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套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经验,提出来供大家共勉。

语文阅读能力,要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来培养。离开了学生的阅读训练过程,能力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书,会读书。我们指导学生“会读书”的方法可以归纳如下:按“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顺序解读课文。首先根据文体特点,从题目、开头、结尾和关键句、段入手,整体感知,生疑发问(而且要求问题能够带动对全篇的解读),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再运用探究的成果,结合生活实际,解答初读时尚未解决的疑问和学习过程中新生成的疑问。下面结合“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来谈一谈这种方法的运用。

(一)设疑自探。这是该模式的自主探究阶段。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自学探究,尝试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阅读训练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探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三疑三探”模式反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干预和学生交流,目的就在于还学生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阅读过程。学生在充分阅读探究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下步“解疑合探”时的讨论才会落到实处。大可不必非要在这时让学生去“碰撞思维的火花”。自主探究阅读过程要靠问题来引领。钱梦龙和魏书生都善于用一两个问题来带动全文的解读。我们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时经历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我们先是用“自学指导”来引导学生自探,这是“扶”。后来让学生自己设疑,师生共同梳理为“自学提纲”;以此引导学生探究,摆脱外来的羁绊,这是“放”。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且体现在发现问题上,而且“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

(二)解疑合探。这是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解决疑难问题的环节。我们觉得它的操作方法非常简明:首先检查,不会的学生讨论,仍解决不了的教师讲。在检查别强调关注学困生,在讨论中强调要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通过自学仍难解决的共性问题,在教师讲授中强调“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我们觉得这里说的“讲”,不能单纯理解为讲授,还应包括点拨和指导。点拨和指导才是解疑合探这一环节的精髓。

(三)质疑再探。这一环节是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节知识再次进行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和能力的目的。一般是学生质疑,师生互动解答。我们认为,质疑再探是把学生再次引向文本,通过对文本的深思把认识引向深层的必要步骤。深思和质疑互为因果关系:唯深思才能提出问题,唯善于质疑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层。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深思质疑就是让学生经过这样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读书长进过程。如果说前边的自主合作探究是由局部理解到整体把握,那么“质疑再探”应走出来,由整体再到局部,运用探究的成果,结合生活实际,解答初读时尚未解决的疑问和学习过程中新生成的疑问。整体把握会给局部理解创造条件。

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过程,总是经历一个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多次反复,理解逐渐深化的过程。所谓表里反复,即学生通过对文章词、句、段、篇的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然后在理解主旨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对字、词、句、段、篇再进行回味咀嚼、细心揣摩,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运思和表达,并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从浅层次达到了较深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