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消费,芝麻请开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消费,芝麻请开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老影迷陈大妈来说,一天中最轻松自在的时刻莫过于趁小外孙午睡时上网看电影了。通过视频网站在线看电影――谈到这个刚刚掌握的新本事,陈大妈就像阿里巴巴发现了打开秘密宝藏的咒语一样兴奋: 插队的时候看场电影得跑十五里地,而现在不出家门儿,点点鼠标想看的电影就来了。这在当年简直无法想象!”

如今,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技术正加速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这种变化,就连60岁的北京大妈也感受到了。

从稀缺到充盈的变奏

“第一台12英寸的索尼黑白电视机花了520元,那时候一月挣30。”

“排了两小时队买票,才看上了进口分账大片《真实的谎言》。”

从物质匮乏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对文化消费总有着别样的记忆:那是单调生活中得来不易的一抹亮色。稀缺是那个时代的特质,大众文化的生产更是如此。即便在作为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老百姓所能消费的精神文化产品或服务也十分有限。

老一辈的文化消费记忆,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有点像天方夜谭不可思议。在今天,一个两岁的孩子就可能是文化消费者了,他会指着电视里最流行的卡通形象说:“我要,我要!”北京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热衷于文化消费。迅速蹿升的数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2010年,北京地区13条院线102家影院共接待观众2774万人次,票房收入达到11.8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国城市票房首位。有90%的家庭接入了有线电视,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达130万,居全国首位。主要艺术表演场所全年举行艺术演出1.2万场,观众人次达到557.2万人次,艺术演出收入4.8亿元。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902元,较上年增长了9.3%。在专家看来,文化消费正在成为当前拉动内需的重要突破口。

文化消费的“魔力”还在于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叶敏大学毕业后,尽管没找到解决户口的工作,还是坚决留在了北京。“这里的文化氛围太让人迷恋了。我喜欢参加单向街书店的文化讲座,喜欢听国家大剧院的周末音乐会。其实不用花太多钱就能获得高水准的艺术享受。”据了解,从2008年3月开始,北京46家博物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北京市文物局还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公布了国内首部博物馆服务准则,新规范将有利于更好实现博物馆的公益性和公共价值。随着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市民文化消费的零投入时代不再遥远。

变化的背后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文化消费“井喷”式的扩张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规模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9年突破一万美元,这使得政府能将更多财力投向民生建设领域。据悉,“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用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已达180多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近3倍。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说:“公共的文化设施是全社会纳税人用纳税资金建设的,是满足全社会人们基本文化权益的设施。最近几年一直在考虑,如何能够为保障基本文化权益方面提供免费的服务。”去年,政府在公共文化事业领域的一大成就是完成202个行政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全覆盖。

大兴区榆垡镇求贤村的村民们就通过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文化享受。大学生“村官”侯娟介绍说,文化中心、益民书屋和电脑机房现在是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村民按时来听网上的视频讲座,大家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这里能容纳800人的小剧场,除了周末放电影外,平日里讲座、培训、排练,日程也是排得满满的。

而促进市民文化消费日趋繁荣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文化产业的支撑。北京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明确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经过五年多的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总量持续扩大,作为首都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稳固。据北京市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占全市GDP比重为12.3%。

文化消费不仅仅是文化生产的终结,它还是一个新的起点。市场敏锐的嗅觉总能最快捕捉到新消费需求散发出的商机。学者张颐武认为,随着“80后”、“90后”消费者逐步登上舞台成为消费的重要力量,他们更接受为服务和文化消费花钱的观念,这将是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新机会。

路向何方

在文化消费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广为研究者诟病的是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非均衡性,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即使是在首都北京,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983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有学者指出:除了收入差距的因素外,农村文化市场未得到充分开发也是重要的原因。

过惯五光十色文化生活的城里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乐迷赵小姐抱怨道:“相同的一场王菲演唱会,香港最贵的票价是980港币,而北京则要2500元了!”有消息称,北京有意争当世界第三大演艺旅游目的地,高水平的文化演出也的确为城市增添了色彩,可动辄上千元的票价却把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挡在了门外。很多人呼吁,文化演出市场也应纳入到政府价格监管的视野中。

对文化消费区别于一般消费的独特性,有识之士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社会学家的眼中,文化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认同部分建构自我们的消费:我们所听的、我们所看的、所读的、所穿的,我们消费的内容与方式,说明了我们是谁,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相比文化消费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对影响和塑造人的精神面貌所显示出的巨大力量。文化消费也因此被视为衡量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人对当前文化消费结构的不平衡表示了担忧:“娱乐性、享受性、消遣性的精神文化消费占的比例偏大,而发展性、智能性文化消费却表现不足。”

所幸,正向“世界城市”迈进的北京不会放任这些担心。无论是从去年出台的《“人文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还是今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不但有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人们还能找到相关重点工程、保障机制的详细叙述。只要沿着这一清晰的文化战略路线图前行,那巨大而诱人的文化消费市场也必将展现眼前。而每个文化消费者都可能成为幸运的阿里巴巴,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