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路人为何冷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路人为何冷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张莲的内疚

张莲告诉我,那是一年前的早上,她送7岁的儿子去上学。等公交车时,看到人行道上有一个穿戴齐整的年轻男子,头朝下扑倒在地,手里还攥着公文包。张莲立刻想到这人可能是突然发病,犹豫着要不要打“120”。她向四周看了看,几乎所有的人都行色匆匆,有几人迟疑片刻,但马上又面无表情地继续赶路;还有几人发现这名男子挡了路,露出厌烦的神情,然后绕道继续前行;就连离那个倒地男子只有一米之遥的早点铺,也依然人来人往,无人顾及眼前发生的事故。张莲马上又升起一个念头:大家都置之不理,这会不会是个骗局?要知道,在深圳,讹人的事很多。作秀。

这时,身旁的儿子也发现了睡倒在地的人,大叫一声:“这个叔叔怎么啦?”儿子的惊呼引起了公交车站的几个人的侧目,他们好奇地朝路边张望,然后又很快转过头,继续等车。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打“120”的张莲,又想,如果真的有什么事,大家都不上前,那我上前,别人会不会说我出风头?

张莲告诉我,佛山碾压小女孩的事件发生后,她每天都寝食不安,那个年轻男子匍匐在地的情景总是在脑海中闪现。她很担心,如果他真是突然发病,因为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说不定就会丧失生命,那么,她和所有的路人都成了间接的刽子手。张莲说:“平时我也挺有爱心的,看到路边的乞丐,我会慷慨解囊;邻居家有什么事,我会热心帮忙;对跑到自己家门口的流浪狗,我会好心收留。可是,我那天为何如此冷漠,我自己也说不清。”

张莲还说,现在最最让她苦恼的是,她不知道如何向儿子解释自己的行为:“我平常都教育他要有责任感,要助人为乐,可是,我自己呢?”

(二)寻求外界认同的心理

张莲在看到那个倒地男子时,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人需要救助。但是,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她没有马上行动,而是认真观察周围其他人的反应。路人的“不作为”很快动摇了她的思想,她认定:如果大多数人是对的,所以我要放弃自己的看法,站到“对”的那一方。这是一种渴求他人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心理。这种心理非常普遍。

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后,有人在网络上做了个调查。有九成网友表示,如果自己当时在现场,一定会施以援手。这个调查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因为那只是在假设情景下的理性判断,而当你真的处于彼时彼景时,你也说不定会环顾左右,看看其他人的反应,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为。从“小悦悦”事件现场的视频可以看到,18位路人在经过事故现场时,大都是稍作迟疑。这个“迟疑”的过程就是在寻求认同的过程。当发现大多数人都没有行动时,你就会作出判断:你应该和大多数人一样,可以不行动。

理智上,我们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可为什么事到临头,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态度,如此渴望别人的认同呢?这可能和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关。

张莲告诉我,小时候,父母对她要求很严,她的言行经常受到父母的挑剔。因此,她总是悄悄观察父母的脸色,然后再行事。父母认为好的,她就去做;父母不高兴的,她就坚决不做。她对自己的感觉和判断越来越没有自信,什么事都要问别人的意见,甚至怀孕了,眼看肚子越来越大,她也不敢确信真的是有了宝宝,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祝福她,家人也忙着为即将出生的宝宝准备物品,她才慢慢相信:这是真的了!在工作中,她从来不敢拿主意,主管怎么安排,她就怎么做;公司开讨论会,她总是最后一个发言,而且都是将别人的话重复一遍,其实她有自己的意见,但是又害怕说出来遭到反对,甚至笑话。

可以说,张莲的内心一直比较脆弱,她非常渴望外界的认同。

(三)责任比评价更重要

再来看“小悦悦”事件中18位路人的冷漠,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18个路人的心理状态都和张莲一样,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文化里,的确有一种用外界的评价来衡量行为好坏的导向。比如,你辞官回家赡养老人,如果外界认为这是感天动地的孝道,那你就是对的;如果外界认为你是分不清主次,是迂腐,那你就是错的。还有,媒体经常报道的,一些做了好事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如彭宇案,这也使得人们在助人为乐之前会有所迟疑。所以,对于近期频繁出现的冷漠行为,我们在声讨、谴责的同时,也应该对这个社会的文化导向做一些反思。

面对别人的危难,是应该教育孩子积极相助还是随大流冷漠视之?这也是作为母亲的张莲目前非常苦恼的一个问题。我给她建议:给孩子从小灌输这样的观念――责任比评价更重要。责任感是一个人成长的明灯,明灯在前,任何时候,他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绝不会迷失方向。

还有,张莲要吸取自己成长中的教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要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他自己拿主意,宽容他成长中的失误,努力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变得充实,而不是像她一样,过于依赖外界的评价。

责编/ 宿淇