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北京奥运经验失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北京奥运经验失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是一言难尽啊!”释恒群的声音有些低沉,那时济南正在下雨。释恒群是国内一家大型体育器材供应商负责国际业务的总监,山东汉子。就在2010年6月底,在伦敦同奥组委相关人士交流时,他还是自信满满的。

释恒群当时打算竞争为伦敦奥运会提供器材的机会,在这方面他有理由自信。在北京奥运会上,他所在的公司提供了体操、柔道、摔跤、跆拳道、拳击、田径等6大项目比赛器材,并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所有比赛中,这些体育器材创造了零故障、零投诉、零伤亡的优良成绩。不过,从目前来看,想要分享伦敦奥运蛋糕,光凭两年前的业绩还是不够的。

难以进入奥运门槛

释恒群的公司本来是冲着伦敦奥运的三个项目来的:摔跤、拳击和柔道。心想着即使拿不到商业合同,那么成为赞助商也行,只要能继续搭上奥运这班车,那么赔本赚吆喝也是值得的。

“我们提出的条件是,不但器材可以免费,而且我们还能再拿出一笔钱来,负责这些设备的运输、跟踪和维护。”释恒群说。这家中国公司提出的条件很优渥,但就是这样白给东西还掏钱的好事,也没能打动伦敦奥组委。

目前,摔跤项目的合同已经泡汤了,据说拳击的也已经内定,只剩柔道项目的还在等待中。让中国企业感到不满的是,即使是那些已经确定了名花有主的项目,信息也并不公开,因此,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败在哪家竞争者手上,也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这难免不让落选企业对奥组委商业开发的公平程度产生质疑。“他们牛得很。”释恒群说。

“其实,我们对这些奥运项目也不是志在必得。”经历失望后的释恒群说,他的口气和在伦敦时已经有很大变化。

和释恒群差不多前后脚来伦敦寻找奥运商机的还有国内一家烟花公司。伦敦奥运会组委会6月17日宣布,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丹尼.鲍伊尔将执导2012年奥运会开幕式。因此,在确定导演后和开幕式相关的商业环节也逐步开始推进。

由于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烟花燃放展示的梦幻效果,而且全球有近7成烟花产地在中国,因此,中国这家烟花公司也对拿下奥运燃放权志在必得。来到伦敦的公司董事长赵伟平毫不讳言即使贴钱也要进奥运的渴望。

在伦敦金融城,他说:“对奥运燃放来说,利润是多少,不是特别重要。最重要的是无形资产,也就是品牌。对企业来讲,在这样高端的平台上,奥运平台上,给你带来的品牌效应。我认为,这在其他场合花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

但是,随着接触的深入,他的豪情暂时也被伦敦奥运高高的门槛挡了回来。赵伟平在8月中旬直言,伦敦之行“没有收获”。当然,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因为和基建等项目不同,和开闭幕式相关的烟花是最后才能敲定的合同之一。

据烟花公司预计,最晚或许要等到明年年底才能知道是否能搭上伦敦奥运的末班车,在没有着落的情况下,赵伟平只是略带遗憾地强调对奥运项目“公司没有时间表”。

急需掌握游戏规则

按照伦敦奥组委的要求,如果想拿到伦敦奥运会的商业合同或成为赞助商,外国公司必须在英国设有分公司,可以随时联络,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很多中国公司来说,就是一大障碍。

因为伦敦是全球生活和运营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没有确定项目的情况下,派出人员设立机构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出于风险和成本的考虑,不少企业都不愿迈出这一步。虽然不见兔子不撒鹰在开拓市场中也是常见,但在资质审查时,不少中国企业由于不熟悉伦敦的规则,就会栽倒在这个准入壁垒前。

在北京奥运上没有遇到相似阻力的国内企业,对这样的设定很难理解。可在这背后,伦敦却有着缜密的商业逻辑。伦敦奥运要求商业伙伴就地设立分支机构,明面上是出于便于沟通的考虑,但其实伦敦市政府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因为只要把子公司开在这里,那么就会长期对伦敦的税收和就业做出贡献,因此,在这方面要求就很严格。

其实,不仅是商业准入,作为全球最成熟的市场,英国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商业规则,包括税收、会计、人力等多重要求。在这里召开的奥运会自然要遵循这套规则。对此并不了解的中国企业难免处处碰壁。

对个中窘境,中国驻英大使馆商务处郭中深有理解。他说:“很多国内企业不按英国成熟的商业规则办事,而是搬弄国内的一套,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很多企业并不是认真研究伦敦奥运的发标情况,派专人一直跟踪调查。而是指望走捷径,比如靠政府代表团来访时推荐一下,认为就能万事大吉。其实,这么做在这里是没用的,因为即使是伦敦市长,在商业方面他也没多大的发言权。”

看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后如何熟悉规则,这直接决定它们是否能再次登上奥运的舞台。

别让经验成为包袱

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洗礼后,对中国企业来说,虽能及时发现奥运商机,但如何在伦敦复制北京的成功,挤进奥运门槛,也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是全球同行业对手“分蛋糕”式的激烈竞争,而且这块蛋糕在不断缩小。英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不久便向伦敦奥组委宣布,作为缩减英国政府开支的内容之一,2012年伦敦奥运会财政预算将被削减了2700万英镑。

钱袋虽被扎紧,但生活仍要继续。“即使是经济红火的时期,我们也是以可持续地、适度地打造奥运会为中心任务,这一点我们从未改变。我们并不想单纯地就是比上一届奥运会规模更大,虽然之前大多数都是这样。我们更多是在考虑奥运遗产问题,从人心的角度思考,力图让伦敦奥运会与众不同。”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说。

于是,能否拿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就成为考验中国企业的重要标尺。

北京奥运会规模空前,以宏大见长,中国企业也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但是如果形成惯性思维,放到伦敦奥运身上却有碰壁之虞。中国驻英商务处的郭中认为:“一些国内企业投标时把自己描述得无所不能,生怕人家认为自己小。比如,从地板到天花板都能提供,但是在奥组委看来,优秀的企业都是专业化极强的,这与规模关系不大,可以是小而强。而我们描述的那种大而空洞的企业,在接受人家资质考察时就会露馅,发现其实哪一个环节都做不好。”

就拿奥运会的开幕式来说,2008年,全球有10亿电视观众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执导伦敦奥会开幕式的导演鲍伊尔直言,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规模可能不如北京奥运会,但他许诺让人们感受到“真诚而个人化的欢迎”。

鲍伊尔说:“你必须承认,在规模上,不可能与北京奥运会比,到时候可能要寒酸很多。但我们的工作是,在预算之内奉献出精彩的表现,为奥运盛会的开幕奉送上令人兴奋的欢迎仪式。”

因此,只有号对了伦敦奥运的脉,中国企业才可能从中获益。虽然伦敦奥运的商机很多,中国企业可能已经难以赶上,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号脉方式,那么就不愁吃到下一块奥运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