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等待传承人的高抬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等待传承人的高抬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简介:

邓均朝,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林口高抬戏)传承人。1962年,邓均朝跟随青林口高抬戏老艺人聂学铭、王监武学习高抬戏及川剧艺术,并在各地参加表演。1968年,任青林口业余川剧团团长,马角巨文艺演出队队长。1979年至今组织历届庙会、物资交流会、民族艺术节高抬戏表演。

演绎的作品有《白蛇传》、《送京娘》、《长征》、《踏伞》、《李白思故》、《桃花仙子》等。曾获得过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纪念李白诞辰1300多年及民间艺术节获得一等奖、李白国际文化旅游节表演获得一等奖等。

青林口,坐落于江油市二郎庙镇西南的小山沟里,潼江之源马阁水与另一条小河在这里交汇。你也许知道青林口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你也许认为青林口环境优美、风景迷人,1999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剧组曾在此拍摄两集外景,但是,你听说过这里的高抬戏吗?这一地方戏种,目前已经很难在其它地方找到了。4月中旬,记者一行驾车赶往青林口古镇,有幸见到了高抬戏传承人邓均朝。

高抬戏的“名角儿”

邓均朝今年67岁,青林口古镇人,自幼酷爱川剧,一直是青林口业余川剧团台柱,擅长扮演文、武小生。上世纪末,青林口成立高抬戏民俗表演队伍,邓均朝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名角儿”,每次高抬戏巡演都离不开他“扎台子”。

青林口古镇的高抬戏于清代雍乾年间由湖广传入,经200余年各代艺人传承。40年代由高抬戏老艺人符有棣、邓天锡传承至50年代中期聂学铭、王监武,60年代初期由他们授艺于现在的高抬戏艺术传承人邓均朝。

谈到高抬戏的表演,邓老先生详细地向记者解读了其中的奥秘:高抬戏利用民间绑扎、杂技力学,结合戏剧彩扮进行表演。首先,以一戏一抬,由10岁左右孩童2~3人彩妆扮演;方桌中心上立一钢柱,根据戏的内容,上层绑扎1~2名表演者,下层绑扎1~2名表演者。抬桌下穿抬杠2根,由四人穿彩衣抬行;根据高抬戏内容配上锣鼓、乐队;一般以2~4抬组成一次表演;高抬戏一边抬,一边表演,走街进院,使广大民众能近距离参与此娱乐艺术活动。民众兴高采烈、喜气洋洋。邓老先生笑称,高抬戏是深受十里八乡广大民众喜爱的表演形式。

邓老先生告诉我们,他是学唱川剧的时候喜欢上高抬戏的,自从1962年步入这一行,他把整个人生都献给了他热爱的高抬戏。聂学铭、王监武两位老前辈的精心指导和教诲,让他全面地学到了高抬戏技艺,50余年来他已经组织参加了200余场高抬戏,特别是近10年来组织其他艺人一起,把现代的优秀故事、先进事迹融入到高抬戏中,满足了现代人对高抬戏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它。现在,他每年都要外出表演几次,北川、安县等地都留下了他和弟子们的足迹,去年绵阳春节联欢晚会他们也上台表演过。

在青林口,记者问邓老。90年代以前每年二月初一都可以看到,2008年以前每年桃花节的时候也可以看到高抬戏,但是最近3~4年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没有主办方,在青林口都看不到了,除非政府邀请,组织表演团演出。

记者手记:邓老先生今年67岁,满头白发,他也许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传承人,即将古稀之年的他,本该安享晚年,却还奋战在一线,实在令人钦佩。

高抬戏的传承与创新

谈起一辈子表演的高抬戏,邓老认为有两件事最值得骄傲,一是90年代中期他把川剧精华中的变脸、吐火两大绝活融入到高抬戏中,深受观众喜爱,也算是自己对高抬戏的创新;二是2006年国庆期间,在广州市番禺区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中,青林口高抬戏作为四川省参展的惟一节目精彩亮相,最终荣膺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是他和他的弟子们获得的最高荣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抬戏处境式微,其发展面临“三无”困境,无资金,无艺人,无市场。邓老先生告诉我们,青林口高抬戏保护、传承和发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服装、道具老化,必须得补进,需要资金;办一场演出也需要资金,除我们艺人必要的日常开支外,抬“戏台”的壮汉、化妆师、孩童都需要给钱,抬“戏台”的人、孩童还涉及到安全性问题,不少人不愿意干,钱给少了更不愿意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继无人,现在唱戏的人不多,太苦太累,并且高抬戏还没有形成产业,演出太少,效益不好。另外由于宣传不够,外地群众对高抬戏知晓度偏低,因此基本没有市场。

2008年,青林口高抬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李白故里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和发扬高抬戏,邓老先生提了两点建议:一是成立高抬戏公司,自负盈亏。市场经济背景遗留下的问题,还得靠市场解决,不能总是靠政府救济。一个办法是企业赞助,提供资金,由表演团组成公司,员工入股,激发艺人和群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高抬戏中来,作为回报,公司帮着赞助企业宣传,表演到哪,宣传到哪,扩大赞助企业的知名度;另外一个办法是,企业作为最大的股东直接入股,直接经营。二是成立半官方的高抬戏协会,负责高抬戏产业的培育、经营,高抬戏人才的培养,高抬戏潜在市场的开拓。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邓老先生郑重地向我们吐露了两个愿望,一是希望尽快物色到接班人,把他自己半生所学倾囊相授,毕竟自己已年迈力衰。二是希望到国外表演一次,让高抬戏能走出国门。■

记者手记:高抬戏作为一项有200多年的民间艺术,传承到今天实属不易,目前它处境式微,甚至面临失传,我们希望更多有实力有热情的企业家投资高抬戏、关注高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