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轮马区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轮马区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努力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充分利用校本研修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团队优势,发挥教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实践的主动性,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专业见识和专业特色。在实践过程中,既重视教师群体活动的互动性、互补性、协调性,又注重教师个体知识能力的组合,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学习触动,点燃教师成长激情

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努力构建“学习型群体”,让读书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智慧方式。在学习中,课标和新教材是主要内容,

要按读书和思考是学习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学习的途径,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是学习结果的主要呈现样式的要求,把读书视作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同时成立了“读书社”,为教师提供名家原著,通过定期举办“学习沙龙”“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心得展示”“理论答辩”等活动,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帮助教师明确工作的首要原则,即“工作学习化”,就是把工作当作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教育当作研究实践,在有理论指导、研究目标的实践中教育,把工作、学习、生活融为一体。实践中使教师尝到“读书能帮助教师开阔眼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提高素养,增添活力”的甜头。同时建立“伙伴学习”机制,引领教师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向骨干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在课改中的成功经验,促使教师乐学、乐教,点燃教师成长的激情。

二、科研推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科研是将培训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能体现教师在培训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但要注重大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及时发现和捕捉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利用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如,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拼音;学生课外阅读课的指导;低年级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等。把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研究的方向,形成问题即研究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局面,这样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教师合作、交流、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分析等教学研究行为习惯,学会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广大教师逐步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意识和工作方式。为了提高科研质量,必须做到:一是实施课题研究层次化;二是坚持研训相结合,具体体现为在学校、教研组、教师三个层面有效、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1.学校层面的课题研究。2.教研组层面的课题研究。在学校总课题的统领下,各教研组确立子课题,然后根据子课题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如,理论学习、专家引领、百家讲坛、上对比课、课例分析、资料收集、交流心得体会等,对教学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反思能力,并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知识。3.教师个体层面的自主研究。学校提供机会进行教师个人课题申报、研究、实施、评审活动。教师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从而把教育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在反思和研究中实现自我超越。让教师在享受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研究行动、研究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课堂带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细胞,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有位大师曾说过:“带着理念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质。”教育呼唤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呼唤有教学品质的教师,呼唤有教学艺术的教师,学校应该始终坚持教师发展的立足点在课堂、生长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使教师在教学能力的发展中体验进步与成功。

1.集体备课制度化。(1)把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作为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解读教材和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一要务,教师能否正确地、深入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和学生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学校应把每学期准备的校本培训的内容之一确定为解读教材、分析学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内外练习。其实解读的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在解读中遇到困难,在设计中发现问题,而后进行学习、探讨、研究从而解决问题,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的前期准备和积淀。(2)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为了让教师在这个摇篮里汲取更多、更丰富的营养,就得最大限度上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促使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组织的形成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为此,学校对教研组的活动形式、内容、范围、考核形式等做出导向性规定,如,在《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教研组计划制定的方向、教研组活动开展的要求及过程管理的有关措施。如,为了解决一个教师或几个教师面临的教学棘手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对一个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具体做法是:个人备课――教研组讨论――自我反思(第一次)――改进教案――开课――评课――专家点评和引领――同伴实践智慧的启迪――自我反思(第二次)――自我改进和提升――自我反思(第三次)……以此来解决教师的困惑,促使教学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集体备课总的思路可确定为:分块备课――集体评议――分头修改――各自反思。在同伴协商的基础上,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在宽松的氛围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2.教学研究课堂化。学校教科研是由学校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的工作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上。在学科研究中,只有让教科研走进课堂,走近学科,亲近教师,把研究背景设置在课堂,把研究之根植于学科的“本土”中,才会使学校科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校教科研课题应该来自于教学一线,其指向应该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即让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凝聚成问题,让问题升华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实现问题的解决,就是“问题课题化”。

3.行政听课常态化。学校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和体验,要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要适时调控自身的教学实施,又要求行政分管领导组织教研组老师“有任务”地随堂听课,就是进行“主题观察”。主题观察主要涉及:一是新课的导入设计;二是各教学环节中的过渡语设计;三是学生听、说、读、思所占课堂40分钟的时间比例;四是学生课堂情绪的调动;五是师生、生生和生本对话的状况;六是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七是教学过程中“生成”教学的适时把握能力;八是捕捉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细节、亮点等。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听课

观察的主题不同。如,对新上岗教师,观视点是“教学基本功”“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语言表达”“教学思路”等,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对骨干教师,主要是捕捉具有理念引领、示范操作作用的亮点等。“主题观察式”听课是朴素的、务实的“草根式”研究,能唤起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形成学校教学和研训同步发展。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他们就能在各种层面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不断地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不断地获得其他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等的认同,也有利于他们在现行的教师选拔、培养、晋升制度中脱颖而出,使自己的发展愿景得以实现,而获得幸福感。四、任务驱动,提升专业成长速度

1.网络交流。让网络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新舞台。利用网络交流是教师最便捷的互动方式,学校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作用,帮助教师创设网络平台,建立“博客”网站引导教师将在教学、研究、学习、工作中的所思、所行、所惑、所悟及时在“博客”上展示出来,让大家共享、共议、共思、共辨,让“博客”为学校的教科研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增添了新的活力,激活了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中的互动因子,掀起了一股“互勉共进”的热流。

2.案例分析。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带动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方式对教师突破课堂瓶颈十分有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应“聚焦课堂成效,关注学生发展”,经常开展“上一堂好课”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鲜活课像,让全体教师凭借这些案例进行研究,研讨的内容可以是对教材的把握、个性化的解读、处理,可以是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是对学习方式的关注,还可以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策略等。活动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如,集体备课活动,同事间互助互学上课活动,专家参与的邀请式上课活动,自己录像的反思式上课活动,此外,还有以录像、文本为课例的研讨活动等。

3.教育写作。引导教师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会写教育即兴感言、感悟,学写教育故事。记录学习笔记时,学会记偶感,记精辟论述、记灵动的思想、记精妙的教育哲理、记思考的问题等。并学会积累、收集、整理自己的教育思想,培养教师的思考意识和学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