,解决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矛盾,从上而下彻底打破传统的“大锅饭”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学彬:1998.《宏观金融博弈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曹元芳、王若平,2006. 国外对金融道德风险研究的前沿理论及防范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6):70-74

3、 La Porta,R.,Lopez- de- Silanes,F, Shleifer , A.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banks [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265-301

4、功琦,2009b.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表现、成因与治理[J]. 银行家,(6):72-74.

5、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树浩. 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看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J]. 现代商业,2008(27).

7、宋立,王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J ] . 宏观经济管理,2009(1).

8、许国平,陆磊.不完全合同与道德风险:90 年代金融改革回顾与反思[J].金融研究,2001,(2):28- 41.

9、杨飞 防范银行员工道德风险[N].金融时报,2007(2):02-09

10、杨达远,200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